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 7.4酸碱中和反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 7.4酸碱中和反应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22 17:0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目的应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和测定法是本课题的一难点,在学生了解了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后,自己用p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pH,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略微做了改进,增加了“硫酸”于一种特殊的碱“氢氧化钡”,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从H+和OH-结合生成水的角度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
3)?初步认识化学中盐的含义。
2、情感目标
?
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激发对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从微粒观角度解释中和反应的实质并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教学方法
?
1.?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反应的探究方法。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3.?通过探究,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学会将所学知识运到实际解决问题。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1)引导探究活动教学法,使学生猜想、实验,适当结合教师讲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2)创设问题情境理论联系生活法,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从我做起,关注社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2、学法:
?1)实验探究学习法,不仅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七、活动准备
?1、实验仪器: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
?2、实验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铜固体、酚酞溶液、蒸馏水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从生活中的事例-----硫酸灌装车泄漏引出酸与碱的反应
二、实验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及实质。
1、实验:用滴管向盛有0.4%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4%的盐酸,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你认为它们发生化学反应了吗?说出你的猜想。怎样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2、实验:(7-5)
3、讨论:试管中上的物质是NaOH吗?为什么?
4、小结:
1)NaOH与稀盐酸已发生了反应,事实上,其它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都生成同一物质——水,而其它产物如NaCl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把这些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3)中和反应的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从图片中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4)写出中和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5、练习P19活动天地。
三、分析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是怎样变化的?总结曲线表示的意义。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引出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生活
2、农业
3、工业
4、医药
四、总结
五、作业。P22第1、2、3题。
六、板书:酸和碱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应用
实质:
H++OH-=H2O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学习兴趣浓厚,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