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7课
吊饰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共三个版面,丰富的图文内容贯穿了教学要体现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一思路。
教材第15页从生活中的吊饰入手,为师生展示了不同样式、不同材质的吊饰,从而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在了解生活中的吊饰的种类、感受吊饰美感的同时,关注不同吊饰的设计意图。文字的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吊饰的寓意和作用。
第16页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吊饰的设计制作方法和装饰方法。用图展示:第一张图不但从美观上给师生以启示更在设计意图上进行了提示——用硬纸做支撑,便于制作后的悬挂,增加耐久性,使做好的吊饰更美观。第二张图不但从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更有意提示学生造型要饱满。第三张图片则迁移已有的知识,利用拉花的制作方法来启发学生巧妙连接吊饰部分。第四张图片展示用粗绳悬挂,也是从功能的实用性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
“想一想、说一说”栏目提出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敏于发现的学习态度。
第17页展示了大量的学生作品,不仅从吊饰样式、组合形式上对学生进行了启发,更在巧用媒材进行设计制作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启发
“艺术实践”文字不但提示学生在设计制作中要先确定主题和寓意,再进行选择材料进行制作,这样的过程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意识,而且在学习方式上也提示学生采用有明确分工的合作方式进行创作。
“
评一评”的文字提示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继一年级《多彩的拉花》和一年级下册《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等课之后,又一以装扮和点缀自己生活、美化环境为主题的课程。学生已经学会了剪纸和制作拉花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过的知识剪、折、卷、粘等方法和拉花制作中排列的顺序进行复习为突破重点、难点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中侧重让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观察年货中的吊饰,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美化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比如,让学生布置自己的房间,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本课还侧重于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多种媒材进行设计。比如利用树叶、种子、鸡蛋壳等。
设计理念和创新构想:
在引入环节,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吊饰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建构环节通过对已有知识和技能复习进行知识的迁移,分散造型方面的难点。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了解吊饰的特点和组织形式。通过巧用各种各样废弃材料,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能力。通过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启发学生巧用身边材料带动学生进行设计。
在实践中学生体会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
在评价环节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美化生活环境的意识。
在课后拓展中将学生的兴趣延伸至课外,也将美术应用于生活,体现美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吊饰的种类,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学习设计制作吊饰的方法,感受不同媒材的特性。
技能:尝试设计制作吊饰的全过程,通过剪、粘、画等制作手段及多种材料的运用,设计制作出即美观又有吉祥寓意的吊饰。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增进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及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环境、美化生活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用剪、贴、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及装饰,体验吊饰设计制作的过程及其乐趣。
2.
教学难点:通过简单的组合及装饰方法,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吊饰造型新颖美观,有一定寓意。
教学方法
通过欣赏、小组讨论、互动游戏、教师演示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设计制作吊饰的基本方法。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体验中,感受设计美化生活的快乐。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并感受“设计为人服务”的理念。
教学过程:
1、
引入环节
了解吊饰文化(课件欣赏)
1.
在年货市场上你找到哪些吊饰?
学生欣赏图片,体会吊饰的美感。
教师介绍中国结:中国结与其他的吉祥物搭配,形成了造型独特、色彩绚丽、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饰品,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2.
同学们,你们家有小吊饰吗?请你找一找、指一指,看一看它悬挂在什么地方?学生寻找身边的吊饰。为什么吊饰上写“春”、“福”,还可以写什么字,添加什么小动物呢
3.
中国人很喜欢鱼,你知道它有什么吉祥寓意吗?(寓意年年有余)
4.
吊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装饰、美化生活环境和表达美好祝福、寄托美好愿望等作用)
设计意图:在引入这一环节通过了解、展示身边的吊饰使学生了解吊饰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学习氛围。
2、
建构新知
1.复习旧知迁移新知
(1)复习已有知识;第一步,请你找一找吊饰里隐藏着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课件出示吊饰可以用学过的折、剪、卷、粘等纸造型的方法来制作。还可以运用制作拉花中学到的组合方法,有规律地体现秩序美感。)
(2)建构新知:第二步(对比分析)
①吊饰由几部分组成?(吊线、主件、穗子)
②吊饰和拉花在组合方式上还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吊饰可以是单条组合,也可以是多条组合;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
(3)第三步:启发创新。
①你能想出不同的组合方式吗?
②看看老师的作品组合形式一样吗?(课件出示教师展示作品:桶状组合、串状组合、并列组合、十字组合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复习旧知识“拉花的制作”迁移到新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学习新知识、新技法,为突破重点、难点打好基础。
2.学习制作的方法。
(1)你打算为哪里设计吊饰?
(2)巧用有硬度的废旧材料,辅助吊饰支撑。
找一找,你能用什么材料来辅助吊饰的支撑呢?
请你欣赏同学的设计草图,看看他们是怎样巧妙运用废旧材料的。
(3)设计时还需要
考虑什么呢?(课件展示不同吊饰)
评一评,这样的大小、长短合适吗?
(4)教师演示
a)
复习将纸对折,剪出多个相同造型的方法。
b)
抓住鱼的造型特点,设计不同的鱼头、鱼身、鱼尾、鱼鳍。(师生共同演示。例如,在巧用光盘方面,学生会谈到可以竖着放,也可以横着放,这样既启发了学生巧用材料,又带动学生进行设计;小鱼的组合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错落的,还可以将俩条鱼对接,变成立体的鱼......)
c)
巧妙连接,体现秩序美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层层深入提问,探究学习建构新知。通过教师演示课件、演示讲解,在巧用材料和巧妙组合方面启发构思,来突破重点、难点,掌握新知识
3、
艺术实践
提出实践要求:(也是下一环节的评价标准)
1.
构思新颖,设计巧妙。
2.
制作认真,注意安全卫生。
3.
组合有规律,体现美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新表现的能力。
4、
多元评价
可以从设计创意、巧用材料、制作精美等方面进行评价。
1.
组织学生自评。
2.
组织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交流,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课后拓展
DIY小吊饰、相框吊饰等,还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他人。
(欣赏教材第17页的学生作品,大胆巧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再次启发学生构思,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
教学中应注意问题:
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在粘的过程中用胶要少,涂抹均匀,用刀及剪子过程中注意安全和卫生。
2.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容易缺乏新意从众,要多看方法各异范作参考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给予学生启发,可以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巧用材料辅助设计和制作,以丰富吊饰的组合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创新设计,要有新意。对新颖的设计及时表扬。
3.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容易把作品做的很小,要及时纠正,鼓励学生作品要设计制作的大方饱满,与所要悬挂的位置大小相当。这样才好看。
5、
板书设计
7.吊
饰
组成:吊线
主件
穗子
作品展示区
特点:造型奇特、色彩鲜艳、寓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