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食物的消化
消化的形式
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
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等
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本质区别是:
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酶
概念: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有机物,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作用: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消化酶作用示意图
酶的特性
高效性
专一性
温和性
淀粉是如何被消化的?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馒头初始被消化的器官在哪里?
3、馒头在口腔内发生了哪些消化?
口腔
舌
牙
唇
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思考以下问题:
1.
细细咀嚼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味觉是否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吗?
2.
是什么原因使淀粉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A.
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B.
唾液的作用。
(1)提出问题:淀粉在口腔内发生化学性消化吗?
(2)作出假设: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性消化,产生了新物质(有甜味的糖)。
探究“淀粉在口腔内发生的化学性消化”
1.提出问题:淀粉在口腔内发生了化学性消化吗?
2.做出假设:淀粉在口腔内发生了(没有发生)化学性消化。
4.进行实验
3.设计实验:分组
设置对照实验
预期实验结果
观察实验现象
5、交流和总结
1.
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提示:
淀粉遇碘会变蓝,口腔中的唾液会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设计实验:
试管、淀粉糊、唾液、烧杯、
量筒
恒温水浴锅
1
2
2ml清水
2ml唾液
2.
设置对照实验:
2ml淀粉糊
1
2
2ml清水
2ml唾液
37
℃水浴
10分钟后
10℃水浴
10分钟后
2.
37℃水浴加热
:
碘液
2
1
4.
滴加碘液:
(4)实验总结
①实验现象分析
淀粉糊
变蓝
不变蓝
水浴加热
水不能促进淀粉的水解
②实验结论: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能促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
+
试管
加入物质
碘液
实验
现象
解
释
1
水
37℃
2
唾液
37℃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
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
蛋白质
氨基酸
淀
粉
葡萄糖
脂
肪
脂肪酸、甘油
部分淀粉初步消化
淀粉的消化过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