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里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蹦床、弹弓等学生常见的游乐器材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初步概念。
2.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玩蹦床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运动之一,学生们或多或少地都玩过蹦床,他们已经领略了蹦床的奇妙之处,对弹力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建构了一些有关弹力的知识背景,但对其中所蕴含的力学知识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对弹力的主要特征还了解得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的设计上就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重点:
分组设计实验,建立测定弹力的性质,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数据,分析归纳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难点:
理解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教学准备:
1、弹簧、直尺、橡皮筋、石头、木块、海绵
2、测力计、橡皮筋、钩码、直尺
3、表格、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观看一项游戏,想看吗?出示课件
玩蹦床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里面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和大家交流玩蹦床的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有兴趣吗?
揭示课题:蹦床里的学问
二、探究新知
1、提出猜想
为什么在蹦床上比地面上蹦的高呢
?
探究一: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2、探究活动
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观察并感受弹力产生的过程,说说自己对弹力的理解。
材料超市:从弹簧、直尺、橡皮筋、石头、木块、海绵等材料中选择,
我的猜想:——————————————有弹性
实验记录表1
物体
外力作用
撤销外力后物体有什么变化
是否有弹性
用什么方法
物体有什么变化
弹簧
橡皮筋
石头
木块
直尺
海绵
我的发现:
---------------------------------------------------------------------------------------------------------------
3、汇报交流:
你在拉、压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我拉橡皮筋时,橡皮筋也在拉我······
4、归纳总结
那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力叫做弹力吗?
蹦床、拉力器、橡皮筋等物体受到外力时,要发生形状的变化,同时会产生一种抵抗形变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性是什么呢?
当外力消失后,他们还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3、设计实验
探究二: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师引导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我们的这种感受对吗?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搜集数据来进行验证。
实验验证
材料超市:弹簧、橡皮筋、钩码、直尺、测力计
1、制定实验方案
弹簧测力计是我们经常用的实验器材,它的主要构造包括拉环,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使用时垂直于地面,挂上物体即可测出物体重力。
2、交流实验方案一
材料:直尺
木板
橡皮筋
小纸团
我设计的实验,只要观察“纸弹”射出的距离,就能判断弹力的大小。
方案二
材料:皮筋
直尺
测力计
我设计的实验,只要观察测力计的读数,就能判断弹力的大小。
我们的猜想正确吗?有什么新的发现?
3、合作开展实验
4、对实验进行分析总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设计一些表格会有助于我们的研究取得成功。
实验表格2
橡皮筋被拉长(厘米)
1
3
6
测力计读数(牛顿)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现在同学们对弹力有什么更深的理解了吗?
总结: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现在我明白怎样才能蹦的高了。
3、拓展与提高
吹起球
如果我们把气球无限吹,会把吹的无限大么?
······
如何修改我们的结论?
小结: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小知识:
1、在一定限度内,受力伸长的弹簧在取消外力后会恢复原状,这时弹簧的变化是可逆変化。
2、若超过一定限度后,取消外力后,弹簧不会恢复原状,这时弹簧的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同学们能举出什么超出物体弹性限度的例子?
四、社会与科学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弹力的例子?
弹簧床
、篮球
、弓箭、
跳跳杆
、减震器
等。
五、作业布置
作业:请根据弹力知识,制作“小小火箭架”,注意:用纸飞机或软一点的材料,不要对着人发射。做好记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