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科学·技术·社会: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课件 (2) (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科学·技术·社会: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课件 (2) (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08 06:3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
科学、技术、发展
什么是传染病?有什么特点?列举一些传染病例
传染病——
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举例:天花、霍乱、流感、肺结核
复习旧知识
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预防传染病的的三个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复习旧知识
一、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传染病事件
(一)雅典大瘟疫(天花病)----公元前430年
“人们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病人裸着身体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由于吃了躺得到处都是的人尸,狗、乌鸦和大雕也死于此病。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公元前430年一天,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如此记录了这场席卷整个雅典的瘟疫。这场瘟疫是人类历史上记载较详尽的最早的一次重大疾病,直接导致近1/4的居民死亡。
公元2世纪中期,伤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多种瘟疫,一起袭击了安东尼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罗马史学家迪奥卡称,当时罗马一天就有2000人染病而死,相当于被传染人数的1/4。最后,整场瘟疫导致罗马本土1/3人口死亡,总死亡人数估计高达500万。
(二)罗马帝国
安东尼瘟疫(伤寒、天花)
--公元2世纪
世界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开始于公元541年,最初是先在东罗马帝国属地的埃及爆发,接着迅速传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他地区。君士坦丁堡
40%的城市居民在此次瘟疫中死亡。大量尸体不论男女、长幼和贵贱,覆压了近百层,埋葬在一起。这场鼠疫继续肆虐了半个世纪,1/4的东罗马帝国人口死于鼠疫。
(三)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瘟疫(鼠疫)----公元541年
“黑死病”于1347年在西西里群岛爆发后,在3年内横扫欧洲,并在20年间导致2500万欧洲人死亡。患者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皮肤出现许多黑斑,死亡过程极其痛苦,故称为“黑死病”。此病在随后300年间多次在欧洲卷土重来,后世学者估计,共有多达2亿人死于这场瘟疫。
(四)肆虐三百年,死亡近两亿
欧洲黑死病
(1347年)
被史学家甚至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研究者指出,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随后,瘟疫肆虐,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病也接踵而至。
(五)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
灭绝印第安人的天花(15世纪)
(六)
肆虐两个世纪的美洲瘟疫(黄热病
)---1648年
1648年,墨西哥的Yucatan半岛首次爆发大规模黄热病。此后的两个世纪里,黄热病在美洲、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流行,故又称为“美洲瘟疫”。死亡人数在100万之多。此病传播媒介为伊蚊,是出血症的重要起因。黄热病目前是世界卫生组织惟一强制免疫的疾病。(进入一感染国,或从感染国出境去一非感染国时,必须出示黄热病免疫接种证书。)
(七)无法估量的损失
霍乱横行的19世纪
  霍乱共有7次世界性大流行的记录。第一次始于1817年,随后的5次爆发,均发生在19世纪,故被称为“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纪世界病”。霍乱导致的死亡人数无法估量,仅仅印度,在100年间就死亡3800万人,欧洲则仅在1831年里就死亡90万人。英国医生约翰·斯诺在1832年英国霍乱平息之后,追查到了伦敦霍乱爆发的根源——一台已经被污水污染的水泵,由此证实了水源为霍乱途径之一。
(八)20世纪人类的噩梦
西班牙大流感
 由禽流感病毒变异引起的“西班牙大流感”,是20世纪人类的噩梦。1918年3月,“西班牙大流感”首先爆发于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森军营,在一年之内席卷全球,患病人数超过5亿,死亡人数近4000万,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4倍。
(九)一战(1918-1924)的帮凶
俄国斑疹伤寒
1917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国斑疹伤寒严重流行,约300万人死亡。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虱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每况愈下,军纪松懈,而疏于驱除虱子,最后导致东战线上发生大规模斑疹伤寒的流行。蔓延到俄国境内,适逢俄国因革命而动荡不堪,瘟疫迅速传开。
(十)仍在肆虐的瘟疫
疟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殖民非洲、亚洲等地的欧洲部队发生了疟疾大流行,特别是在东非的英军,感染疟疾丧生者达10万以上。
现在,疟疾已成为全球最普遍、最严重的热带疾病之一,每年全球约有3亿宗病例发生,导致超过100万人死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研制出疟疾疫苗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但2006年,Joe
Cohen发明了首个有效的疟疾疫苗
二、这些重大传染病事件共同造成的恶劣影响
传染病不仅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家庭破裂,而且会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社会秩序的混乱,进而导致社会严重衰退,甚至造成国家消亡(例如罗马帝国的衰亡就与瘟疫有关)。
三、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取得了哪些进步
1.控制、预防传染病能力提高
学会了采用消毒、检疫、隔离、火葬等科学、行政手段控制传染病;而且研制出一些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如:天花、狂犬病、卡介疫苗等)
2.诊断、治疗传染病的能力提高
找到了致病元凶------致病细菌
和致病病毒,并能够采取相应抗毒素、抗生素治疗传染病
公元736年,修士奥瑟玛在瑞士圣加仑创建了一所麻风病院,收容、照顾麻风病人,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当11世纪欧洲麻风病再次流行时,人们根据往昔的防治经验,迅速设立了麻风病院以隔离病人。至13世纪初叶,这类麻风病院在全欧洲共有近2万所,为控制麻风病的蔓延发挥了积极作用。
14世纪,黑死病非常广泛流行很可怕。最早是1377年拉古萨共和国,相当于克罗地亚那个地方,国家颁布了对海员的管理规则,规定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在海港以外一定距离的小岛要停留三十天,然后你才能进来。后来在意大利,譬如说威尼斯,它就定出来要十四天,其中有一个船队它从疫区来,必须叫它在小岛上呆十四天,你就是饿死,我也不管,那么后来就是现在的海港检疫制度
隔离
海港检疫制度
在1910年在我们哈尔滨周围发生一次大的鼠疫,大批的人员死亡,当时满清皇帝就发圣旨给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当时在天津的一位医学专家叫伍连德。给他圣旨,派他到东北作为医官去消灭鼠疫,而且授予他非常大的权利,他可以隔断交通,可以随便地隔离病人,还可以焚烧尸体。所以在那年大年初一,他就把装死人的棺材,二十二堆,长一公里,烧了几天,把它全烧掉。当时在这种封建的时候,可以把这个尸体全部烧掉,因为当时发生鼠疫时,死了以后就埋,埋在地里边,这个老鼠就去钻着吃,所以传播更厉害,就必须烧掉。所以居然在这种时候,用四个月时间就全部消灭了
焚烧、火葬
消毒
巴斯德的研究“巴氏灭菌法”的消毒成果对医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65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采用消毒法对伤口和手术切口进行消毒灭菌,他用石炭酸喷洒伤口、手术部位和手术器械以及手术室,施行消毒,经过几年的实践,外科手术后死亡率下降了三分之二
1347年,欧洲“黑死病”肆虐时期,有人发明了防护服。医护人员他穿了一个长袍,他戴的鸟嘴面具的鼻子非常长,这个鼻子干什么呢?这里边放什么东西呢?放的海绵,海绵把那个丁香、肉桂浸的醋,去泡满了海绵,然后戴在里边,然后你呼吸的时候,就能防止这些不干净的东西吸进去,所以来防止它的传染。
防护服
疫苗诞生
1.(英国)爱德华?琴纳
1796年
天花疫苗--牛痘
2.(法国)巴斯德
19世纪
狂犬病疫苗
霍乱疫苗
炭疽疫苗
(美国)索尔克和萨宾
麻痹疫苗----小儿麻痹症
病原微生物的发现---致病元凶
捕捉病原微生物的
先驱们
进步
巴斯德
列文虎克
科赫
汤非凡
列文虎克与世界第一台显微镜
1632年,列文虎克(荷兰)
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可放大近200倍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
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他的发现开辟了人类征服传染病的新纪元
巴斯德(法)---微生物之父
发现了:
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灭菌法”的消毒.
科赫(德)
1882年----结核杆菌
1883年----霍乱弧菌
190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根据科赫开创的细菌学研究方法,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现了大多数细菌性传染病的致病菌。
1877
炭疽病
炭疽芽孢杆菌
科赫
1877
化脓
葡萄球菌
科赫
淋病
淋病奈瑟氏球菌
Neisser
伤寒热
伤寒沙门氏菌
Eberth
化脓
链球菌
Ogston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科赫
霍乱
霍乱弧菌
科赫
白喉
白喉棒杆菌
Klebs
破伤风
破伤风梭菌
Nicolaier
腹泻
大肠杆菌
Escherich
肺炎
肺炎球菌
Fraenkel
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氏球菌
Weicheselbaum
食物中毒
肠炎沙门氏菌
Gaertner
产气坏疽
产气荚膜梭菌
Welch
鼠疫
鼠疫耶尔森氏菌
Kitasato,
Yersin
肉毒
肉毒梭菌
van
Ermengem
痢疾
痢疾志贺氏菌
Shiga
副伤寒
副伤寒沙门氏菌
Schottmuller
梅毒
梅毒螺旋体
Schaudinn,
Hoffman
1906
白日咳
白日咳博德特氏菌
Bordet,
Gengou
伊凡诺夫斯基(俄国)
从病叶中提取出一种比细菌更小的“可滤过性感染物”;认为是不同于细菌的新感染物—病毒。(1892)。
斯坦利(美国)首次分离并提纯了烟草花叶病病毒。
电子显微镜发明,许多动物、植物、细菌、人类病毒相继发现。人类传染病中约80%由病毒引起。
病毒发现
病毒
(德国)埃里希---1909年
606
砷凡納明
-----杀死锥虫、螺旋体(梅毒)
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德国)多马克
百浪多息---磺胺药物的发现
用于全身感染:败血症、尿路感染、菌痢、肠炎伤寒灼伤感染、化脓性创面感染、眼科疾病等1939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抗生素等特效药物的出现
(美国)瓦克斯曼---1944年
链霉素-----肺结核、鼠疫、伤寒等病的克星?,195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英国)弗莱明1928
钱恩和弗劳雷
青霉素----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脑膜炎1945诺贝尔医学奖。
抗生素等特效药物的出现
金霉素(1947),氯霉素(1948)、土霉素(1950)、制霉菌素(1950)、红霉素(1952)、卡那霉素(1958)等。60年代初,共发现600多种抗生素
抗生素的发现和临床使用,是20世纪医学技
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使人类寿命延长10年
说一说这些的科学家的故事
里德、卡罗尔拉吉尔
特威利尔
舍可.汗
汤飞凡立克次
与瘟疫近距离作斗争的
“英雄”
邓练贤叶欣
献身于健康
事业的军医
(美国)
里德
卡罗尔
拉吉尔
献身于健康
事业的科学家
(德国)
科赫
加夫卡
(法国)
埃米尔.鲁
特威利尔
亚历山大港霍乱
献身于健康事业的科学家
(中国)汤飞凡、(美国)立克次
抗击非典的英雄
(中国)
邓练贤、叶欣
抗击“埃博拉—血疫”的英雄
(塞拉利昂)
舍克·汗(Sheik
Umar
Khan)
人类跟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我们可以讲,到现在这个阶段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
,诊断、治疗传染病的能力和预防传染病能力大大提高,传染病曾经一度被遏制肆虐的脚步,但是我们是否就能够高枕无忧呢?
四、与传染病的斗争不可丝毫懈怠
人类当前面临的传染病流行与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其中,既有传统传染病的持续流行或死灰复燃(如霍乱、鼠疫等),也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与流行(如艾滋病、埃博拉、克雅氏、非典型肺炎及禽流感等)。2003年在我国暴发、流行并波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及2009年3月发端于墨西哥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甲型流感,更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艾滋病
21世纪人类的瘟疫
对个人的危害:承受巨大肉体和精神痛苦、直至死亡
1.截至2015年,全球现存3500万感染者,平均每天新增6000人感染,75%集中在15个国家,中国是15个国家之一。我国估计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占总人口的0.06%,即每1万人中可能有6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截至2016年9月,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累计死亡20.1万例。中国目前有32.1%的感染者未被发现。
2.全国31省市区已公布的最新艾滋病数据,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含死亡)超过1万例的省份有15个,云南、广西、四川三个省份的感染者和病人占全国的45%。
艾滋病疫情概况
1.截至2016年9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现住址为广西的114658例,其中现存活75279例,死亡39379例。南宁每千人中有一例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并不是那么遥远的事情。
2.这些只是已发现的艾滋病人,只是真实情况的一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未经检测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就分布在我们的周围。
广西省艾滋病疫情-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
截至2016年11月30日,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计9794例,排名全区第五位(柳州、南宁、钦州、贵港、桂林)。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072例(占51.8%),艾滋病病人4722例(占48.2%)。
累计报告死亡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473例(占累计数35.5%),
(居广西第五位)。
现存活6321例,
(居广西第五位)
桂林市疫情概况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严重的、往往致命的人类疾病,病死率高达90%。它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其传播感染的途径是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的血液、体液和组织。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疫情期间,与患者或死者有密切接触的卫生工作者、家人以及其他人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
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肌痛、头痛和咽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
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病理改变是皮肤、粘膜、脏器的出血,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
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含体和凋亡小体
临床症状

状:急性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不严重。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体温可高达39-40℃,一般持续2-3天后减退,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仍较显著,少数患者可有鼻衄、纳差、恶心、腹泻、便秘等轻度胃肠症状。疾病面容,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和眼球压痛,眼充血,口腔黏膜可有疱疹,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偶闻及胸膜摩擦音。
今天的学习给你们有什么启示?
捕捉病原微生物的先驱们;与瘟疫近距离搏斗的勇士们
1.科学家们是伟大的,不仅因为他们用自己拥有的科学知识为人类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有着自我献身和自我牺牲精神。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致敬。
2.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热爱生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还要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做好预防传染病的自我防范
。而且要拿好前辈交给我们的科学武器和钥匙,前仆后继与传染病斗争,打开更多使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大门
作业布置:
根据今天学的内容写一遍心得体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