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梯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概念以及梯形各部分名称,了解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2、在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认识梯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年级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按教材进度第一次系统认识梯形,要求学生不仅能根据“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直观判别,而且能与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进行比较和沟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梯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把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在一起,如果重叠部分是四边形,会是什么四边形?
?重叠出几个不同形状的梯形。
?2.
揭示课题。原来把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在一起,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图形----梯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梯形。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轻松有趣的完成游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在比较中既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同时也有意识地渗透了梯形与其他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整体建构四边形知识网络,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做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感悟梯形特征。
?(1)观察一下这些梯形,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比,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四条边,四个角;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你怎么肯定这组对边一定平行,另一组对边一定不平行?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梯形是由三角形和长方形重叠得到,在平行四边形上的这组对边一定平行,在三角形上的这组对边一定不平行。
?到底什么样的四边形,才叫做梯形?
?讨论得出: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变式判断:继续让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重叠出梯形。
?a.平行四边形不动,三角形继续旋转,构造新梯形。
?b.三角形不动,平行四边形旋转,构造新梯形。
?思考:为什么这些也都是梯形?
?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怎么变,都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生活中的梯形
?生活中见过梯形吗?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常见梯形
?白板课件出示后随着学生的回答逐步隐去情境图,抽象出梯形几何图形。
?归纳总结梯形的概念。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梯形的认识很深刻,你能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梯形吗?
?学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设计意图】老师利用白板画图的便利以及白板中图形的随意拖动性,直观地演示了各种平面图形,利于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认识图形的方法自己独立探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2.学习梯形各部分名称及作高。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梯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学生汇报,对有争议的图形进行讨论。
2)出示梯形各部分名称。
这些梯形的底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腰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观察得出: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3)画高
两条底之间的距离叫梯形的高。学生独立画高。
练习反馈,引导发现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梯形的高有无数条。
3.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1)按一定的标准把这些梯形分类。
学生汇报,移一移,分一分。
a.按有没有直角:认识直角梯形。
了解直角梯形的特殊性:腰垂直于底边,同时也是梯形的高。
b.按是否有一组对边相等,或按是否对称,认识等腰梯形。
了解等腰梯形的特殊性:两腰相等;轴对称;两底角相等。
【设计意图】在这几个环节的教学中,有效利用白板的图库功能进行教学,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同时又要通过关键处的设问有意识地促进知识内化,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
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
1.教材P6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4、5题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1.回顾反思: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知识延伸:我们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梯形。现在老师提供给你两个这样的梯形,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设计一件产品,来装点我们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
????????????????????????????
?梯形的认识???????????????????
???????????????
????????
平行的对边?????????
底????
????????????????????
?
不平行的对边?
????????腰
?????????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