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一、通读课文,辨识音形
1.
读准字音
氾南
佚之狐
夜缒而出
阙秦
杞子
夫人之力
逢孙
戍之
夫晋,何厌之有
查一查
fán
yì
zhuì
quē
qǐ
fú
páng
shù
fú
2.通假字
文言文句子
通假字
本字
读音
意思
共其乏困
何厌之有
秦伯说
失其所与,不知
3.通读全文
读准字音、断句、语气,然后整段、通篇反复
诵读,做到准确、流畅。
供
共
gōng
供给
厌
餍
yàn
满足
说
悦
yuè
高兴
知
智
zhì
明智
比一比
一、解释词语与活用
1、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焉用亡郑以陪邻?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名作动,驻军。省略介词“于”。
推辞;尚且
名词意动,把...当做边邑;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增加
比一比
一、解释词语与活用
6、邻之厚,君之薄也。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9、朝济而夕设版焉。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之,取独;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行李,出使的人;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动词作名词,恩惠
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东,向东;封:名作动,使…成为封地;肆:扩大;封:名词,封地
比一比
一、解释词语与活用
1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3、因人之力而敝之。
14、失其所与,不知。
15、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阙,利:使动;唯:语气词,表希望;图:考虑
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个人
因:依靠;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所结交的(同盟)
易:代替;其:语气词,还是
比一比
二、翻译句子(注意关键点)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第一组句子
比一比
二、翻译句子(注意关键点)
第二组句子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夫晋,何厌之有?
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问一问
语言知识点小结
理一理
结
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探一探
1、理清全文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探一探
2、秦晋两国为什么攻打郑国?既已交代秦晋围郑,能否删掉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对晋无礼;(2)对晋不忠。
不能删。(1)点明郑国局势危急,兵临城下,危在旦夕。(2)为下文烛之武能够有机会游说秦伯埋下伏笔。
春秋时期形势图
秦晋围郑形势图
烛之武如何一步步的说服秦伯?
(1)无利可图
削其戒心(郑既知亡矣)
(2)亡郑利晋
予其防心(君知其难矣)
(3)存郑利秦
使其动心(君亦无所害)
(4)赐晋无利
激其恨心(君知所知也)
(5)阙秦利晋
劝其死心(唯君图之)
探一探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人名)出来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功夫就挽救了即将灭亡的郑国,不但使秦国军队撤退,还让秦国帮助郑国防守边境,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使秦穆背叛晋国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晋国的旧恩、召来新的怨恨;
舍弃成功、去冒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迎合了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达到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料想秦穆公还会翻脸去谋取那种利益了!
探一探
3、说说你眼中的烛之武?
深明大义的志士
勇入秦营的勇士
机智善辩的辩士
用3个字概括烛之武的形象
义
勇
智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