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9 07:2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选择题:
1、秦在统一的过程中灭掉了六国,下列国家被秦灭亡的先后顺序应是
(  )。
①韩国
 ②魏国 
③楚国 
④齐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2、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4、下列关于秦朝的电视情景与秦朝官制事实不符的是(

A.太尉甲手持虎符到大将蒙恬处调兵
B.御史大夫乙向皇帝劾奏不法大臣
C.县令丙由秦始皇直接任命到地方赴任
D.游徼丁在乡下管理治安,秩序井然
5、唐太宗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这说明唐太宗为政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减轻人民负担
B.倡导政治清明
C.稳定社会秩序
D.发展社会经济
6、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7.下列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作用是(

A.稳定了唐朝对西北民族地区的统治
B.进一步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区域
C.扩大了唐朝同亚、非等地区的交流
D.加强了唐朝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8、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9、2005年11月,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将下面两张清朝时期的“万世师表”拓片以人民币5000元的底价予以拍卖。这两张图片能够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清朝重视利用儒家学说来巩固统治
②统治者肯定孔子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③孔子的治国主张获得完全认同
④清朝基本肯定汉族封建教育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但有学者提出应当重新评价他,认为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该学者评价思路相类似的是(

A.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实现统一
B.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
C.明太祖废除丞相高度集权
D.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
二、非选择题
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注:六合:天地四方。 天启:天生,天授。 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
材料二
(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
(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
(3)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你知道这个防御工程是什么吗?秦始皇采取此措施的目的何在?这两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理想?为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政要》卷八:“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材料二
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一一《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
当赞处则赞,
当骂处则骂就是了。
……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因为,我们要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与韩非、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所以,我说对秦始皇要少赞。
——2007年第6期《随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
其根本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秦始皇?
(3)材料三评价秦始皇的基本倾向是什么?
据材料三说明其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3.康熙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著名的皇帝。对康熙的研究,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下面的情境,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情境一】主题:康熙帝与文化
1866年,康熙派人携带杨光先编订的康熙八年的历法,去向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征求意见,南怀仁当即指出其中的错误。于是康熙把杨光先、南怀仁同时召来,让他们在朝堂辩论,双方相持不下。康熙就决定两人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以判优劣,结果杨光先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将不学无术的杨光先革职,任命南怀仁执掌钦天监,使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注:杨光先,钦天监监正,即今国冢天文台台长)
在东方,“红夷大炮”早己威名显赫。南怀仁向康熙进呈《神威图说》一书,讲述西洋炮造法用法。1674年,康熙命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
学习西医,就必须学习人体解剖学,在封建礼教束缚的中国,这是个禁区。可康熙比较开明,命法国教士巴多明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满文,又把西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由于康熙提倡西医的专冢。随着对西学的深入了解,康熙对来华教士的学识感到不满足,1681年任命白晋为“钦差”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1705年,康熙派教士沙国安出使罗马教廷,希望教皇派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人员来华”。来华技艺人员都享有优厚待遇。康熙甚至想在宫中建一座法国式的科学院,只因与罗马教廷发生礼仪之争,未能如愿。
(1)从现在的角度看,这段材料所介绍的康熙帝有哪些优点?对此,你作何评价?
(2)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对此,你有何看法?
【情境二】主题:
表格内是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②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③瀚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3)根据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4)参照情境一的主题格式给情境二拟定一个主题。
(5)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对康熙帝诗中所涉及的活动进行评价。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几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三
郑经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食,则可矣”
——江日升《台湾外记》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翰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新皇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政策和措施。
(3)据材料三,说明康熙时面临哪些矛盾?对此,他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统—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策略。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秦朝时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地方机构的郡县制,乃至秦律的颁布,都是为至高无上的皇权服务的,所以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3、答案:D
解析:之所以说“秦,虽死犹存”,关键是结合秦朝的历史贡献来看,尤其是秦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以及开创的一系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4、答案:A
解析:
秦朝时虽然中央设三公,但是太尉一职一直空缺,军权直接掌握在皇帝秦始皇手中。
5、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唐太宗提倡轻徭薄赋,目的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
固其统治。
6、答案:D
解析:从试题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此地关,故选D项。
7.
D
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海上佳音”“
海隅”“
九壤同”可知该诗所反映的事件与“海上”有关,故选D。
9、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的治国思想主张认为应该用仁爱之心和道德的力量治理国家这在现实世界都是不可完全采取的。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0、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来看,评价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这是大众性的评价,而有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否定,这就是题干说者的思路。从四个选项中来看,BCD是历来传统大众的评价,而对于秦王赢政,历来都认为其是一个暴君,然而A项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予以了肯定。
二、非选择题
11、(1)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舍我其谁……(5分)
(2)郡县制
理由:①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候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②秦统一六国,割据混战局面结束,可以用公赋税重赏赐来制地方。
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4分)
(3)焚书坑儒
目的:防止有学识素养的士人,对时政展开批评。
没有。因为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是秦“暴政”的主要表现。长城修筑征发了大量的劳力,致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难以生计。焚书坑儒是秦王朝以焚书和诛杀敢于议论国家政治得失、批评君主独裁的方士和儒生的暴力手段,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短促的十几年后,二世而亡。
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中(1)(2)(3)问只要根据史料中的阴影部分就可以分析。根据材料二得出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而根据材料三又得出他的文化专制不利于建设先进文化,所以评价人物要放在特定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1)秦始皇实行暴政而亡。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
(2)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开创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制度。
(3)基本否定。
秦始皇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
(4)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1)尊重科学、奖励科技、注重吸收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封建帝王,能做到如此,体现了开明和进步的一面,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2)这措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开化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3)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
(4)康熙帝与国家统一。(只要与素材内容吻合,即可得分)
(5)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4、(1)措施:实行郡县制。
(2)政策:实行羁縻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措施: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些官位可以世袭;这些地方不向唐中央纳税。
(3)矛盾: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分裂势力的矛盾;
外部: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之间的矛盾。
措施: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粉碎噶尔丹叛乱;进行雅克萨之战及签订《尼布楚条约》。
(4)地位:秦始皇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或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唐太宗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康熙帝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步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