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两小儿辩日》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里的一则文言文。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课文写得有趣生动,学生喜读易学。
主题
品读词句
,感悟主旨。(引导学生抓利用书下注释级工具书结合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知识理解本课,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孩子对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在执教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学生多读理解、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教学时,由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重视熟读能诵,读出古文的韵味,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古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文本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去了解文言文的大概意思,并能根据所写的内容知道其中的道理,却存在着难度,另外本文中有很多古文知识也是重点,所以采取自读感悟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2.巩固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表达。(二)过程与方法1.边读,边画,边思考,边批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研读重点句段。2.
自读感悟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学无止境,善于动脑,大胆质疑,谦虚谨慎的为学道理,学习两小儿、孔子等人的优秀品质,从中得到教育
重点
抓住文中几次对话。理解文言文
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的相关知识,知道蕴含其中的道理。
教法
指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段
,加强品读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
学法
边读,边画,边思考,边批注。读、写
、说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设教学预设
一、导入:直接导入
今天我继续学习《两小儿辩日》。二、新课(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分享孔子其人。读读你搜集的孔子(2)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里涉及的人物主要有谁?(二)自读感悟,合作交流。(1)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感悟。A、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言文。B、利用工具书,理解文言文。C、结合以前学习的文言文理解相关字意。D、不懂的地方与同学交流或者请教老师,理解文言文。(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重点指导以下内容。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的大概意思。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相关古今异义字。名词作状语:孔子东游。今意思东面,名词。在文中指向东。古文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今指知识,聪明读音为zhī.文中指智慧。读音zhì古今异义字:及其日中如探汤。今指食物加水煮沸后的汁液。文中指热水。一词多义:此不为近者热而远着凉乎?
为:是孰为汝多知乎?为:认为。3.孔子为什么不能决?决在这里什么意思?4.引导学生进行辩斗。(扮演两小儿)4.引导学生帮助孔子作决断,给出正确解释。3.导学生说出从两小儿和孔子身上学到了什么样的,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4.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人生道理。(三)主题深化,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用苏轼的一句诗来说明两小儿行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不同结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子的话评价孔子其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日初出近
日中远
近大远小
孔子不能决另一儿
日初出远
日中近
远凉近热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大胆质疑
实事求是
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