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目标
1.发现身边的“美”,感受音乐作品种的“美”,体验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激发学生对“美”追求
2.解曲式的基本知识
3.积极参与到歌曲创作的活动中,尝试用音乐的方式抒发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重点:
通过音乐欣赏、知识搜集、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
Flash欣赏
《春韵》
课件出示:课题
二、导入新课——发现“美”
师:同学们,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就请大家说了自己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把春天说得都很美,但是不太生活化,今天老师要请大家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春天的“美”。看看哪个同学观察最仔细。
课件出示:问题
生:回答
三、授新课
1.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感受“美”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其实除了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在很多音乐作品中也对春天大加赞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作品《春之声圆舞曲》。
这首乐曲创作于1883年,首次演出由花腔女高音演唱。后来又以钢琴曲、管弦乐曲的形式流传。这首充满青春活力的乐曲,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⑴作曲家介绍(学生搜集的资料交流)
师:之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去搜集关于这首乐曲的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资料了,请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位音乐家,好吗?
课件出示:问题(背景音乐《蓝色多瑙河》)
生:回答
课件出示:作曲家介绍
⑵乐曲介绍
师:这首《春之声圆舞曲》全曲由引子、三个小圆舞曲和最后的尾声五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会分段给大家介绍乐曲。
⑶乐曲欣赏
课件出示:音乐欣赏、段落介绍
2.音乐常识讲解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乐曲,了解了乐曲的结构。那么,乐曲采用的结构形式,就叫做曲式。
课件出示:音乐常识——曲式
⑴曲式的基本概念介绍
⑵了解常见的曲式结构及代表作品
课件出示:代表作品
师:请几个同学起来试着演唱一下。
3.再次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第一圆舞曲
⑴欣赏提示
师:《春之声圆舞曲》中的第一个小圆舞曲就是三段体的代表了。下面请大家根据欣赏提示再欣赏一下第一个小圆舞曲。为了便于大家分辨,这次我们听一个加入了钢琴演奏的版本。大家也可以对照课本中第8页的曲谱来欣赏。
课件出示:欣赏提示
①配合图片感受音乐作品中“春天”的美感
②听出乐曲在哪里进入下一段了吗?举手示意老师
⑵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第一圆舞曲
欣赏过程中可在分段处提示学生
师:其实大家第一遍听《春之声圆舞曲》的时候,老师就给你们分段介绍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课件出示:结构回顾
⑶想一想
师:弄清了第一圆舞曲的结构以后,我们来想一想,第一圆舞曲中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大家可以参照我们语文课上学习的一些描写手法。
课件出示:想一想
4.音乐与建筑——体验“美”
师: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的“美”,感受了音乐作品中的“美”,下面就要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去体验其他艺术形式中的“美”了。今天我们要比较的是音乐与建筑。
课件出示:体验美
朱自清先生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⑴启发学生从结构方面与《春之声圆舞曲》的第一圆舞曲进行比较
师:就像长城是我们中国的象征一样,法国的象征除了埃菲尔铁塔,还有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巴黎圣母院。同学们对它的认识可能来自于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其实它是一座中世纪的教堂,按建筑风格来说,它属于哥特式。今天我们只从它的门面布局来和《春之声圆舞曲》的第一圆舞曲进行比较。
课件出示:巴黎圣母院
生:回答
⑵总结建筑美与音乐美的比较
课件出示:建筑美与音乐美的比较
(建筑美的欣赏和音乐美的欣赏是相通的。巴黎圣母院的正面对称的两边夹着中间的布局,很容易让人联想起A+B+A的曲式结构。竖向又分为不同风格的五个层次,建筑物还有主体与装饰之分。和谐、对比、比例、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协和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美感形式的基本要素和组织手段,可以发现它们的相通之处。)
师: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将建筑与音乐做一个比较,其实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有很多共通的方面,同学们可以在课后互相交流一番。
5.学生演唱会——歌唱(创造)“美”
师:最后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歌唱春天,歌唱生活中的美。
组织演唱会
四、小结: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当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当浓郁的春的气息沁入心田,我们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在它的感染下,和新世纪一同成长的我们,更应该善于发现自然之美;积极感受音乐之美;真诚体验生活之美;努力创造社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