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综合能力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闷热(mēn) 嗤笑(chī)
阴晦(huì)
提防(tí)
B.糟粕(bó)
胆怯(qiè)
给予(jǐ)
袅娜(nuó)
C.狗吠(fèi)
订正(dīnɡ)
妒忌(dù)
窸窣(xī)
D.生肖(xiào)
镌刻(juān)
拮据(jié)
溯源(s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A.鄙夷 隔膜 飞扬跋扈 大有裨益
B.恣睢 寒噤 哀声叹气 彬彬有礼
C.阔绰 瑟缩 不加思索 焕然一新
D.褴褛 逃蹿 神采奕奕 步履维艰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部门推出新举措,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当前老百姓炙手可热的话题。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泄露门”事件警示人们,不要忽视细小的安全隐患。
D.《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大型文化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驻青高校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峰会添光彩”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B.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D.在经典诗词吟诵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面。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B.《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福楼拜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6.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携手并肩,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9分)
(1)请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2分)
?
(2)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4分)
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 ?
C: ?
D: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3)本校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学段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 ? ? ? ?
? ? ? ? ? ? ? (3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风车里的故事
朱敏江
①一家人驱车至农家乐游玩,儿子远远看见立于大厅的风车,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箭一般地冲过去围着它转来转去。大饱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兴奋地摇动风叶,还不停地招呼我们一起来玩。
②都说云是风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风车就是我的故事。时光可以冲淡我对童年的记忆,却无法带走我对风车的感怀,因为我始终将风车藏在左心房最柔软之处。
③风车对于儿子意味着好玩,而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家乡的风车是由木头制成,造型优美。顶上是一个方形的漏斗,车身有一根竹片与漏斗尾部相连,用来控制进量。抽屉形的出口呈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稻谷就从此处流出。风车口呈斗状,圆形的后半部中容纳着一片片风车叶,摇动近似“Z”字形的把手,风车就会飞快地转动。
④小时候,当我们想要伸手触碰风车时,大人就会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不能转风车,会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不敢轻易转动风车。但总有一些淘气哥偏不信邪,会勇敢地去转动风车,而我则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只见他们起劲地摇动把手,而且越摇越快,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的情景却始终没有出现,让人少了幸灾乐祸的机会。
⑤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风车亲密接触的机会。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一些秕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隆重登场了。
⑥摇风车是父亲的专属。等到风车顶的漏斗装满稻谷,父亲就开始摇动把手转动风车,瞬间就有一股风从风车口冲出。他瞅准时机,轻轻将连着闸门的竹片下移一到两格。漏斗中的稻谷慢慢掉入风车肚,饱满的谷粒坚强地经受住风力的吹动,从抽屉形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掉入箩筐。那些秕谷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纷纷从风车口腾跃而出,划过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体重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
⑦渐渐地,父亲身前的谷粒越积越多,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圆锥形。他不时伸出左手轻轻将锥顶推翻,并用手转几圈,谷堆上留下几道圆形的波痕,而流出的谷粒随即又将波痕淹没。
⑧漏斗中的稻谷从中间往下漏,留下一个旋涡状的浅坑。当稻谷慢慢浅下去的时候,我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风车边。母亲则接过我手中的畚斗,双手擎起举到风车顶,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就纷纷从畚斗跃入漏斗中。
⑨当稻谷快要漫过箩筐面时,父亲就停下手招呼母亲一起将箩筐抬走。这时,我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不过,转了几圈好像肚子也没有疼的迹象。这时父亲拿着空箩筐回来了,我马上停下来,他则伸出大手抚摩着我的脑袋,露出慈祥的笑容。
⑩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转动风车,麦壳仿佛一个个精灵女孩,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是啊!远远望去,风车口处仿佛雪花飞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随着水稻产量大幅增长,人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风车少了用武之地。一批批外出谋生的人,带上了曾经和风车一起劳作的勤劳品质,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
风车虽已远离,但我从不曾忘却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每当大雪纷飞之时,麦壳从风车口飘然而出仿佛雪花飞舞的景象,恍如就在眼前。
伫立于高大的风车前,望着阳光下那拉长的光影,儿时伴随父母左右一起劳作的情景不断跃入脑海,浮于眼前。我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7.文章依据时段着重写了关于风车的几个故事,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时间
人物
情节
①
“我”
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其他孩子摇风车
稍大些
“我”
②
邻家小妹妹
风车扇麦子的情形引来邻家妹妹拍手称赞
人们外出谋生时
当地人、“我”
③
8.赏析句子和加点词语。(6分)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3分)
(2)赏析第⑩段中的加点词语。(3分)
9.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文章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0.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1分)
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千米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进行跟踪。
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11.“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3分)
12.⑥⑦⑧段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2分)
13.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14.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3分)
三、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 ①黄茅岭:在今湖南永州。②垠: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的矮墙。梁(lì):屋梁。④堡坞(bǎo
wù):碉堡,防守用的建筑物。⑤箭:竹子。⑥中州: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⑦夷狄: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技艺,这里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3)益奇而坚
?
(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分)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3分)
17.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写的,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二)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问题。(5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中“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写出了诗人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感慨。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明诗人渴望遇到明君,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直抒胸臆,抒发诗人坚定探寻出路的自信与旷达。
D.这首诗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一种豪放飘逸的风格,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四、作文。(50分)
20.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正值青春的你们对青春有着怎样的记忆和感受呢?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主题明确;(2)条理清晰,表达真情实感;(3)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
第四单元 综合能力检测卷
1.D 【解题思路】
选项
分析
A
“提”应读“dī”
B
“粕”应读“pò”
C
“订”应读“dìnɡ”
D
正确
2.A 【解题思路】
选项
分析
A
正确
B
哀声叹气—唉声叹气
C
不加思索—不假思索
D
逃蹿—逃窜
3.B 【解题思路】
选项
分析
A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使用正确。
B
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不合语境。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使用正确。
D
沁人心脾: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使用正确。
4.C 【解题思路】
选项
分析
A
语序不当,应将“开展”“策划”互换位置。
B
成分残缺,应在“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后面加上“的需要”。
C
正确。
D
搭配不当,应将“增长”改为“拓宽”。
5.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
6.【答案示例】 (1)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小说天地。(2分)
(2)B: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2分) C: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2分)
(3)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3分)
【解题思路】 (1)宣传语要紧扣主题,简洁有号召力。(2)活动要紧扣主题,切实可行。(3)根据表格内容,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变化趋势即可。
7.【答案示例】 ①小时候 ②抓住时机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 ③当地人告别土地,告别风车,“我”怀念昔日与父母一起劳作的生活(每空1分)
【解题思路】 根据表格内容提示找到相关段落,补充相应内容即可。如第①空,根据表格内容锁定第④段,可知时间是“小时候”。
8.【答案示例】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稻草丝比作皮影中的孙悟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风车吹稻草的情态,(1分)表达了对风车的喜爱之情。(1分)
(2)这三个动词写出了麦壳被风车吹动后落到地面的过程,(1分)其中“飞跃”“扭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麦壳轻盈美好的状态,(1分)并写出了“我”对这美妙场景的喜爱之情。(1分)
【解题思路】 (1)根据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从“如”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2)加点词语都是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麦壳被风车吹动落到地面的轻盈姿态。
9.【答案示例】 内容上:既写了第②段儿子对风车的感受,又介绍了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风车的构造,表现“我”对风车的记忆十分清晰。(2分)
结构上:承上启下,自然引出下文,为后文用风车扇稻谷的内容做铺垫。(2分)
【解题思路】 分析段落作用,首先要明确段落位置。第③段属于中间段,结合中间段的一般作用和具体内容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即可。
10.【答案示例】 若心中向往美好,心中有美好的风景和美丽的回忆,那么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能够看到最美的风景。(3分)
【解题思路】 结合主旨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1.【答案示例】 电磁洁净度高;传感器灵敏度高;信号处理单元处理精细。(每点1分)
【解题思路】 这类题目应先明确信息筛选的范围和标准,然后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根据题干,可确定答题区间为④—⑧段,关键语句有第④段“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第⑦段“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等
。
12.【答案示例】 第⑥段与第⑦⑧段是总分关系,(1分)第⑦⑧段具有从探测信号到处理信号的先后顺序。(1分)
【解题思路】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⑥⑦⑧段的联系即可。第⑥段与第⑦⑧段是总分关系,第⑦⑧段具有从探测信号到处理信号的先后顺序。
13.【答案示例】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信号处理单元比喻为“大脑”,(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其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1分)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及作用即可。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其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
14.【答案示例】 “初步”表示开始阶段,(1分)说明“张衡一号”对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探测技术尚处于起始阶段,还需进一步发展,(1分)语言准确严密。(1分)
【解题思路】 说明文语言一般有准确严密、科学严谨等特点,本题需结合词义,具体分析加点词语在说明事物的特征上起到的作用。
15.(1)像狗牙那样 (2)悲伤 (3)更加 (4)有人(每空1分)
16.(1)小石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3分。关键词:可、皆若、空游、依)
(2)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3分。关键词:径、逾、下)
17.【答案示例】 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凄苦孤寂的感情;(2分)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不平之气。(2分)
【解题思路】 根据甲文的关键段落“坐潭上……乃记之而去”与乙文的关键段落“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余未信之”可知作者的情感。
【参考译文】
【乙】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没得到;另一条稍微偏向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石头堆成的小山横亘在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形状的洞。从洞口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有“咚咚”的水响声,那声音高亢清远,很久才消失。(人)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这世上是否有造物者已经很久了。到了这儿,我越发认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为什么不在中原地区创设这种美景,却把它摆在这荒僻偏远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劳而无功。神明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美景来安慰那些被贬到此地的贤人。”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灵秀之气,不孕育伟人,却唯独创造出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国的南部地区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
18.C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诗人的思路回到现实中来,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和对前路的迷惘。故C项表述有误。
19.【答案示例】 乐观自信,积极进取。(意思对即可,2分)
20.【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要围绕“青春”拟题,注意题目拟写要巧妙。根据题干提示,既可以写青春时期的记忆,也可以写对青春的感悟,在表达主题方面要积极向上。写作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佳作展台】
拿什么来面对你,我的青春
“青春”这个永恒的主题承载了太多,我们整日阅读赞美青春、歌颂青春的诗篇,但在我们发呆、茫然时,美好的青春时光已从我们身边悄然溜走,一去不返。青春,我该拿什么来面对你?
我有些迷惑,也许我应该认真审视一番了。
青春昭示着拼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规划和期待自己的未来。初中三年,我们每天可谓起早贪黑,尽管很累,但我们清楚,只有今日的努力才会换来明日的希望。青春,就要拼搏,因为这是我们的黄金时代。
青春意味着激情。一次比赛的失败、一次成绩的下降,随时都有可能让我们落入谷底、沮丧不已。这时,我们最需要什么呢?是一股劲,是满腔的激情。我们只有永远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向上的激情,去战胜困难,才不负青春,才会让青春更加精彩。
青春不仅需要激情,也需要平静。唯有静下来,我们才能思考,我们才会日渐成熟。读书、品茗、赏雨,无丝竹之乱耳,无作业之劳形,让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股股香甜的清流、一场场淋漓的无根之水,涤荡我们的灵魂。静下心来,看辽阔大地,悟平淡人生,让青春多一份心灵的安宁。
青春,有迷茫,有失落,有烦躁;但也有拼搏,有激情,有平静。面对青春,我们无须担忧。经冬的小草,终将在春回大地时一片碧绿;蛰伏的动物,也会在春天欢呼雀跃。青春的我们,如含苞待放的花,朝气蓬勃,只要我们珍惜当下,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我们终将迎来秋天的果实累累。
【名师点评】 该作文由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引出“青春,我该拿什么来面对你”的疑问,进而从三方面探讨面对青春应有的素质,思路清晰。文中多处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该作文主要写作者对青春的感悟,最后得出“珍惜当下”的结论,主题思想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