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学(北京版)-复习课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科学种莓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二生物学(北京版)-复习课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科学种莓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09 08:1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复习课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科学种莓(一)
初二年级
生物学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有机物
物质
能量
蒸腾作用
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
生活
吸收
提供动力
水和无机盐
释放
包括
制造
运输
散失
光合作用
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二氧化碳
+

原料
产物
场所
条件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实验原理:溴麝香草酚蓝(BTB)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溶液(蓝色)
水溶液(黄色)
二氧化碳增加
二氧化碳减少
自变量:是否进行光合作用
因变量:植物是否吸收了二氧化碳
观察指标: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处理方法:一组放在光下,一组进行遮光处理
实验分析:
无关变量:叶片种类和大小、温度、时间等
实验材料:生理状态相似的等面积的草莓叶片
实验条件:25℃
30分钟
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步骤1:
吹入气体
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TB水溶液
(黄色)
等分
光照
遮光
静置
静置
实验步骤2:
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TB水溶液
(黄色)
等分
光照
遮光
静置
静置
实验结果:
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结果分析: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结论:
试管1溶液中的二氧化碳被叶片的光合作用所利用而减少,使溶液变成蓝色。
试管2溶液中叶片未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浓度不变,溶液保持黄色。
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进一步分析:
有同学质疑,光照本身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进一步分析:
有同学质疑,光照本身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光照
完善实验方案:
向BTB水溶液中吹入气体至溶液变为黄色,倒入试管3,将其置于光照条件下,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完善实验方案:
向BTB水溶液中吹入气体至溶液变为黄色,倒入试管3,将其置于光照条件下,观察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及分析:
若:试管3由黄色变成蓝色,
则说明光照会引起BTB水溶液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若:试管3依然为黄色,
则说明光照不会引起BTB水溶液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光照
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材中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
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二氧化碳
+

实验2:天竺葵光下消耗CO2
实验3:黑藻以CO2作为原料
实验1:1782年谢尼伯实验
实验1:1779年英格豪斯实验
实验2: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1804年索热尔实验
实验1:1864年萨克斯实验
实验2: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实验2:金鱼藻实验
实验1:1880年恩格尔曼实验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思考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二氧化碳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二氧化碳
+

思考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实验原理:溴麝香草酚蓝(BTB)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水溶液(蓝色)
水溶液(黄色)
二氧化碳增加
二氧化碳减少
实验二: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分析:
自变量:光照强度
因变量:光合作用强度(光合速率)
无关变量:实验材料、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观察指标:相同时间BTB水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材料:生理状态相似的等面积的草莓叶片
实验条件:25℃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处理方法:用半透硫酸纸进行包裹处理
实验二: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步骤:
实验二: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步骤
1号
2号
3号
4号
1
不包裹试管
包裹1层
包裹2层
包裹4层
2
各加入10mlBTB水溶液
3
各放入等面积的草莓叶片
置于25℃条件下,进行30分钟光照处理
4
观察BTB水溶液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高
实验二: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
2、碳酸氢钠(NaHCO3)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并释放CO2。
1、水底叶圆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自身上浮,上浮的速度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分析:
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
因变量:光合作用强度(光合速率)
无关变量:实验材料、温度、光照强度等
观察指标:相同时间小圆片的上浮数量;
相同小圆片数量上浮所需的时间
处理方法: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NaHCO3)溶液
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重复性原则
实验材料:生理状态相似的等面积的草莓叶片
实验条件:25℃
全日光
实验步骤:
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
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NaHCO3浓度
第1片
第2片
第3片
第4片
第5片
第6片
第7片
第8片
第9片
第10片
蒸馏水
/
/
/
/
/
/
/
/
/
/
1%
2'51"
3'01"
3'12"
3'14"
3'27"
3'33"
4'54"
5'40"
6'45"
7'36"
2%
1'48"
1'58"
1'58"
2'19"
2'22"
2'24"
2'36"
3'25"
3'38"
4'18"
3%
1'33"
1'40"
1'40"
1'51"
1'55"
1'58"
2'02"
2'02"
2'05"
2'22"
4%
0'30"
1'18"
1'26"
1'36"
1'41"
1'48"
1'48"
1'49"
1'52"
2'10"
5%
0'48"
0'57"
1'05"
1'18"
1'31"
1'39"
1'43"
1'45"
1'56"
2'19"
实验结果:
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强度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二氧化碳
+

控制
吸收CO2:
NaOH溶液
释放CO2:
NaHCO3溶液
检测
定性:
BTB溶液
定量:
传感器
检验
碘液
检测
定性:
带火星小木条
好氧细菌
小圆片上浮时间或数量
定量:
传感器
控制
光源距离
遮光处理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强度
思考2:若在大棚种植草莓,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草莓产量?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析一:不同补光量对草莓单果质量的影响
结论:进行适量的补光,可以提高草莓的单果质量
应用:人工补光
人工补光
分析二: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
应用:二氧化碳发生剂;增施二氧化碳
应用:通风
典型例题
A.中心叶片的细胞内不含叶绿体
B.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在无光的条件下植物能活得很好
B
(19昌平初一期末)大白菜外层叶片光照充分显绿色,靠近中心的叶片光照不足显黄色;切开见光后,中心叶片也会逐渐变成绿色。能解释以上事实原因的是(

典型例题
(19北京中考)砂生槐是西藏高原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为初步筛选适合西藏某地区栽培的品种,研究人员测定了4个砂生槐品种幼苗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
B.砂生槐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D.丁品种砂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品种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强度
增强光合作用的措施
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二氧化碳
+

增施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袋;
适时适量通风
提高光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