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课堂同步单元检测训练:12.1杠杆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课堂同步单元检测训练:12.1杠杆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09 14:1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学期课堂同步单元检测训练:12.1杠杆
1.下列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今年2月,我国台湾省发生地震,一个结构坚固的水塔因地基松软而倾斜.为阻止水塔继续倾斜,救援队借助山石用钢缆拉住水塔.下列方案中,钢缆对水塔拉力最小的是(

A
B
C
D
3.能使杠杆OA水平平衡的最小力的方向为(

A.AB
B.AC
C.AD
D.AE
4.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右端挂有重为G的物体,杠杆在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力F1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F1
<
F2
B.F1
>
F2
C.F2
<
G
D.F1
=
G
5.人体中的许多部位都具有杠杆的功能.如图是人用手托住物体时手臂的示意图,当人手托5kg的物体保持平衡时,肱二头肌收缩对桡骨所施加力的大小一定(

A.大于5kg
B.大于49N
C.小于49N
D.等于49N
6.《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A.“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
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
C.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
D.增大“重”时,应更换更小的“权”
7.如图所示,两个等高的托盘秤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条AB重24N,A、B是木条两端,O、C是木条上的两个点,AO=BO,AC=OC。A端放在托盘秤甲上,B端放在托盘秤乙上,托盘秤甲的示数是6N。现移动托盘秤甲,让C点放在托盘秤甲上。此时托盘秤乙的示数是(

A.8N
B.12N
C.16N
D.18N
8.如图所示,长1m的粗细均匀的光滑金属杆可绕0点转动,杆上套一滑环,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着滑环缓慢向右移动,并保持金属杆处于水平状态。则测力计示数F与滑环离开O点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图像为(

9.如图,用桶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小于阻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
B.手在A点竖直向下施力时,撬棒是个省力杠杆
C.手在A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力的大小都相等
D.手分别在A、B两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时,在B点比在A点费力
10.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仍能让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
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
C.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D.左侧增加一个钩码,右侧钩码向外移一格
11.如图轻杆(不计杠杆重力),O为支点,物重为30N,OA:AB=1:2,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杠杆与镊子类型相同
B.图甲位置时,拉力大小为15N
C.图甲位置时,若仅增加物重,则拉力的变化量与物重的变化量之比为3:1
D.如图乙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轻杆匀速提到虚线位置,拉力不变
12.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同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个900N的重物。已知扁担长为1.8m,重物悬挂点与哥哥的肩之间的距离OA=0.8m,如图所示。则(

A.以哥哥的肩A为支点,可计算出弟弟承担的压力为400N
B.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4:9
C.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9:5
D.以弟弟的肩B为支点,可计算出哥哥承担的压力为600N
13.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水平支在支架上,OA=20cm,G1是边长为5cm的正方体,G2重为20N.
当OC=l0cm时,绳子的拉力为
N,此时G1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现用一水平拉力使G2以5cm/s的速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经过
s后,可使G1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
14.如图所示,在杠杆C点挂上钩码,在转轴O上套有半径大小为R的圆形纸板,纸板圆心也在O点.在杠杆上先后施加与纸板边缘相切的拉力FA、FB,杠杆都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平衡时,拉力FB的力臂大小为
,拉力FA
(选填“>”、“=”或“<”)FB.
15.下图中搬运泥土的独轮车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设车箱和泥土的总重G=1000N,运泥土时从A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F的大小至少是
N。
16.O为支点的轻质杠杆原处于水平静止.现同时施加大小相同的力F1、F2(如图).
(1)此时杠杆能否平衡?答:

(2)画出图中F1的力臂l1.
17.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B可绕O点转动,OA=AB,物块G重30N,∠α=∠β=30°.在B点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F的大小应为
N;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仅将拉力F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在转至虚线①所示位置的过程中,拉力大小将
,在转至虚线②所示位置时,拉力与物重的大小关系为F
G.
18.画出图中F的力臂L。
19.画出图中动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20.一根质量忽略不计的杠杆,支点为O,在A点悬挂一重为20N的物体G。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还要给杠杆施加一个大小为12N,方向竖直向上的拉力F2,请在图中画出:(1)拉力F1的力臂L1;(2)拉力F2的示意图。
2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的重力均为G,杠杆上每格长度均为a)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右端下沉,则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果张三同学面对甲图状况,没有调水平平衡就匆忙进行乙图实验(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4格处),杠杆虽然此时水平平衡,但可以判断:2G?3a__________F1?4a(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F1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面对甲图状况,李四同学按正确的操作将杠杆调至水平平衡后,进行丙图实验,李四同学将弹簧测力计的圆环用细线系在杠杆上的4格处,向下拉钩,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已知弹簧测力计“圆环连同金属外壳”的重力为G0,则2G?3a=__________(选填“F2?4a”或“(F2+G0)?4a”或“(F2-G0)?4a”)。
(4)王五同学将甲图状况调节成水平平衡后,进行丁图实验(两弹簧测力计不同时使用,测力计挂钩钩在4格处),①将弹簧测力计向右下方向拉,示数为F3,力与水平方向成θ角,杠杆水平平衡;
②将该弹簧测力计的方向改为向左下方拉,示数为F4,力与水平方向成β角,杠杆水平平衡。若F3>F4,则
θ__________β(选填“>”或“=”或“<”)。
22.如图,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转动,在A、B两端分别挂有边长为10cm,重力为8N的完全相同的两正方体C、D,OA:OB=4:3;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装有深?20cm的水,物体C浸入水中且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cm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A、B两端的绳子均不可伸长且均处于张紧状态.(g=10N/kg)?求:
(1)物体C的密度;
(2)杠杆B端受到绳子的拉力;
(3)剪断与物体C相连的细绳后(水未碎出),物体C受到的浮力和物体C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八年级下学期课堂同步单元检测训练:12.1杠杆答案
1.下列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B
2.今年2月,我国台湾省发生地震,一个结构坚固的水塔因地基松软而倾斜.为阻止水塔继续倾斜,救援队借助山石用钢缆拉住水塔.下列方案中,钢缆对水塔拉力最小的是(

A
B
C
D
答案:B
3.能使杠杆OA水平平衡的最小力的方向为(

A.AB
B.AC
C.AD
D.AE
答案:A
4.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右端挂有重为G的物体,杠杆在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力F1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F1
<
F2
B.F1
>
F2
C.F2
<
G
D.F1
=
G
答案:B
5.人体中的许多部位都具有杠杆的功能.如图是人用手托住物体时手臂的示意图,当人手托5kg的物体保持平衡时,肱二头肌收缩对桡骨所施加力的大小一定(

A.大于5kg
B.大于49N
C.小于49N
D.等于49N
答案:B
6.《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A.“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
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
C.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
D.增大“重”时,应更换更小的“权”
答案:C
7.如图所示,两个等高的托盘秤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条AB重24N,A、B是木条两端,O、C是木条上的两个点,AO=BO,AC=OC。A端放在托盘秤甲上,B端放在托盘秤乙上,托盘秤甲的示数是6N。现移动托盘秤甲,让C点放在托盘秤甲上。此时托盘秤乙的示数是(

A.8N
B.12N
C.16N
D.18N
答案:C
8.如图所示,长1m的粗细均匀的光滑金属杆可绕0点转动,杆上套一滑环,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着滑环缓慢向右移动,并保持金属杆处于水平状态。则测力计示数F与滑环离开O点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图像为(

答案:B
9.如图,用桶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小于阻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
B.手在A点竖直向下施力时,撬棒是个省力杠杆
C.手在A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力的大小都相等
D.手分别在A、B两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时,在B点比在A点费力
答案:B
10.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仍能让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
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
C.在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D.左侧增加一个钩码,右侧钩码向外移一格
答案:D
11.如图轻杆(不计杠杆重力),O为支点,物重为30N,OA:AB=1:2,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杠杆与镊子类型相同
B.图甲位置时,拉力大小为15N
C.图甲位置时,若仅增加物重,则拉力的变化量与物重的变化量之比为3:1
D.如图乙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轻杆匀速提到虚线位置,拉力不变
答案:D
12.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同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个900N的重物。已知扁担长为1.8m,重物悬挂点与哥哥的肩之间的距离OA=0.8m,如图所示。则(

A.以哥哥的肩A为支点,可计算出弟弟承担的压力为400N
B.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4:9
C.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9:5
D.以弟弟的肩B为支点,可计算出哥哥承担的压力为600N
答案:A
13.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水平支在支架上,OA=20cm,G1是边长为5cm的正方体,G2重为20N.
当OC=l0cm时,绳子的拉力为
N,此时G1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现用一水平拉力使G2以5cm/s的速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经过
s后,可使G1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
答案:10
10
14.如图所示,在杠杆C点挂上钩码,在转轴O上套有半径大小为R的圆形纸板,纸板圆心也在O点.在杠杆上先后施加与纸板边缘相切的拉力FA、FB,杠杆都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杠杆平衡时,拉力FB的力臂大小为
,拉力FA
(选填“>”、“=”或“<”)FB.
答案:R
=
15.下图中搬运泥土的独轮车属于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设车箱和泥土的总重G=1000N,运泥土时从A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F的大小至少是
N。
答案:省力;250
16.O为支点的轻质杠杆原处于水平静止.现同时施加大小相同的力F1、F2(如图).
(1)此时杠杆能否平衡?答:

(2)画出图中F1的力臂l1.
答案:(1)不能
(2)如图所示
17.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B可绕O点转动,OA=AB,物块G重30N,∠α=∠β=30°.在B点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F的大小应为
N;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仅将拉力F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在转至虚线①所示位置的过程中,拉力大小将
,在转至虚线②所示位置时,拉力与物重的大小关系为F
G.
答案:15
变大
=
18.画出图中F的力臂L。
答案:
19.画出图中动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答案:
20.一根质量忽略不计的杠杆,支点为O,在A点悬挂一重为20N的物体G。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还要给杠杆施加一个大小为12N,方向竖直向上的拉力F2,请在图中画出:(1)拉力F1的力臂L1;(2)拉力F2的示意图。
答案:
2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每个钩码的重力均为G,杠杆上每格长度均为a)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右端下沉,则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果张三同学面对甲图状况,没有调水平平衡就匆忙进行乙图实验(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4格处),杠杆虽然此时水平平衡,但可以判断:2G?3a__________F1?4a(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F1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面对甲图状况,李四同学按正确的操作将杠杆调至水平平衡后,进行丙图实验,李四同学将弹簧测力计的圆环用细线系在杠杆上的4格处,向下拉钩,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已知弹簧测力计“圆环连同金属外壳”的重力为G0,则2G?3a=__________(选填“F2?4a”或“(F2+G0)?4a”或“(F2-G0)?4a”)。
(4)王五同学将甲图状况调节成水平平衡后,进行丁图实验(两弹簧测力计不同时使用,测力计挂钩钩在4格处),①将弹簧测力计向右下方向拉,示数为F3,力与水平方向成θ角,杠杆水平平衡;
②将该弹簧测力计的方向改为向左下方拉,示数为F4,力与水平方向成β角,杠杆水平平衡。若F3>F4,则
θ__________β(选填“>”或“=”或“<”)。
答案:(1)左
(2)大于
(3)(F2+G0)?4a
(4)<
22.如图,轻质杠杆AB可绕O点转动,在A、B两端分别挂有边长为10cm,重力为8N的完全相同的两正方体C、D,OA:OB=4:3;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装有深?20cm的水,物体C浸入水中且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cm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A、B两端的绳子均不可伸长且均处于张紧状态.(g=10N/kg)?求:
(1)物体C的密度;
(2)杠杆B端受到绳子的拉力;
(3)剪断与物体C相连的细绳后(水未碎出),物体C受到的浮力和物体C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答案:(1)物体C的密度为0.8×103kg/m3;
(2)杠杆B端受到绳子的拉力为4N;
(3)物体C受到的浮力为8N;物体C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为800Pa.
C.瓶盖起子
?
A.羊角锤
B.筷子
?
D.天平
?
O
B
E
C
D
A
G
F1
F2
O
提钮
O




B
A
C
B
FA
O
A
FB
R
O
F2
F1
G
F
O
A
B
O
F
O
A
G
F1
·
·
·
·
F1
·
·
·
F2




·
·
·
F3
F4
θ
β
C.瓶盖起子
?
A.羊角锤
B.筷子
?
D.天平
?
O
B
E
C
D
A
G
F1
F2
O
提钮
O




B
A
C
B
FA
O
A
FB
R
O
F2
F1
O
F2
F1
l1
G
F
O
A
B
G
F
O
A
B
l
O
F
O
F
l
O
A
G
F1
O
A
G
F1
L1
F2
·
·
·
·
F1
·
·
·
F2




·
·
·
F3
F4
θ
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