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利奥波德
14.大雁归来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语句,增强语言理解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激发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预习检测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被称为“美国的先知”。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这本著作从1941年就开始寻求出版,但直到1949年,作者去世后才问世。当时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十分陌生。所以在出版的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利奥波德学说的意义。利奥波德被尊称为新自然运动浪潮的领袖。《沙乡年鉴》也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
我会读
迁徙(
)
雾霭(
)
窥探(
)
缄默(
)
沼泽(
)
香蒲(
)
顾忌(
)
凋零(
)
滑翔(
)
狩猎(
)
环颈雉(
)
半蹼鹬(
)
xǐ
kuī
zhǎo
jì
xiáng
zhì
ǎi
jiān
pú
diāo
shòu
pǔ
yù
我能行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凋谢零落。
迁移。
闭口不说话。
暗中察看。
雾气。
打猎。
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整体感知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以“——的大雁”列出,并思考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南飞的大雁
冬季的大雁
归来的大雁
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
孤独的大雁
四月夜间群居的大雁
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①来的季节是春天三月。
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
⑤爱寻食玉米粒。
⑥常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地喧闹。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4)大雁归来的情景。
第二部分(5—12)大雁归来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13段)赞美大雁的迁徙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情趣。
深入探究
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单调枯燥的数字说明了孤雁的成因是家庭其他成员被枪杀,或者失去了自己的子女。原先就因为这样推断而感伤,现在证实了,于是爱鸟者的感伤被进一步激发,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的意味丰富,让人动情。
研读赏析
以“这篇课文美在
,如‘
’的句子,写出了
”的句式说话。
(1)美在知识性。
如“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和“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两句写出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2)美在形象性。
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等句,多用拟人,使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3)美在抒情性。
如“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写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拓展延伸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唐·王维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唐·李益
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唐·李世民
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
当堂检测
做导学案当堂检测题
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