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学期高二(文科)期中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上学期高二(文科)期中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5-04 12: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年上学期高二(文科)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人:王飞飞 审核人:申屠军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5小题,1-30每题1分,31-45每题2分,共60分。)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组织液 B.血液 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灰质 B.白质 C.神经元 D.轴突
3.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A.唾液和组织液 B.唾液和血浆 C.血浆 D.组织液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
A.氧气 B.尿素 C.纤维蛋白原 D.胃液
5.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
6.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
A.肌肉 B.传出神经末梢
C.腺体 D.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8.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
A.效应B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
9.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10. 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的调节作用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1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12.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某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进行治疗,该激素为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胸腺激素 D.雄性激素
13.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影响   B.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
C.体液调节的速度较慢       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
1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A.抗体 B.抗原 C.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15.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1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
17.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A.血液酸碱度的稳定 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C.酶和稳态 D.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
18.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
19.内分泌腺的分泌物不会存在于
A.血液中 B.组织液中 C.淋巴中 D.消化液中
20.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喂养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21.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22.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23.抗原侵入人体后,人体内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是在哪一种细胞器上合成的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
24. 下列都属于免疫系统效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的是
A.干扰素,胸腺素 B.组织胺、白细胞介素
C.组织胺、胸腺素 D.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25.人在发高烧时食欲减弱,还会感觉食之无味,其病理原因是
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
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C.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
26.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B.形成效应B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27.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
A、甲状腺激素 B、生理盐水   C、性激素 D、葡萄糖
28.下列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的是
A.B细胞 B.吞噬细胞 C.T细胞 D.记忆细胞
29.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30.下列的高等动物激素中,哪种激素的化学组分为非蛋白质类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31.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32.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3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
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只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明,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34.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C、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鱼   D、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35.下列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脱落酸 B、吲哚乙酸 C、乙烯 D、2、4—D
36.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B.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C.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37.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A.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减少
B.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增加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增加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减少
3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别很大
C.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不是种群密度
D.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39.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40.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A.4000尾 B.3200尾 C.1600尾 D.800尾
41.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
42. 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43.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44. 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受伤的中枢应是下列哪项
A. 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45.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二、简答题:(每格1分,共20分)
51、(13分)下图甲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甲 乙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 _________。
(2)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图甲中这样的结构有__ __个。
(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 _____或______ ___的膜。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信号的传递只在某些化学物质参与下完成,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 (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突触前膜融合,使递质释放到 。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中不断消牦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7)兴奋通过突触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
→ → 。
52.(7分)右图为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请用“+”(促进)或“—”(抑制)
表示图中A.B.C.D四处的作用
性质。
A. B.
C. D.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受
分泌的促甲状
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
E( )的调节,
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3)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又受血液
中 含量多少的
调节和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1年上学期高二(文科)期中考试答题卷
二、简答题(共20分,每空1分)
51、(13分)
(1)
(2)
(3)
(4)
(5)
(6)
(7)
52、(7分)
(1)
(2)
(3)
高二生物文科答案
简答题(共20分)
(13分)
(1)效应器 (2) c 2
(3) 胞体膜 树突 (4) 高尔基体 突触间隙
(5) ATP 线粒体 (6)单向传
(7)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2.(7分)
(1)+. +. -. -
(2)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
(3)甲状腺激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C C D C D C D D B D A B C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B A C B D B C C A D C C D B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A D B A B D D A A C D B A B
43.A 44.A 45.B
数量

寒 冷.过 度 紧 张 等
(D)
下 丘 脑

促 甲 状 腺 激 素 释 放 激 素

(A)
垂 体


(E)
甲 状 腺
(B)

甲 状 腺 激 素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