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 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 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6-09 09:2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情况.
3.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1.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重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树立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难点】
水资源和水污染相关资料的收集.
【教师准备】 水资源状况和水污染状况的示意图等.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内容.调查或收集本地区的水资源情况,调查自己家的用水情况,收集历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
导入一:
【展示】 图1:
灌溉的水田已经干涸,灌溉用的罐子成了摆设
图2: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南水北调通过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
导入二:
【提问】 如果让大家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水和我们的关系,我们该如何形容?
【回答】 重要,不可或缺……
(1)我们每天必须喝一定量的水,否则将不能存活.
(2)水在人体内起着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
(3)我们每天食用的粮食、蔬菜、水果,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4)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用到水,比如洗衣、洗澡等等.若没有水,世界将是一个肮脏的世界.
(5)各种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6)一句话,“离开水,万物都不能存活”,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身边的一切.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对问题的讨论中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过渡语] 没有水,春天就没有绿意,夏天就没有鲜花,秋天就没有收获,冬天就没有美丽的冰雪世界,也就是说没有水,就不可能有生机勃勃的地球.水对于我们人类更是无比的重要.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但有位科学家曾这样预言:“水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人类社会的危机.”他是不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呢?大家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水资源的有关内容.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思路一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教师引导】 让学生观察分析教材68页图4
-
1,阅读教材68页内容.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提问】 世界上储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湖泊还是河流?
【回答】 海洋.
【教师】 对,是海洋.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大家谁能说出我国都有哪些海洋?
【指导阅读】 教材第69页资料卡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水中所含主要化学元素.
【思考讨论】 为什么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介绍】 海洋里繁衍着无数的生物,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
【教师】 据表中资料可知,海洋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化学资源,如能把这些化学资源加以利用,那将是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
【提问】 地球上的海水如此丰富,这些海水能被我们直接利用吗?
【回答】 不能.因为海水的含盐量很高,我们直接利用的应该是淡水.
【追问】 那全球的淡水资源储量情况如何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 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即1.07×1016
m3.
【总结】 地球上尽管储水量很多,但淡水资源极度短缺.从资料上查到,淡水总量只占总水量的2.53%,而其中可利用的淡水还不足总水量的1%,现状不容乐观.
2.淡水资源极度短缺
【教师】 引导学生看教材69页图4
-
2、图4
-
3.
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树木枯死
【介绍】 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请大家看图表并进行分析.
【活动】 观察教材70页图4
-
4、图4
-
5.
【点拨】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
【讲解】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1012
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有2048
m3左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许多地区已出现因水资源短缺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
思路二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提问】
(1)地球的表面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
【回答】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水球”.
(2)海洋水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3)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冰川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即1.07×1016m3.
2.淡水资源极度短缺
【分析】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资源极度缺乏.
【提问】 联合国在1977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危言耸听吗?
【回答】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水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3.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
【提问】 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
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人均水量的多少?
【回答】 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巴西.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过渡语]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所以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做?种种的表格、数字、资料都向我们诉说着淡水资源的短缺,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首要问题.人们这样描写家乡小河的变化: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败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拉稀生癌,21世纪捂鼻走开.水资源丰富又短缺,且不断被污染,而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爱护水资源呢?
二、爱护水资源
思路一
【讲解】 我们知道,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首先我们来介绍第一方面——节约用水.
1.节约用水
【介绍】 节约水资源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教师】 课前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大家调查一下自己家的用水情况,现在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下调查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 学生讲述调查过程与结果,对比分析讨论哪些生活方式可以节约用水.
【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调查与分析讨论可以看出:一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改变,就可以节约很多水,所以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并把这种风尚不断地传递给别人,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来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过渡语] 爱护水资源的另一有力措施是防治水体污染,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水污染?  
2.防治水体污染
【介绍】 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提问】 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呢?
【阅读思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0~72
页的内容,并找出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学生活动
】 
举行一个有关“爱护水资源”的记者招待会: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根据所在小组的角色讨论该如何去爱护水资源.第一小组:爱水宣传组;第二小组:护水文明村;第三小组:环保局;第四小组:节水模范家庭代表组.
[设计意图] 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丰富社会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安排】
主持人:教师.
出席的嘉宾代表:爱水宣传组长、护水文明村的村长、环保局局长、节水模范家庭代表.
各大媒体记者:剩余的所有同学.
各组代表针对水资源的保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措施,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有关爱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丰富学生爱护水的措施和方法,让他们懂得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对话时将真情实感融入到演讲中,从而让爱水情感得到升华.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对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认识,让知识点更加清楚、更加系统化.
【总结】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业、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平衡,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思路二
【展示】 教材70~71页图4
-
6、图4
-
7.
【结论】 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一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改变,就能节约大量的水,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并向周围的人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1.节约用水
【展示】 (1)国家节水标志、节水产品认证标志,学生讨论节水标志的寓意.
(2)公益广告:“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
[设计意图]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水情感,达成爱水共识,达到爱水情感高潮.
【分析】 为了使整个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好风尚,我国于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8年7月1日在全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了引起每一位公民的重视,还颁发了节水标志.世界水日是每年的3月22日.1994
年起,
中国水周改为每年3月22日至3月28日.
[过渡语] 除了浪费水资源,我们知道水污染也是水资源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2.防治水体污染
【展示】 水污染的一组图片.
【讲解】 水体污染源:
(1)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2)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3)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
【提问】 针对以上污染来源,我们应该如何防治水体污染?
【回答】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总结归纳】 爱护水资源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1)洗澡擦肥皂时关闭水龙头.
(2)洗衣服的水用来冲马桶,淘米水用来浇花.
(3)在洗脸池上方贴上“浪费水可耻”,警示大家.
(4)农业上将大水漫灌改为滴灌、喷灌.
(5)家里用的马桶设计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按钮,大便用大按钮.
(6)洗手、洗脸、刷牙时随手关闭水龙头.
【课外活动一】 每位同学用纸和绿色笔画出直径为5
cm的节水标志两枚,课后贴在家中水龙头上方墙上.
【课外活动二】 以六至七人为一组完成教材72页调查与研究后,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办一张小报及一张节水卡,以板报形式配合学校进行全校节水教育.
我们了解了水资源的状况,知道地球上尽管总储水量很丰富,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富裕,很多国家和地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水状态;而且由于人们的一些坏习惯和不合理做法,使本已短缺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更呈现出了一种严重缺水的局面,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1.下列有关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且分布也不均匀
B.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还要防止水体污染
D.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解析:地球上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我国淡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故答案为B.
2.(衢州中考)“五水共治,治污为先”是我省提出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
A.不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工业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牲畜粪便适当处理后再施用
解析: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应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不能禁止;工业污水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工业污水应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牲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人和牲畜的健康带来危害,会造成环境污染,应适当处理后再施用.故答案为B.
3.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形式存在
B.水对调节地球温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在生物体内起着运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D.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解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形式存在;水对调节地球温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在生物体内起着运送营养物质的作用;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答案为D.
4.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成语“细水长流”可理解为
(  )
A.在家用细细的长流水洗衣服或刷牙
B.节约每一滴水,形成“细水长流”的水资源
C.地球淡水储量丰富,可供人类永久使用
D.水龙头漏水可让其“细水长流”,方便使用
解析:用长流水来洗衣服、刷牙,浪费水;节约每一滴水,使水资源有可持续性;地球储水量很丰富,但淡水储量有限;水龙头漏水不修理,会严重浪费水.故答案为B.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
1.地表约71%被水覆盖.
2.淡水资源极度缺乏.
3.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73页练习与应用的1、2、3题.
【选做题】
教材第73页练习与应用的4、5、6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缺乏,在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设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
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2.第16个世界水日,其主题为“涉水卫生”.下列生活中的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向河里倾倒污水   
B.向河里投掷杂物
C.定期清洗家用饮水机
D.在河边洗衣
3.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  )
A.淋浴擦肥皂时暂时关上喷头
B.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
C.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
D.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
4.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下列做法应该大力倡导的是
(  )
A.用流水洗碗、洗菜
B.少喝水以节约用水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大量自来水冲厕所
5.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  )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
B.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
C.将洗过菜、洗过衣服的水用来冲洗厕所
D.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凭借水体自净能力重复使用
6.地球上的总储水量约为1.39×1018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如图所示.在横线上填上对应的物质名称.
【能力提升】
7.下列关于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水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B.我国淡水资源缺乏
C.凡澄清、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纯水
D.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拓展探究】
8.化学课上,张老师展示出《你们都来污染我》的图片,引起全班同学的深思.课后,同学们围绕“水的污染与防治”的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1)生活污水的再利用,既能减少水污染又能节约用水.
①地球的存水量很大,但是大部分是含盐量高的     .?
②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于浇花、    等.?
(2)同学们提出了下列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建议,其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
A.科学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化肥
B.禁止在所有水域内养殖
C.禁止在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建化工厂
D.任意排放生活用水
【答案与解析】
1.B(解析:水中动植物的过度生长有时会造成水体污染,应加以控制,但不需要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废水中的杂质有难溶的和可溶的,无色透明的废水还可能溶有有毒有害的物质,需要检测是否达到排放标准;大量开采地下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2.C(解析: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等,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定期清洗家用饮水机,这属于饮水卫生问题,符合“涉水卫生”.)
3.D
(解析:淋浴擦肥皂时关上喷头,符合节约用水要求;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符合节约用水要求;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符合节约用水要求;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会造成水的浪费.
)
4.C(解析:用流水洗碗、洗菜浪费水资源,不应该大力倡导;不能因为节约用水而少喝水,所以不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应该大力倡导;用大量自来水冲厕所,浪费水资源,不应该大力倡导.)
5.C
(解析:要节约用水,但是不能通过减少饮水量来节约用水;应该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的大量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回到了大气中;将洗过菜、洗过衣服的水用来冲洗厕所实现了水的再利用,能够节约用水;不能将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因为水体的自净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6.①陆地淡水 ②陆地咸水 ③海水(解析:①陆地淡水约占2.53%;②陆地咸水约占0.97%;③海水约占96.5%.)
7.C(解析:地球上水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我国淡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澄清、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纯水,可能溶有其他的物质;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8.(1)海水;冲厕所(合理即可) (2)A、C(解析:(1)对于生活污水,我们首先可以通过静置、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得到的水可用于冲洗厕所、浇花等,以实现循环使用.(2)A、C两项能使水体环境得到改善,从而保护水资源;B.水生的鱼类等生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故禁止在所有水域内养殖不合理;D.任意排放生活用水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本节课的内容难度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把单纯的教师传授式改为学生自学与讨论相结合,学生感到很新奇.课堂上所探讨的问题就在身边,更重要的是,不论课前、课中,都是学生唱主角,比给教师当听众要有趣得多.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配合得很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和谐、轻松.
在课前要适当对各小组的组长予以培养,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练习与应用(教材第73页)
1.解: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百分比:×100%≈61.93%.工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百分比:×100%≈23.69%.生活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百分比:×100%≈12.30%.答:农业用水约占61.93%,工业用水约占23.69%,生活用水约占12.30%.示意图如下:
2.(1)常用方法是把植物的一部分放入试管内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水珠出现. (2)解:每天从人体内排出的水的总量为:1700
mL+500
mL+400
mL+150
mL=2750
mL.每天需要补充的水的总量为:2750
mL-350
mL-750
mL=1650
mL=1650
cm3.4
℃时水的密度为1
g/cm3,所需补充的水的总质量为:1
g/cm3×1650
cm3=1650
g.=1.65
kg.答: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1.65
kg水.
3.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中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4.解:一昼夜:24
h×3600
s/h=86400
s.漏水的体积为:
mL/s×86400
s=4320
mL.从中得到的启示:应随手关闭水龙头,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或更换,节约每一滴水.
5.提示:此题是一道答案不唯一的调查题.节水措施:用喷壶浇花,而不是漫灌;洗脸水、洗衣服水用来冲厕所;洗菜水、淘米水用来浇花等(措施很多,只要符合节水要求即可).
6.如下表.
年 份
世界水日主题
中国水周主题
2012年
水与粮食安全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13年
水合作
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2014年
水与能源
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
  水体的自净能力
广义的水体自净是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受污染的水体逐渐自然净化,水质复原的过程.狭义的水体自净是指水体中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体净化的过程.水体自净可以发生在水中,如污染物在水中的稀释、扩散和生物化学分解等;可以发生在水与大气界面,如酚的挥发;也可以发生在水与水底间的界面,如水中污染物的沉淀、底泥吸附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分解等.
自然界各种水体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这是由水自身的理化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自然界赋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如果我们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水的自净功能,就可以降低水体的污染程度,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特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研究和正确运用水体自净的规律,采取人工曝气或引水冲污稀释等辅助措施,强化自净能力,是减少或消除水体污染的途径之一.同时,在确定允许排入水体的污染物量时,水体的自净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因素.
水体自净大致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它们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1)物理净化.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混合和沉淀等过程而降低浓度.污水进入水体后,可沉性固体在水流紊动较弱的地方逐渐沉入水底,形成污泥.悬浮体、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因混合、稀释,浓度逐渐降低.污水稀释的程度通常用稀释比表示.对河流来说,用参与混合的河水流量与污水流量之比表示.污水排入河流经相当长的距离才能达到完全混合,因此这一比值是变化的.达到完全混合的距离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稀释比、河流水文情势、河道弯曲程度、污水排放口的位置和形式等.在湖泊、水库和海洋中影响污水稀释的因素还有水流方向、风向和风力、水温和潮汐等.
(2)化学净化.化学净化是指污染物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和吸附凝聚等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而降低浓度.流动的水体从水面上和大气中溶入氧气,使污染物中铁、锰等重金属离子氧化,生成难溶物质析出沉降.某些元素在一定酸性环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随水漂移而稀释;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某些元素形成难溶化合物而沉降.天然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质微粒,吸附和凝聚水中污物,随水流移动或逐渐沉降.
(3)生物净化,又称生物化学净化,是指生物活动尤其是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工业有机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域后,即产生分解转化,并消耗水中溶解氧.水中一部分有机物消耗于腐生微生物的繁殖,转化为细菌机体;另一部分转化为无机物.细菌又成为原生动物的食料.有机物逐渐转化为无机物和高等生物,水便得到净化.如果有机物过多,氧气消耗量大于补充量,水中溶解氧不断减少,最终由于缺氧,有机物由耗氧分解转为厌氧分解,于是水体变黑发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