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
B.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
C.当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我们称之为酸雨
D.所有的生物都能影响环境,而人类的活动对环境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2.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这种物质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空气
3.下列各项与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
A.随手关灯
B.购物用塑料袋
C.一水多用
D.出门前提前几分钟关空调
4.一次性筷子的出现曾被认为人类文明的表面,然而现在我们更倡导“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其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5.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酸雨是指PH( )
A.大于5.6的雨水
B.小于5.6的雨水
C.大于7的雨水
D.小于7的雨水
6.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现在全球环境出现了( )
A.赤潮
B.沙尘暴
C.温室效应
D.酸雨
7.下列不是酸雨的危害的是( )
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B.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
C.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叶
D.使土壤中汞、银、镉含量增高
8.关于废电池最好怎样处理:( )
A.埋入土里
B.丢入垃圾箱
C.烧掉
D.收集起来交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处理
9.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以下哪项不是酸雨的“罪过”( )
A.直接危害植物的叶和芽,使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B.使河、湖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C.酸化的水源影响饮用,威胁人类健康
D.导致水俣病、痛痛病等,危害人类健康
10.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这种物质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
二
非选择题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电池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大.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也日见凸显.据科学家研究显示,一节废旧的5号电池可导致一立方米的土地污染五十年,而废旧电池对水源的污染更是不可估量.为此,小玲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废旧电池浸泡液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在A、B、C三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分别浸泡过经营拆开保护壳的废旧1号、5号、7号电池的水,D鱼缸中放入等量的清水;
第二步,在四个鱼缸中分别放入6条大小活力健康基本相同的小金鱼.控制其他生活条件相同,通过连续观察,机率结果如下:
在第15天,小玲和同学们分别解剖了死亡的小金鱼,发现A、B、C三个鱼缸中的小金鱼脊柱呈灰黑色.经查阅资料后得知,金鱼脊柱呈现灰黑色是由于体内存在重金属离子导致的中毒现象.请根据这个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玲兴趣小组同学实验前提出的问题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设置D鱼缸的目的是_______.
(3)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将A、B、C三个鱼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5)对废旧电池的处理,你的合理建议是____.
2.我们国家提出“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美丽家园”,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某生物兴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综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和D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
(2)为探究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____进行对照试验;
(3)E组应该放____条鱼能使D与E为对照实验.
3.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成为全应对气候变化,共同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
(1)提倡“低碳减排”,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
气体的排放量,减弱温室效应,造福人类.
(2)下列做法符合“减轻温室效应”的是___
A.开采石油
B.砍伐薪柴
C.建水电站
D.建沼气池
(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你还有哪些建议:________.
4.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有些地区台风暴雨不断,有些地区则更加干旱;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低碳”是指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碳的排放.),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在大气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它在生物圈中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___吸收进行.
(3)上海世博会期间,“低碳”元素不断体现,“空气树”、“无石化能源汽车”等成为游客谈论的焦点.节能减排,创造“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低碳”实质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
A.焚烧处理农作物的秸秆
B.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C.利用风能、地热能发电
D.过节时燃放大量烟花
(4)“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如骑自行车代替开车上班),在你的生活中,你可以为“低碳”做哪两件事情?,_____.
5.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小麦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小麦种子的____,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_____ .
【反思与评价】
(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小麦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以作比较,得出结论.你的设计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BABBB
CDDDA
二
非选择题
1.废旧电池浸泡液对生物是否有影响;对比;废旧电池浸泡液对生物有影响;1号电池比5号、7号电池浸泡液对生物产生的影响更大、为害更深;对废旧电池进行分类处理,禁止乱扔;
2.是否有满江红;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A与B(或者A与C);5;
3.二氧化碳;C;劝家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开车次数.多走路,少开车等;
4.二氧化碳;光合作用;C;节约纸张;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不焚烧垃圾;尽量使用手帕而不使用纸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5.萌发率;随着重金属浓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设计5号培养皿,用等量的蒸馏水培养小麦种子,观察种子的萌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