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招语文复习考前考点模拟导航练
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
1.古诗赏析——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A.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B.颔联借助意象“春蚕”“蜡烛”,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C.“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
D.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观音娘娘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2.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向——“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
D.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3.下面对《关雎》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以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配偶不乱之意,而兴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节的佳处,在于它那种舒缓平正之音,并以这种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B.第二节“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左右流之”以荇菜流动无方向喻淑女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C.第三节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诗人描写了思念情人的心理。“辗转反侧”,则是诗人想帮助淑女采摘荇菜。
D.第四、五节写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情景。曰“友”曰“乐”,用字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已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浩荡离愁”是指离别京都的万般愁绪汹涌而来,既有对亲朋好友的不舍,又有对人民生活的担忧;既是辞官的愤然,又是对社会的不满。
B.这首诗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象地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离京却表示仍然要为国家尽最后一份力的爱国感情。
C.龚自珍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诗中“花”喻青少年,表明诗人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爱国精神,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5.下列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一个“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疑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
B.《蒹葭》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和执着、敬慕。
C.《泊秦淮》一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设喻表达了作者送别的离愁别恨。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后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诗歌的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7.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8.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9.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意蕴。
中秋步月
南宋·翁卷
幽兴苦相引,水边行复行。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
欲归犹未忍,清露滴三更。
[注释]:翁卷,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
10.诗歌首联中“
”、“
”等短语(或词语),形象描写出诗人受月色吸引,流连月色的情状。
11.有人认为颈联“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的景物描写与作者中秋赏月的愉悦是矛盾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阅读《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回答问题。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2.这是一首抒写____________的_________(文学体裁)。
13.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通过一问一答,引发出作者的思古之情。
B.“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的“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C.“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年少”指孙策,他当年十九岁就成为吴国之主,但已统率着数万大军,割据东南一方,连年抗击着敌人的进攻。
D.辛弃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与典故合二为一,寄情委婉深沉。
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忧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注释]庆历六年,范仲淹被贬河南邓州,在此期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应制之作。
14.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初春时节,词人惜春觅春,人得山去所见美景。
B.上片的“恍然身人桃源路”写出了环境的优美。
C.下片写偶遇老翁,闲话家常,顿觉与黄莺、山蝶共处的隐逸生活的乐处。
D.下片“莺解新声蝶解舞”意思是说,“我”此时的平和心态好比鸟儿在这大好春光里婉转地歌唱,蝴蝶在这百花丛中翩翩起舞。
15.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写范仲淹与游人去百花洲赏花的情景,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喜悦之情。
B.全词风格飘逸,有婉约的一面,也有豪放的一面。
C.全词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已经厌倦,想离开官场、寻找他途、退隐归田,希望过陶渊明式的生活。
D.这首词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岳阳楼记》中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完全一样,都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古诗词阅读。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本诗写于大历四年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16.首联是一幅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17.诗歌颈联道出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请分析出矛盾的原因。
18.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过松源①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19.本诗作者是______(诗人名字),字_______;解释诗中“赚得”的意思______
20.结合(背景)和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本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答案
1.D
【解析】
D.“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观音娘娘的使者”错误,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故选D。
2.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乡愁》有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据此,答案为D。
3.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即可。C项赏析不正确,“辗转反侧”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写得非常传神。“辗转反侧”是因为求之不得,难以入眠,不是想帮淑女采摘荇菜。
4.C
【解析】
诗中以花自喻,表明了作者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主义情感。“表明诗人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表述的意思不完整。故选C。
5.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应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锭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风飘絮”比喻当时支离破碎的南宋江山(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败局);
“雨打萍”比喻作者沉浮不定、动荡不安的身世。
7.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议论、抒情)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分析。第二联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国家比作风中的柳絮,把自己比作水中不断被雨击打着的浮萍,表现了国势的危亡和自身的苦难。
7.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应该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两句诗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是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8.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虚实结合)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9.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解析】
8.“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读来回肠荡气。
9.“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反衬自己风尘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10.苦相引
行复行
11.不同意。此联写月光明亮得使萤火虫失去了光彩,夜晚寒冷得连鸟都忍受不住,但即使这样,作者“欲归犹未忍”,还舍不得离开这片月色,从而更加衬托出作者对中秋月色的喜爱和留恋,所以并不矛盾。(对这句话的描写1分,能结合下文“欲归犹未忍”写出作者情感2分。如果答同意不给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后半句对答题的要求,据此来理解诗句内容。“苦相引”“行复行”都有被吸引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11.
试题分析:根据诗中的意境,分析“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一句是用衬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之亮,再结合第一题的解答,分析诗人赏月的心情,以此说明并不矛盾。
12.
愁思和感慨(意思对即可)
词
13.C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学常识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首词,“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根据这首词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来看,这是一首抒发词人愁思和感慨的词,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词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词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年少”指孙权,不是孙策。
14.A
15.D
【解析】
14.A.“初春时节”错误,“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是说穰城里虽然“罗绮满城”花花绿绿,但是春天已近逝去,于是到百花洲上寻找春天的美好景色。可知上片写的是暮春时节。故选A。
15.D.“都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错误,《岳阳楼记》中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这首词的思想内容是十分消极的。范仲淹在仕途受阻、政见受挫之时,其本阶级(中、小地主)软弱的一面的作用下,有退隐、逃避的念头。故选D。
16.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17.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即使这样,诗人仍然一片忠心,想着报效朝廷。“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18.颔联写出作者常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颈联写出作者的复杂的感情;整首诗悲凉凄楚,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
【解析】
16.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每个字词所描写的景物,拓展其内容,发挥想象,多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来描述景物的画面,突出其特点,形容这一画面给人的视觉感受。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根据全诗内容,理解“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一句表达的内容,“老病”指自己的外境,有自叹之意,而“北望心”又表明怀有报国心,所以说此句表达了诗人的矛盾之心。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抓住“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一句,结合注释内容,即可理解作者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杨万里
廷秀
骗得
20.示例: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解析】
【分析】
19.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赚得行人空喜欢”意思是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赚得:骗得。
20.考查对诗歌蕴含哲理的理解。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途中还要翻过无数座山。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人生中可能会有“假突围现象”,以为原来突破过的包围不会再经历,其实,人生道路上那一圈圈的山脉,还在那里没有移动,在另一个角度等着你再走一遭。因此,在某个阶段突围过后,千万不要“错欢喜”,还要做好再突围一次,再升华一次的打算。
试卷第4页,总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