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 热点专题01 弘扬经典,传承文化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历史三轮 热点专题01 弘扬经典,传承文化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8 09: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热点专题01 弘扬经典,传承文化
【热点回顾】
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2017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将北京等20个城市列为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明确了传承历史文化,探索通过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城市各类空间,保护城市历史格局,延续城市文脉。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专门针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并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中央政策文件。
(人民网讯)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到陕西考察。习近平强调,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考点预测】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城市是一本石头的大书,每个时代都留下光辉的一页。”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它决定着城市的价值品质,诠释着城市的特色。
近年来,在城市发展和规划过程中,尊重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重视。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趋势
1、演变历程
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大致起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从汉武帝开始,经过董仲舒改造与发展了的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居于正宗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及唐宋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广泛传播,为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儒家学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了“以儒学为主,三教合流”的趋势。
宋明时期儒学对佛、道思想加以吸收和扬弃,形成宋明理学。当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之际,明清时期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向程朱理学及君主专制发出挑战,倡导“经世致用”,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2、演变规律
①、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进一步发展、明清衰落的过程;
②、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③、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
3、演变原因
①、思想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的作用。
②、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就要求思想的高度集中与统一,因而催生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
③、思想的统一性和凝聚性,正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也是推动中国统一形成与持续的主要动力。
④、儒家思想的坚忍包容、延绵不息、根深蒂固,造就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形象;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也使中国在外交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达成了健康和谐的周边关系。
4、对儒家思想的评价
积极作用:
(1)、“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2)、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价值。
(4)、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
(5)、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关系,但也需要注入新时代的要素与内容,与时俱进,批判继承,理性扬弃。
消极作用:儒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扼杀人性,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钳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 之: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
5、今天我们应这样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我们应当继承其精华,弘扬其优秀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举例:①、儒家提倡尊老、敬贤、尊师等,我们今天应大力提倡。②、儒家提倡的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对今天我们的学习也颇有益处。③、儒家提倡言必信,要求遵守社会公德等,也有助于克服当前政治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
二、繁荣昌盛的古代科技
1、中国改变世界——四大发明的作用和影响
{284E427A-3D55-4303-BF80-6455036E1DE7}
对中国的影响
对西方的影响
造纸术
对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积极作用最为显著;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我们的卓越贡献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火 药
对于军事与经济生活有重要作用,也曾经用于做爆竹
推动欧洲人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成为摧毁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火器进步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
看风水:应用于远洋航行: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加强与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但无益于国计民生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发展的特点:第一:实用性,大多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间接为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
第二:经验性,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第三: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第四:片面性,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多于对自然科学。
②、原 因: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基本保障;
第二: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第三: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
第四: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第五: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就大多与社会思潮、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三、低迷衰落的传统科技——李约瑟难题
1、含义: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2、解释:第一: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第二: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四: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外贸主动权,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减弱中外交流;
第五: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
3、启示:第一: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第二: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结果。
四、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284E427A-3D55-4303-BF80-6455036E1DE7}成就
特 色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句式灵活的新体诗歌。屈原的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热爱
汉赋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赋应运而生。赋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主要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
唐诗
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创作,赢得“诗仙”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词
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因更适应市井生活而受到广泛欢迎。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四、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284E427A-3D55-4303-BF80-6455036E1DE7}元曲
散曲是宋代兴起的新的诗歌形式,题材广泛,抒情叙事皆可,比词更生动活泼。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明清
小说
明清时期,一方面中央集权强化,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
四、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284E427A-3D55-4303-BF80-6455036E1DE7}历史时期
书 法
绘 画
先 秦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绘画艺术的源头;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秦汉时期
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帛画、壁画、画像砖等表现了汉代绘画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
士人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发展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是传世佳作,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隋唐时期
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等优秀作品,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四、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284E427A-3D55-4303-BF80-6455036E1DE7}宋 朝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苏、黄、米、蔡四大家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文人山水画的兴起;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宋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明 清
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明清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的精品
THANKS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