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7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2节 生物的进化》(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7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2节 生物的进化》(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08 16:1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原因
活动:模拟自然选择
豆粒、瓷盘、纸杯、夹子、镊子、解剖针、汤匙
四种不同形状的工具,模拟
“豆豆鸟”不同的喙。
材料器具:
1.确定人员分工。
方法步骤:
全班分为4大组,每大组扮演一种喙形的“豆豆鸟”,并发给相应的取食工具和盛有豆粒的瓷盘。
每组各有4人参加捕食,1人计时与记录,其余同学监督。在限定的1分钟时间内,每个“豆豆鸟”利用“喙”从盘中啄取30个豆粒放入纸杯中。啄食足量的为存活者,啄食不足的为死亡者。
方法步骤:
2.第一代捕食
3.第二代捕食
第一个回合中啄食不足的“豆豆鸟”被淘汰;
每个存活者有2个后代,被淘汰者可以扮演其他种“豆豆鸟”存活者的后代参加下一轮啄食活动;
第二回合的活动时间是45秒。
方法步骤:
手不能直接触碰瓷盘,只能用“喙”取食。
放进纸杯的豆豆才是获取到的食物。
温馨提示
喙形
数量
实验结果:
镊子
夹子
针形
勺形
第一代:亲代数量
4
4
4
4
第一代:幸存数量
第二代:起始数量
(幸存数+繁殖数)
第二代:幸存数量
第三代:起始数量
(幸存数+繁殖数)
第三代:幸存数量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1:
生存下来的个体最多的是哪种“豆豆鸟”?
如果再繁殖一代,且都存活的话,数量是多少?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过度繁殖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2:
哪种“豆豆鸟”最可能被淘汰?为什么?
生存斗争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3:
每种喙形的“豆豆鸟”所生后代也具有相同的喙形,这体现了遗传学中的什么现象?
同种“豆豆鸟”的后代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喙,这体现了遗传学中的什么现象?
—遗传
—变异
遗传与变异
分析:模拟自然选择
思考4:
哪种“豆豆鸟”
生存下来的机会最大?为什么?
为什么针形的“豆豆鸟”最可能被淘汰?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地雀祖先产生变异
后代个体间性状差异
喙与食物适应者生存
逐代选择
13种地雀
地雀的进化过程
多样性
适应性
练习: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长颈鹿进化过程
桦尺蛾的进化
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1.为什么在工业化初期浅色蛾
多,黑色蛾少?
2.为什么在工业化后期黑色蛾
多,浅色蛾少?
3.工业化后期的黑蛾是怎么来
的?
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