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7 14: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
一、读拼音,写字词。(5分)
他扯着sǎnɡ
zi(
)不断páo
xiào(
)着,最后声音都变yǎ(
)了,只能痛苦地shēn
yín(
)着。但这些并没有阻止zāo
ɡāo(
)的事情发生。
二、选择题。(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狞笑(nìnɡ)
搀扶(chān)
祭奠(diàn)
B.搁板(ɡē)
蜷缩(quán)
服役(yì)
C.揍人(zòu)
魁梧(kuí)
黧黑(ní)
D.倾听(qīnɡ)
吞没(méi)
风暴(bào)
2.下列对“顾”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1)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
(2)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3)他环顾四周,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4)这几天的事太多,我真顾不过来。
A.珍惜
拜访

照管
B.顾念
看望

但是
C.爱惜
照顾

拜访
D.珍惜
拜访
照管

3.下列词语中,属于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是(

A.心惊肉跳
B.呆头呆脑
C.忐忑不安
D.跌跌撞撞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师刚提出问题,同学们都不假思索地举起了手。
B.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不爱护环境,我们要指手画脚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C.“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妇人又重复数着。
D.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5.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B.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
C.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D.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6.下列对“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被老兵的神态吓住了,都不敢说话了。
B.老兵的一席话引起了全车厢所有人的理解与同情。
C.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对老妇人未来悲惨命运的思考。
D.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反思,深深感到了战争带来的可怕灾难。
7.父亲节那天,状状想送花给爸爸,下面是他对妈妈的请求,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A.“妈妈,我需要钱买花。”
B.“妈妈,我帮您做家务,您帮我买花,可以吗?”
C.“妈妈,我帮你做家务,你要给我钱买花。”
D.“妈妈,我要送花给爸爸,你帮我买一束花。”
8.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笑了笑,竟然奏出了一支曲子,像________一样多情,像_________一样舒适,像_________一样轻快,像________一样炽热。
①烈焰卷腾的篝火
②拂动花枝的春风
③踏着茅草的马蹄
④滋润万物的春雨
A.③④②①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③②④①
9.“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须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这句话描写的是(
)。
A.泰戈尔
B.李逵
C.关羽
D.列夫·托尔斯泰
10.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主人公是阿廖沙。
B.《小英雄雨来》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C.《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原名《心》。
D.“这部书是特地奉献给十岁到十三岁的小学生的。”这是写在《爱的教育》这本书序言中的一句话。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1)“这样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这样做不可”表现了桑娜_________的品质。(2分)
(2)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先写语言,再写心理活动。(2分)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单元回顾。(7分)
1.《桥》这一课向我们再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光辉形象,他把__________让给别人,把__________留给自己,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2.《在柏林》一文中的老妇人反复数着的“一、二、三”指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乡偶书》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下图是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说明,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练习。(5分)
检查方法:
①检查灭火器的压力状况(压力表指针在红色区域表示灭火器已经失效)。
②检查灭火器的配件如喷嘴、压把、插销是否完好。
③检查灭火器瓶体是否完好无锈蚀。
④检查灭火器是否在使用年限。
1.起风了,风是从南方而来,如果我们用灭火器灭火,我们应该站在火的(
)方使用灭火器。(1分)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只要在使用年限内,灭火器瓶体有没有生锈没关系。(

(2)检查灭火器的压力状况时,压力表指针在黄色区域表示灭火器已失效。(

3.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步骤应是(
)(2分)
①拔掉保险销。
②对准火苗根部喷射。
③取出灭火器。
④一手握住压把,一手握住喷管。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阅读与感悟
六、名著阅读。(12分)
(一)
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1.这个片段选自名著(
)。(2分)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这位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外号是________。(2分)
3.下面与他相关的一件事是(
)。(2分)
A.智取生辰纲
B.拳打镇关西
C.醉打蒋门神
D.误入白虎堂
(二)
我忍不住更仔细地观察着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她的眼睛乌黑发亮,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快乐,尤其是在她露出笑容的时候更是如此。她的牙齿洁白如雪,(
)脸色有些黯淡,(
)看不出任何衰老的痕迹。她的脸上最不美观的东西,大概就是鼻子了,她的鼻子又大又软,(
)鼻头还发红。不过我依然觉得她是伟大的,因为她在瞬间将我带离了黑暗为我周围的一切带来了光明和美丽的光环。我相信,她会用无私的爱引导我,使我拥有无尽的勇气,(
)在艰难困苦中(
)敢于勇往直前。
1.依次填入文段括号里的词语是(
)(2分)
①而且
②虽然
③即便
④也
⑤却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②④③①⑤
D.②⑤①③④
2.这个片段选自名著(
)。(2分)
A.《童年》
B.《小英雄雨来》
C.《爱的教育》
D.《绿山墙的安妮》
3.这段话主要是抓住人物的(
)进行描写。(2分)
A.心理
B.外貌
C.神态
D.动作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6分)
一吻之爱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北风狂号的日子。阿拉斯加州的一家医院里,正在进行着一次特殊的分娩。医生和护士忙里忙外为一个叫多丽的妇女接生。之所以说其特殊,是因为多丽强烈(
)医生为自己提前两周分娩。医生说这十分危险,多丽自己写了保证书,若有问题与医院无关。医生被她的苦苦(
)所感动,同意为她手术分娩。
孩子平安降生了!多丽蠕动着嘴唇向护士(
)道:“求求你,将我和我的孩子马上送回家。因为我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正盼望着这个小生命的来临。”医生和护士把这母女俩包得严严实实的,抬上救护车,向多丽家疾驶。
到了多丽家,人们才知道:多丽的丈夫身患绝症,命在旦夕。为了能让他抱一抱亲生的孩子,体会一下做父亲的幸福,多丽决定提前分娩。那个不幸而又幸运的父亲,终于在生命的尽头拥抱了自己的孩子。他说:“孩子,你真美丽。我是你爸爸,不要忘记我。”说完这句话,父亲在孩子的额头亲吻了一下,就永远闭上了眼睛。这话,是父亲说给孩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的一句话;这吻,是父亲给孩子的第一个吻,也是唯一的一个吻。
多丽抱着自己的孩子哭诉道:“孩子,你提前两周诞生,亲历了生死门槛;你已经被你的父亲吻过,不再是个遗腹子;你享受过父爱,被父亲抱过,祝福过,叮咛过。尽管一生只有一次,可这一吻之爱,来得何等艰难。”
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为之感动。这种爱宁可少,不可没有,这是爱的纽带……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哀求
恳求
要求
B.要求
哀求
恳求
C.恳求
要求
哀求
D.哀求
要求
恳求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说这是“特殊的分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医生同意为多丽做手术。(4分)
3.多丽为什么要求医生为她提前分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那个不幸而又幸运的父亲”,这位父亲的“不幸”指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幸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文章末尾“这种爱宁可少,不可没有,这是爱的纽带……”中“爱的纽带”既饱含着(
),也饱含着(
)。(4分)
A.多丽对丈夫的爱
B.父亲对孩子的爱
C.多丽对孩子的爱
D.孩子对父母的爱
习作与表达
八、快乐习作。(30分)
题目:《这件事真有趣》
要求:恰当地运用一些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嗓子
咆哮

呻吟
糟糕
二、1.B
2.A
3.B
4.B
5.A
6.D
7.B
8.C
9.D
10.D
三、1.(1)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善良
(2)不管有多么困难,我非登上山的顶峰不可。
2.“怎么会这样?”他喃喃自语,心想,难道是他骗了我?
四、1.村党支部书记
生的希望
死的危险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2.她那在战争中死去的三个儿子
3.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五、1.南
2.(1)×(2)×3.B
六、(一)1.B
2.鲁智深
花和尚
3.B
(二)1.D
2.A
3.B
七、1.B
2.多丽要求医生为她提前两周分娩医生被多丽的恳切与执着而感动
3.因为她为了满足丈夫当爸爸、吻孩子的心愿,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被父亲爱过、吻过的幸福的人。
4.这位父亲身患绝症,危在旦夕他在生命的尽头拥抱了自己的孩子
5.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