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招语文复习考前考点模拟导航练
现代诗歌鉴赏(解析版)
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对其深层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说明台湾与大陆相距并不遥远;
B.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不统一的状况应该结束;
C.台湾与大陆不能密切往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D.诗人伫立台湾,远望大陆,面对“浅浅的海峡”却无可奈何。
2.下面句子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戏剧《四世同堂》《龙须沟》。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其诗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处,体现其政治主张和抱负,其散文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表现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3.对《天上的街市》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天上的街市》这首现代诗通过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诗中由“街灯”到“明星”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D.“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体现着诗人改造现实生活的愿望。
4.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
“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B.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我爱这土地》)
这表达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生于斯,
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这种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真爱。
土地、河流、风和黎明,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形象,是作者歌颂的对象。
C.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
诗人以时间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贯穿全诗,概括了漫长的生
活历程,全诗主要表达了对父母妻儿的绵绵思念。
D.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心中之所爱,可望而难及——朦胧的爱,惆怅的美,正是此诗的动人之处。
5.下面对《沁园春·雪》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跟的银色世界。
B.“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观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的雄壮气势。
C.“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静态描写,都有活波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大地相连,就缺乏一种奋发的志势和竞争的活力了。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析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知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阅读这首小诗,回答问题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6.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诗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_______________”。
7.从修辞的角度品味“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表达的妙处。
8.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拔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bèi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bèi蕾(
)
独弦琴(
)
桨橹(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结合诗意,在横线处填写最恰当的词(
)(只填序号)
A、所以
B、况且
C、那么
D、但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
9.最后一章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信念?你怎么理解“明天比昨天更长久”这句话?
10.请写出下列小故事中隐含的大道理。
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柜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快乐、智慧以及坚强。现在就可以提货吗?”天使含笑着说:“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首句强调“走六小时”“长途”表明了什么?
(2)谈谈你对“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含意的理解。
(3)赏析结尾句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诗歌天地)请你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后面的题。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12.诗中写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怎样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使人身临其境的?
13.哪几句诗写的是解放区的景象?作者在选取形象和选用词语上有什么特点?
14.诗人是怎样将解放区和沦陷区对比着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课内阅读
黑人谈河流
休
斯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15.你怎样理解“河流”这一高度凝练的意象?
16.第二节诗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最后一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17.第三节诗列举了四条河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8.“古老的黝黑的河流”这个比喻的喻体是什么?
19.选做题。(下面两个小题任选一题回答)
(1)《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77位诗人的诗,这些诗人的诗歌风格各异,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诗风正确的一项是(
)
王昌龄的诗风是
,王维的诗风是
,李白的诗风是
,杜甫的诗风是
。
A.①沉郁顿挫
②飘逸豪放
③雄健浑厚
④恬淡生动
B.①飘逸豪放
②恬淡生动
③雄健浑厚
④沉郁顿挫
C.①雄健浑厚
②恬淡生动
③沉郁顿挫
④飘逸豪放
D.①雄健浑厚
②恬淡生动
③飘逸豪放
④沉郁顿挫
(2)《泰戈尔诗选》收录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的诗作,对这些诗歌(诗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吉檀迦利》是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作者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B.在《园丁集》中,诗人通过寓意深刻的寓言诗和言简意赅的哲理诗,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由衷赞美。
C.《新月集》里着力描绘地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
D.《采果集》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这些诗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和生机盎然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心。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浅浅的海峡”指的是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台湾海峡,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起的,所以说是“浅浅的”。诗句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表达出作者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D项中“面对‘浅浅的海峡’却无可奈何”的理解是错误的。
2.A
【解析】
试题分析:A.《四世同堂》是小说,《龙须沟》是话剧。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C
【解析】
“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错。“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这是诗人想象天上街市的美好。故选C。
4.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与辨析能力。仔细阅读每一个选项,可以看出C项表述不正确。《乡愁》中诗人的情感从个人的悲欢发展到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而不单单是表达了对父母妻儿的绵绵思念,更重要的是家国之思。
5.C
【解析】
C.有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有?种活泼奔放的?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增添了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故选C。
6.
①勇敢团结、不屈不挠的抗日军民(大致相同即可)
②“光明”
7.“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解析】
6.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树,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具体事物,诗人托物于树,赞诵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这里的“它们”指的是勇敢团结、不屈不挠的抗日军民。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表达对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7.考查从修辞手法来赏析诗句。“风与空气”是不会说话的,这里用“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风与空气”以人的动作、情态,各自独立的树是“风与空气”告诉它们的距离,这样就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
8.(1)蓓
xián
lǔ
(2)拔动
拨动
(3)D
(4)拟人、比喻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的是字音。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
(2)试题分析:考查的是字形。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试题分析:考查的是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填什么词,这就要看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什么。
(4)试题分析:考的是修辞。诗人把抽象的思念,比喻成挂图、代数、独弦琴、檐雨和桨橹等,赋于抽象的思念以具体的形象,把思念比作是“缺乏线条的挂图,无解的代数,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揪心的徒劳的思念呵!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和叠加,充分表现了“思念”的真挚和痛苦。
点睛:诗歌是通过诗歌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读诗歌,就须了解诗歌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这些形象是通过什么意象来表现的。须了解什么是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表现哪些特征。
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较大,不易把握。应先理解“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这句诗的诗意,心的深处,是海洋。泪如海,思念如海,期待如海。最终翻腾不息的海语,溢满了两汪深湖,两颗晶莹剔透的泪珠,映现了世间一切的真情。结合题目“思念”,答案的方向就能清晰了。
9.乐观。“明天比昨天更长久
”就是说,比起未来,比起历史的前进,像浩劫时期那样的黑暗毕竟还是暂短的。“明天”才是我们所更要把握的。
10.示例:有什么种子就有什么果子。要想收获果子,必先裁种种子。撒下爱心的种子,必收爱心的果实。勤撒善种并辛勤耕耘的人,必获丰富的回报。
【解析】
9.一问,“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我们仍旧要一齐举杯/不管是甜酒还是苦酒”中的最后一句,明显表达了作者乐观的信念。二问,理解重要诗句。“明天比昨天更长久”,是说,昨天是暂短的。“明天”才是我们所更要把握的。应当要结合上文,把“昨天”的含义理解好,也就是代指浩劫时期那样的黑暗。
10.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故事,找到故事中的中心事件,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故事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可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角度作答。
11.(1)强调“走六小时”“长途”既是写实,更隐含着诗人对已故者友情的深厚与诚挚。
(2)此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对萧红早逝的痛惜。“茶花”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放一束红山茶”,以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传达了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欣赏。
(3)一个“却”字表示天人永隔,表达了诗人的伤悼之情,也表明诗人体悟到了逝者自有其看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首句,“走六小时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2)本题考查对诗句含意的理解。本首诗的次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而且,还表示萧红长眠地下,已无法慰解自己的寂寞。“放一束红山茶”,以一束红艳如火的山茶花,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
(3)考查赏析重点字词的表达效果。诗中第三句“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自己等待曙光涌观、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利的急切心情。“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含蕴的感情最丰富。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可据此作答。
12.作者写到了家乡春天的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
13.写解放区的景象的句子是“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婴孩手中乳。”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勃生春”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一向为人称道的两个比喻,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在作者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中,选用的美好、富有生机的景象,选用词语多为积极的、暖色调的,强烈地表达了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
14.从词语的感彩上说,写沦陷区的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写解放区的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从形成明显的对比。
【解析】
12.一问,考查对诗歌所描写的意象的提取。通读全诗,根据所描写的内容(景物)从诗句中提取相应的名词即可。如可提取诗句中春天的繁花、嫩柳、荇藻、水等作为答案。二问,“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为视觉;“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为嗅觉;“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为触觉。使人有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的感觉。
13.考查对诗歌重要信息的提取。一问,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如写解放区的景象的句子可提取“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几句作为答案。二问,考查选取形象和选用词语上的特点。是跟选用的景象都是美好、富有生机的,选用词语多为积极的、暖色调的。如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为两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
14.此题考查对比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对比较多,需要考生仔细分析。从词语的感彩上说,写沦陷区的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写解放区的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形成明显的对比。从选取的形象上说,写沦陷区,如长白山雪峰的“冷”,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等等,一片凄凉景象。写解放区用的是“爱”“希望”“太阳”“春”等词语,反映出“温暖”“明朗”“蓬勃生春”的景象,前后再次形成对比。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更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爱和恨。
15.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
16.承上启下;
这是诗人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强化突出了主题。
17.这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回顾历史,“我”的身影掠过亚、非、美三大洲,从古代到现代,在每一个地方都有令“我”难忘的河流。
18.黑人的历史。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全诗意思,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诗歌中心及上下文,理解诗歌的意境,再进行分析即可。“河流”可以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
16.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根据第二节诗在文中的位置可知:第二节诗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这是诗人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
点睛:段落作用: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1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析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抓住了它就可以对全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文章其他内容都是要为中心主旨服务的,把文章的中心主旨找到了,理解了,文章也就可以说读懂一多半了。第三节诗列举了四条河流,这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回顾历史。
1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本题考查对比喻修辞方法的理解,喻体是黑人的历史。
19.(1)D
(2)
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人写作风格的了解。王昌龄是一位边塞诗人,题材主要为离别、边塞,风格雄健浑厚;王维的诗以恬淡生动、自然脱俗为风格,展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的风格飘逸豪放;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风格沉郁顿挫。据此分析,应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泰戈尔诗歌的理解与辨析能力。B项表述错误,在《园丁集》中,诗人通过寓意深刻的寓言诗和言简意赅的哲理诗,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艺术地回答了人应该为什么生活、怎样生活等重大的人生问题。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