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4750011874500热点专题1 弘扬经典,传承文化
【跟踪训练】
1.孟子曾对“伊尹以割烹要汤”“孔子于卫主痈疽(人名),于齐主侍人瘠环(人名)”等说法进行分析考证,认为这都是谣传而非真实的历史,并列举相关事例来说明这些传言不可靠。这说明
A.孟子注重对史料的考证 B.光鲜的事迹才是真历史
C.社会转型致使谣言盛行 D.礼乐制度已经走向崩溃
2.春秋时期,道家在礼和法的取舍中,无疑是偏向礼的,他们强烈反对以法治国。战国时期,道家极少强烈批判法,取而代之的是对法的认同,认为礼法的来源都是道,大力宣扬礼法对治理国家的巨大作用。这一变化折射出
A.社会环境的变化 B.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C.道家学派的复兴 D.法家独尊地位的确立
3.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师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汉初的铸币政策
A.增加人民财富 B.影响经济恢复 C.增强地方实力 D.造成通货膨胀
4.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这说明董仲舒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
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
5.王守仁是这样阐述他的“良知”概念的:“夫人者,天地之心;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据此可知,心学
A.衍生出一定的思想解放倾向 B.体现出浓厚的客观唯心主义
C.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 D.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
6.《尚书·洪范》载有“帝赐大禹九畴”等内容。汉代学者通常将“帝”视为天帝,将此解释为“天帝赐天命于禹”:宋儒则认为“帝”就是“帝尧”(即“尧”),将此解释为“尧禅王位于禹”的儒家道统典故。这一变化反映出宋儒
A.着力构建君主重德文化 B.更加注重张扬历史传统
C.特别重视皇权合法传承 D.力图揭示历史本来面目
7.顾炎武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此可知,顾炎武的思想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严厉批判
C.彻底改变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江、浙学风这一种的转变,虽于古经典之训释考订上,不无多少发明;但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却渐渐消沉了。”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乾嘉学派重实学反空谈 B.乾嘉学派提倡经世致用
C.乾嘉学派推崇人文精神 D.乾嘉学派否定程朱理学
9.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这表明
A.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造纸的原料来源丰富
C.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展 D.书写材料出现了革命
10.据宋代《文房四谱·纸谱》记载:“蜀中多以麻为纸,有玉屑、屑骨之号。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北土以桑皮为纸。剡溪以藤为纸。……浙人以麦茎稻秆为之者脆薄焉,以麦藁、油藤为之者尤佳。”这反映出
A.宋代造纸技术日臻完善 B.格物观推动造纸业发展
C.各地纸张颇具地域特色 D.造纸业在当时地位凸显
11.《诗经》中《周颂·噫嘻》描写了周王亲耕的仪式,《小雅·鹿鸣》记述了周王宴请群臣的礼仪,《大雅·棫朴》记载了文王征伐前的祭天之事和宗庙之祭。这反映出《诗经》
A.是研究周文化的重要史料 B.证实周朝王权与神权结合
C.凸显了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D.揭示了劳动者的日常生活
12.明末,一些文人对代代相传的话本编辑、加工,并模拟话本进行小说写作,又通过书商的大量刊印、发行,使白话小说在当时社会流传甚广。明末白话小说广为流传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B.印刷技术不断革新
C.封建社会逐渐由盛转衰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13.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如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
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 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 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14.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艺术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抄写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
A.蕴含更高艺术价值 B.得到西方人的认可
C.符合晚清政治需要 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15.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复杂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该学者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话本和小说 B.汉赋和唐诗 C.元曲和傩戏 D.风俗画和文人画
【跟踪训练答案】
1——5 AACBA
6——10ADACC
11——15AD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