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08 17: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期中复习题
悄无声息地,盛夏走了。不知不觉地,金秋送来了满院桂香。在这段快乐充实的时间里,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学到的知识吧!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8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入答题纸相应区域。每题2分,共38分。)
柳树湾生态园内绿树成林,环境优美。在那儿,你可以观赏到梨园百亩,柳树依水而生,红色虞美人花盛开一片,流水栈桥蜿蜒曲折……请根据题意回答1-5题:
1.游园时,经常可以看到蚂蚁成群结队地搬运树叶,有的蚂蚁还用触角与其他蚂蚁交流。这体现出蚂蚁之间存在的生物关系是
A.捕食
B.寄生
C.互助
D.竞争
2.某同学在游园过程中,对蜗牛生活环境进行了观察记录,根据下表中数据,可知适宜蜗牛生活的环境是
观察地点
蜗牛数量(个)
栈桥上
0
亭台里
2
潮湿的草丛里
18
A.真空
B.干燥
C.阴暗潮湿
D.阳光充足
3.秀美挺拔的柳树是柳树湾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列属于影响柳树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A.天牛
B.土壤
C.水
D.空气
4.
某同学观察发现,某株梨树的叶色发黄,生长缓慢,这种现象说明该树主要缺乏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镁无机盐
D.含铁无机盐
5.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在栽种花卉幼苗时,常会带土壤移栽,这样处理的意图是
A.
减少水分散失
B.
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
C.
防止营养流失
D.
促进植物体改变环境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7.如图,下列生态瓶中的生物可较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是
黑暗
黑暗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山寺桃花盛开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水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9.下列现象可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十月有霜,谷米满仓
B.万物生长靠太阳
C.竹节虫形态酷似树枝
D.森林可以净化空气
某同学探究了“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测得数据如下,请据题意回答10-11题:
组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77.6%
10.在整个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的是
A.裸地
B.草坪
C.灌木丛
D.裸地和草坪
11.下列选项对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无需重复多次测量实验数据
B.实验应选择在阴天实施
C.使用干湿表来测量空气湿度
D.草坪组的空气湿度最大
12.“神舟七号”搭载的茄种培育出了佛手状茄子。这种培育新品种的技术属于
A.试管婴儿
B.细胞核移植技术
C.太空育种技术
D.仿生技术
13.草莓植株通过根可从土壤里吸收到的物质是
A.阳光
B.水和无机盐
C.能量
D.温度
14.取一粒炒熟的花生种子,在白纸上用力挤压,纸上出现了“油斑”,这说明花生种子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A.水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15.吊兰是一种常见的盆栽植物,用下列液体培养,吊兰不能正常生长的是
A.
土壤浸出液
B.
蒸馏水
C.
无土栽培营养液
D.
稀释的淘米水
某同学将一棵0.6kg的西红柿植株种植在塑料大棚中,精心栽培数天后,西红柿植株重量增加了2.2kg。请根据题意回答16-18题:
16.西红柿植株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吸收阳光,积累了太阳能
B.运输水分,进行了失水
C.吸收二氧化碳,积累了有机物
D.吸收温度,进行了呼吸
17.西红柿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花
B.种子
C.根
D.叶
18.西红柿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
A.
含硼、磷、锌的无机盐
B.
含硼、钾、铁的无机盐
C.
含铁、磷、锌的无机盐
D.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19.下列食物加热后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的是
A.芝麻
B.馒头   
C.菠菜
 
 D.鸡蛋清
第II卷
(综合题
共62分)
20.(10分)图一是显微镜的结构,图二是观察到的视野。请结合显微镜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见图一,若使用④(5×)和⑥(40×),则所观察到的物像放大倍数为(


A.50×
B.160×
C.200×
D.640×

见图二,欲将甲视野里的物像A移到乙视野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是(


A.上方
B.下方
C.左上方
D.右方

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某几种操作及其意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意图
A
转动①
选择合适目镜
B
转动②
使物像更清晰
C
转动⑤
选择合适物镜
D
转动⑧
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见图一,对光获取明亮视野需要三步,第一步转动⑤,第二步转动的是(


A.①
B.⑥
C.⑦
D.⑨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塑料小尺上的某个数字,视野里看到的物像见右下图,该同学观察的数字是(


A.2
B.3
C.4
D.5
21.(11分)下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实验步骤E的目的是(


A.隔绝温度
B.消耗掉叶片中积累的淀粉
C.软化叶片
D.使植物处于休眠状态

图中,可以使叶片绿色完全褪去的实验步骤是

。(填字母)

步骤G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遮光和未遮光部分都呈黄白色
B.遮光部分呈黄白色,未遮光部分呈蓝色
C.遮光和未遮光部分都呈蓝色
D.遮光部分呈蓝色,未遮光部分呈黄白色

此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C→D→





→G(填字母)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A.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光合作用不需要光
C.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D.光合作用贮存能量
22.(10分)右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成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①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A.生产者
B.水分
C.分解者
D.空气

图中,①与消费者之间的生物关系是(


A.捕食
B.寄生
C.竞争
D.互助

生态系统中,①进行的

作用能把光能转化为

(填“热能”或“化学能”)储藏起来,同时还能产生

(填某种气体)。

自然界中,②表示的生物成分可以是

(填“人”或“细菌”),这类生物可以进行

作用(填“吸收”或“分解”),能把枯枝烂叶、尸体和粪便转变为物质A,供植物生长再利用。由此可知,A表示的物质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3.(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淮安生态环境,统计了淮安当地常见生物种类,记录了地方主要生态系统。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发现,淮安地区常见的动植物有香蒲、黑斑蛙、中华大蟾蜍等。下列对它们共同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都能繁殖后代
B.都具有细胞
C.都能适应环境
D.都能运动

通过调查可知,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应包括

成分和

成分。

下列淮安著名景点中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


A.清江浦楼
B.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C.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D.洪泽湖湿地公园

淮安城植被覆盖率较高,全年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在79%,这说明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24.(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了“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操作如下:先选择一块新鲜白萝卜条,将其劈成两侧等大的“人”字形,接着把已劈开的下端分别浸入盛有浓糖水、清水的烧杯中,数小时后观察,实验现象见右下图,请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一段时间后,a烧杯内的萝卜明显变硬,其宽度、长度也明显增加。由此可知,
a烧杯内的萝卜发生了(


A.细胞吸水现象
B.细胞失水现象
C.细胞休眠现象
D.细胞发育现象

下列选项对该实验原理描述正确的是(


A.a烧杯中液体是清水,它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内的溶液浓度
B.b烧杯中液体是清水,它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内的溶液浓度
C.a烧杯中液体是浓糖水,它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内的溶液浓度
D.b烧杯中液体是浓糖水,它的浓度等于萝卜细胞内的溶液浓度

下列会与a烧杯内萝卜发生相似变化的是(


A.糖拌西红柿
B.糖醋腌制蒜瓣
C.盐拌黄瓜丝
D.清水浸泡蚕豆粒

下列对a、b两烧杯内的溶液量描述正确的是(


A.a烧杯内的溶液量保持不变
B.a烧杯内的溶液量相对增加
C.b烧杯内的溶液量相对减少
D.b烧杯内的溶液量相对增加
25.(7分)黄焖鸡米饭又叫香鸡煲,此饭做成后香味浓郁,口感鲜嫩。因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而倍受食客们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黄焖鸡米饭的食材及其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黄焖鸡米饭常用食材
主要营养成分
①大米

②鸡肉

③青菜(小白菜)
维生素
④土豆
糖类

上述4种食材在遇到碘酒后,能出现明显蓝紫色反应的是



。(填数字)

下列对米饭、鸡肉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描述正确的是(


A.⑤—脂肪
B.⑥—蛋白质
C.⑤—水分
D.⑥—维生素

为了探究青菜与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该兴趣小组根据维生素C可与碘酒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在2支同样试管内,先分别加入等量的青菜汁和土豆汁,接着分别加入等量的1%淀粉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稀释后的碘酒溶液,边滴边震荡,碘酒与淀粉产生的蓝紫色会立即消失,加到一定滴数后,溶液变成蓝紫色,震荡后也不褪色,记录下滴入的碘酒滴数。实验结果如下:
蔬菜汁种类
青菜汁
土豆汁
滴加稀释后的碘酒溶液
15滴
8滴
据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填“青菜”或“土豆”)

表格中,②号食材是鸡肉,下列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与②号食材相同的是(


A.面包
B.鱼肉
C.核桃仁
D.板栗
26.(8分)生物活动课上,某兴趣小组选择多条金鱼(同种同生命力同大小),平均分为三组,在相同饲养环境下,探究了“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并记录了实验结果(见下表),请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金鱼数量
鱼缸中水量
水温
呼吸频率(平均值)
1号
3条
1000ml
9℃
118次/分
2号
3条
1000ml
19℃
144.6次/分
3号
3条
1000ml
29℃
182.3次/分

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的基本过程是(


A.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施计划
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订计划→作出假设→实施计划
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从下列选项中,挑选出该探究实验主要使用到的器材,并将其相应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提供的器材有:①鱼网
②温度计
③秒表
④热水和冰块
你选择的器材是:

。(多选)

下列选项对此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的探究变量是金鱼条数
B.测量金鱼呼吸频率时,鱼口张开1次算呼吸2次
C.实验结论是随着水温的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金鱼呼吸频率会增加
D.实验结束后直接把还有生命力的金鱼丢入垃圾篓
七上期中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A
B
A
D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C
C
B
B
B
C
D
D
D
二、综合题(共62分)
20.(10分)
22.(10分)
24.(8分)
⑴(
C
)(2分)
⑴(
A
)(2分)
⑴(
A
)(2分)
⑵(
C
)(2分)
⑵(
A
)(2分)
⑵(
A
)(2分)
⑶(
A
)(2分)

光合
(1分)
⑶(
D
)(2分)
⑷(
C
)(2分)
化学能
(1分)
⑷(
D
)(2分)
⑸(
A
)(2分)
氧气
(1分)
25.(7分)
21.(11分)

细菌
(2分)


(1分)
⑴(
B
)(2分)
分解
(1分)

(1分)

F
(1分)
无机物
(1分)
⑵(
B
)(2分)
⑶(
B
)(2分)
⑴(
D
)(2分)

青菜
(1分)

E
(1分)
⑵(
A
)(2分)
⑷(
B
)(2分)
F
(1分)
生物
(1分)
26.(8分)
B
(1分)
非生物
(1分)
⑴(
D
)(2分)
A
(1分)
⑶(
D
)(2分)

①②③④
(4分)
⑸(
A
)(2分)
⑷(
A
)(2分)
⑶(
C
)(2分)
PAGE
生物
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