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选自:《务虚笔记》
那个星期天
作者:史铁生
1、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心理。
3、学会换位思考,摆脱烦恼。
1、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心理。
2、学会换位思考,摆脱烦恼。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利用晚自习时间,预习课文内容,了解作家作品。
2、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语。
3、小组合作,梳理文章层次。
4、讨论课后题。
预习自学
段雨含
文章思维导图
文章思维导图
孩子满心期待,母亲却一次次爽约。
描写
记叙
……
孩子的内心世界,
母亲的辛勤操劳。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16岁清华附中毕业,18岁延安插队,21岁瘫痪,48岁尿毒症。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务虚笔记》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梳理层次
(1)“我”的一场盼望。【开篇点题】
(2-6)“我”由满怀期望到彻底失望。
(7)“我”希望落空后的伤心及母亲的安慰。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说说“我”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
→
.
万分期盼
焦急等待
强烈失望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合作探究
“我”这样的心理历程,文章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请找出相应的句子细细品味。
第③自然段:
“……阳光明媚。……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
第④自然段: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第⑤自然段:
“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
环境渲染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合作探究
“我”这样的心理历程,文章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请找出相应的句子细细品味。
第⑥自然段: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
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也不离开半步,
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
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渲染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合作探究
“我”这样的心理历程,文章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请找出相应的句子细细品味。
第⑦自然段:
“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心理描写(内心独白)
梦境、幻觉描写
环境渲染
语动神衬托
重点点拨
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心理。
经常有提示语:仿佛看见、似乎听到。
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
内心独白
重点点拨
梦境和幻觉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把我网住,使我不能动弹,不能挣扎。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神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球了,不看电视,不玩游戏了。老师啊!手下留情!你让我过了这一关,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用比喻写心情
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
环境渲染
重点点拨
语动神衬托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
看着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颤抖的手去慢慢地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
可怜的“48”,我“唉”了一声便瘫在桌上。
练
课堂练笔
文章最后哭泣的“我”依偎在妈妈怀里内心一片荒凉。但如果是你遇到了同样的事情,你能理解妈妈吗?心里会怎样想呢?请结合本课我们学习的心理描写的方法,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直接描写:心理描写
梦境幻觉
间接描写:环境渲染
语动神衬托
要求:
1.以“我依偎在妈妈怀里……”为开头。
2.至少选择两种方法进行写作,字数不少于5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时间4分钟。
情感引领
文中的母亲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她是一位好母亲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一下这位母亲。
繁忙的家务
内心的愧疚
什么是体谅?
体谅就是善解人意。
能理解别人的难处,
能体谅别人的疏忽。
什么是体谅?
体谅就是换位思考。
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1、生字2遍,完成《同步训练》本课内容。
2、推荐阅读《务虚笔记》
2、预习第7课,完成六项预习工作。
优秀小组:
优秀个人: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