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马
诗
李贺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一看诗题明对象
小贴
士
反复诵读入诗境
四看资料悟诗情
插图注释也要看
“马诗”即描写马的诗歌,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意在通过马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主要作品:《昌谷集》,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注释,试着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初读感知
梳理文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燕山:这里的“燕山”暗示藩镇之祸。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燕然山上的新月,如弯钩般高悬。
梳理文意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金络脑:以黄金为饰的马头络,象征马匹受到重用
走:跑,
疾驰的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建立功业呢?
1、自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自读,
思考:你最欣赏的是哪句诗?(修辞、炼字等)
2、学生小组内讨论,小组代表试讲展示。
品悟诗情
前两句主要写景,运用比喻,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勾勒了一幅辽阔雄浑的大漠景观。诗人从月牙联想到弯刀(一种武器),含有思战之意。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品析:后两句主要抒情,运用借代表达了诗人企盼被当成良马驰骋沙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
这两句还讲究字句锤炼,以“何当”设问领起,一气呵成,传达出无限的期盼。
“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清秋”时节草黄马肥,正好驰驱;
冠以“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借物喻人
表面上是在写马,实际上是在写人。诗人借马自喻,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壮之情,同时也有不被赏识的苦闷之情。
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品格。
1
2
3
(公元806)17岁:李贺从小就很聪明,少年时代就很有诗名。他虽然自称“王孙”,可他自己也知道,他这片皇室远支的叶子已经渺小得看不见皇族的主干了。所以他发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依靠金榜题名干一番事业。他的功夫没有白费,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他去洛阳拜访已富盛名的韩愈,深受这位大文学家的赏识。
(公元807)18岁:我们的诗人怀着少年的激情,满怀希望地计划迎进士考试。参加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获“乡贡进士”资格。旋有与贺争名者毁之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晋”和“进”同音,要求“避长者讳”贺终未能就礼部试,落第。
(元和四年)
20岁
春,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居长安,为官3年间,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的消极情绪,表现“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他也不甘沉沦,发出“男儿屈穷心不穷”
4
5
6
(元和七年)
23岁
春,送落第友人沈亚之回乡,作《送沈亚之歌》。后以病辞官,归昌谷。美丽的家乡,再度激发了诗人生命的活力,让他写下了《南园十三首》等一批著名的诗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元和八年)
24岁
六月末,前往潞州,投友张彻。寄人篱下近2年。作《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元和十一年)
26岁
淮西兵乱
稍解,李贺北归返家,不久病故。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
读——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
读——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
读——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
李贺
师读:他,以诗为业;他,以国为线
女生读:你绝望,“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
死草生华风”
男生读:你爱国,“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
玉龙为君死”
师读:你感慨,“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你愤懑,“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齐读:怎奈天妒英才,一代诗鬼陨落。
留给我们的是那永不灭的诗界传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作业布置:
1、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写“小草”
2、完成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