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案
设计理念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柏吉尔大胆想象,推测一块罕见琥珀的形成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文章逻辑严密但又浅显易懂,结构严谨但又形象生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吸收文本提供的相关信息,积极思考,体会作者细致周密的推测和大胆合理的想象,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同时,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欣赏并吸收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追求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2、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的特点,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吸收文本提供的相关信息,积极思考,体会作者细致周密的推测和大胆合理的想象,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读课题质疑“琥珀是什么?”“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PPT出示图片,导入至新课。二、品读感悟
1、检查预习
(1)生字词
(2)课文内容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边读边思考:
(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它是怎样形成的?3、重点内容品读(1)琥珀的形成是哪几个自然段?分为哪几个阶段?(2)品读松脂球形成过程2~9自然段,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反馈)品读3~4自然段
①
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吧!
②
作者是怎样写苍蝇的快乐的?
③
小结。品读第5自然段①
你读出了什么?哪些字词让你有这种感受?②
为什么蜘蛛要这样小心翼翼?③
小结。品读第7~8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一切发生得十分凑巧?苍蝇和蜘蛛一齐被松脂包裹后,会有什么感受?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引入至第8自然段的品读)理解“前俯后仰”,联系后文“留下了黑色的圆环”。小结。(3)课文的文体——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的含义及特点。(4)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的想象是合理、有依据的?
◆
“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
“树林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5)品读10~12自然段,化石的形成过程。
①
作者是怎样描述的?②
你读出了什么?(明确化石形成的几个因素)(板书:地壳变动、陆地水漫、海沙掩埋)(6)品读13~17自然段,发现琥珀的过程。(7)化石的价值。三、总结
1、学习课文的收获。
2、出示另一块琥珀图片,观察它的特点,然后运用合理的想象推测出它的形成过程。3、课外知识拓展——化石,在网上搜索其他化石的图片,了解更多关于化石的知识。导入部分用读课题质疑、欣赏琥珀图片的形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扫清生字词障碍、了解学生对于该课大致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初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生字词、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初步了解它的形成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对《琥珀》中重点段落的品读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选择品读的段落。通过从语言文字到情感体会,最后回归至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总结部分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对《琥珀》学习的收获,组织语言,练习即兴表达,这是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的最佳途径。同时,课外知识拓展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的语文实践能力。板书设计:
琥
珀
松脂球
地壳变动、陆地水漫、海沙掩埋
化石
夏天
科学小品文松脂
想象有依据苍蝇
蜘蛛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