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招语文复习考前考点模拟导航练
文学文化常识(解析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C.只要你肯等一等,生活的美好,总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
D.我出身于工人家庭,令尊常常告诫我,要自食其力,清白做人。
2.下面对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影》、《白杨礼赞》、《昆明的雨》、《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茅盾、汪曾祺、罗素。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列子,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如梦令》的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章分别出自《告子下》和《滕文公下》。
D.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一文,成功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是一篇很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
B.《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
C.毛宁的《梦回繁华》是一篇幻想性的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
D.《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课文《蝉》就是选自《昆虫记》的名篇。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消息,这则消息报道的是渡江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西路军渡江的情况。
B.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的颈联中运用拟人修辞,通过飞禽的活动写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这篇新闻特写报道了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勇夺十米高台跳水冠军的过程。
D.《三峡》的作者是南朝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作者在本文中从季节的角度描绘了三峡不同时节的自然风光。
5.下列的文学常识介绍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等。
B.郭沫若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的影响下,创作了诗集(女神》、《星空》。
C.《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D.寓言以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和植物。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汤显祖。
B.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令妹”指别人的妹妹,“高足”指自己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称呼别人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
“令堂”这样的称呼。
D.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
7.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散文家和民主战士。
B.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代表作小说是《骆驼祥子》和《茶馆》。
C.《海燕》一文以“乡愁”为线索,文章前半部分用倒叙的方法对故乡的燕子在“灿烂无比的春天”里的活动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D.《白鹅》一文作者喜欢白鹅,一是因为它那高傲的性格;二是因为它能给家人以物质和精神上的贡献。
8.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既是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也是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B.属于古体诗范畴的律诗分四联: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大部分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
C.新闻分为消息和新闻特写。新闻特写重视报导事件的全过程,消息主要描绘报导事件片段。
D.《藤野先生》中鲁迅“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不是“电影事件”,而是希望通过文学拯救国民的麻木灵魂。
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茶馆》等。
B.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提携”指小孩,“豆蔻”是指13-16岁的少女,“弱冠”指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C.《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旧中国农民生活、小市民社会深刻的思考。
D.骈文,起源于汉魏,盛行于隋唐,以四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著名的有唐朝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
10.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萧红,现代女作家,《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课文中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B.《关雎》《蒹葭》都选自《诗经》,《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305篇。
C.小说往往通过感人的细节描写来凸显文章主旨。《热爱生命》中艰难求生的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对生命的渴望,《背影》中父亲攀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身影彰显着父爱的伟大,《百合花》中新媳妇为牺牲的小通讯员缝补衣服上的破洞,让我们看到了军民鱼水情。
D.《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讽刺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11.
下面关于《格列佛游记》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B.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C.飞岛国第二大城市林达里诺因不满高压政策而发生叛乱,国王在该城上空停留几天来断绝该城人民的阳光和雨水,并让人向城中投掷巨石,最终降伏了该城的人民。
D.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12.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
B.《愚公移山》。作者是列子,“子”在这里的意思是对人的尊称,譬如,老子,孔子,韩非子,以及宋代的朱熹也被后世称为“朱子”。
C.“且焉置土石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这两句中的“焉”都是兼词,意思是“在哪里”。
D.胸中有丘壑,下笔自是汪洋恣肆,比如曹操观沧海则会吟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毛泽东观雪景则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慨叹!
1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在结构上往往有一条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
“不平凡”为线索,《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B.关注生命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海伦?凯勒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依然热情地启迪人们“享受生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通过主人公艰难求生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生命如此强大;从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身上,人们读到了坚强、勇敢的美好品质。
C.唐宋八大家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其中韩愈的《马说》托物寓意,揭示了人才埋没的原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
D.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浸染人的心灵。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揭露了愚氓灭美的现实,让人无比痛心;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让我们明白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而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又让我们永葆一颗纯真的童心。
14.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松——斗杀西门庆
(施耐庵《水浒传》)
B.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曹雪芹《红楼梦》)
C.猪八戒——大战红孩儿
(吴承恩《西游记》)
D.诸葛亮——巧设空城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
1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链式结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世家主要记诸侯之事。
C.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其作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影响深远。
D.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思想家是莎士比亚。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称呼,此处应改为“家父”。故选D。
2.C
【解析】
C项作品出处错误,《富贵不能淫》出自《滕文公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告子下》。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3.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C选项中《梦回繁华》是一篇想象性的说明文。
4.C
【解析】
A.
这则消息报道的是渡江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中路军渡江的情况。
B.
《钱塘湖春行》的颈联中运用对偶修辞。
D.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
故选C。
5.B
【解析】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B项有误,郭沫若创作了诗集(女神》、《星空》,但不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的影响。
6.A
【解析】试题分析:A文学文化常识判断不正确。“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项有误,《茶馆》是老舍的戏剧作品。
8.D
【解析】
A.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是《水经注》;
B.属于古体诗范畴的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C.新闻种类很多,特写和消息的特点叙述错误,应是:消息重视报导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主要描绘报导事件片段;
故选D。
9.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D项表述错误,应该是:著名的有《与朱元思书》。
10.C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C项的表达有误,《热爱生命》和《背影》的体裁不是小说,而是散文。
11.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情节,比较判断。C错,国王并没有降伏了该城的人民。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C
【解析】
C项有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中的“焉”是代词,它,指《捕蛇者说》这篇文章。
13.C
【解析】试题分析:C项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14.C
【解析】C项,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吴承恩《西游记》)。故选C。
15.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D.
马克思培根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