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6.20好的故事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6.20好的故事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6 10:25: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2张PPT)
好的故事
鲁迅




膝髁
乌桕
伽蓝
蓑笠
澄清
参差
瘦削
骤然
陡然
1、你能读对吗?
2、说说下列词语的解释
幽雅:
荡漾:
参差:
瘦削:
骤然:
陡然: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突然;忽然。
突然。
幽静而雅致。
时代背景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当时的中国由北洋军阀统治,政治混乱,民不聊生。鲁迅后来回忆当年在北京生活时的感受,说“实在黑暗的可以”。
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尝试概括课文大意
大声朗读课文
“故事”写了现实的景象和蒙眬中所见的景象。大致分为三部分:
一是开头(第1、2段):写“我”
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现实)
二是发展(第3—9段):写“我”在蒙眬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梦幻)
三是结局(第10—12段):写“我”骤然惊醒,奇幻的景象消失,重新回到“昏沉的夜”。(现实)
作者看见的这个故事,有什么总体特点?
美丽,幽雅,有趣
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这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吧!
这一段里“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
生动地表现了梦境幻象错综复杂、惝恍迷离又转瞬即逝的特点。
第五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记忆中山阴道河上的景象
具体有哪些人物和景物?
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
我们来分分类吧!
有关田园的:
有关自然的:
鸡、狗、茅屋、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
乌桕、新禾、野花、丛树和枯树、天、云、竹
这些人物和景物给人什么感受?
(用合适的形容词说一说)
美好、惬意、舒适、超脱……
第六段“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如此”是指什么?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表明这个故事和上文“我所经过的河”具有相同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丰富而美丽,永不停息地变化
这一特点在文中其他地方也有体现,请在文中圈画语句。
①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②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③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④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红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这一句语言十分有特色。你知道其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吗?
运用了顶真手法。即上一句末尾与下一句开头采用相同的字词。
三个“织入”,写出了富有水乡特征的事物在水中的幻影,写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课文第9段“我就要凝视他们……”“可否与第10段“我正要凝视他们”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可。“就要”指作者决定要去凝视“好的故事“的景象,与前文”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相关联。
“正要”代表这个动作即将发生,与前一段落是承接关系,与后文出现的好的故事突然被打断相关联。所以
这两段不能互换位置。
文中两次提到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这三个词语描绘的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当时内心一种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鲁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他梦中看到的情景,乌桕、新禾、野花等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的景象,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的浮影,锦带、狗、白云、村女等都是鲁迅先生美好愿景的表达与寄托。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齐读第10、11段
几处划线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结合这个过程分析作者这样用词的原因。
描绘了“好的故事”被打断后逐渐消逝的过程,从“整篇”变为“片片”,
到化为“几点”“碎影”,最后连“一丝碎影”都不见。这样用词将这一过程描绘得详细而形象,也表现出作者对“好的故事”的消逝强烈的不舍和惋惜。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昏沉的夜”,开头“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结尾“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昏沉的夜”指当时黑暗的现实,开头和结尾都写,既前后照应,又突出了现实的黑暗,作者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寄托了自己美好的追求和理想。
作者在文中处处透露着故事的美,但为什么文章没有用“美的故事”,而是用“好的故事”命名呢?请结合全文谈谈理由。
“美的故事”是指故事本身的美丽。“好的故事”中的“好”既包含了“美丽”这层意思,又不止于美丽,还可以指美丽的东西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更强调这个故事给作者带来的主观感受,给在昏沉环境中的他所带来的心灵慰藉。


梦境
现实
美丽,幽雅,有趣
理想
反抗绝望
苦闷
压抑
孤单
绝望
昏沉
黑暗
嘈杂
江南水乡(倒影)
(怀念)
丰富
变化
奇幻
光明
温暖
现在所见的故事
(希望
热烈

红色
融合
拉长
动态
模糊
清楚
中心思想
作者借用一次美好的梦境,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