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美术的辉煌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三、现代主义美术
美术的辉煌
一、从新古典主义美术到浪漫主义美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
大卫(1748-1825
)
安格尔(1780
-1867
)
雅克·路易·大卫
歌颂马拉带病工作、甘为人民操劳的高尚品质,揭露敌人的卑鄙
法国·大卫:《拿破仑加冕》,反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幅画描绘的是1804
年12
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为自己举行皇帝加冕式的宏大场面。为了巩固帝位,也是为了使自己的地位显得“合法”,他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来到巴黎为他加冕。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当教皇举起皇冠要给拿破仑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来自己戴上,然后拿起小一点的王冠戴在皇后约瑟芬的头上。他的举动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拿破仑的举动是想说明他的皇位不是上帝授予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
《苏格拉底之死》
1789年大卫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
安格尔《路易十三的誓愿》
安格尔的《路易十三的宣誓》描绘的是路易十三跪坐在云端的圣母面前表示对宗教的虔诚的情景。画中的路易十三双手向圣母献上他的王冠和王笏,意思是说如果他要作继承人的话,他得放弃他的王冠和王笏。这幅画受到法国王室及保守势力的极度赞赏。
泉
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创作《泉》,直到1856年才完成。这是安格尔的得意之作。
《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泉》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安格尔说,曾有5个商人争相购买此画,闹得不可开交,后来为玖沙泰里伯爵收购,转赠给卢浮宫。
1、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815)
(1)、背景:
a、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
b、在革命中,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十分渴望。(革命的古典主义)
(2)、国别、作家、作品:
a、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
b、安格尔:《泉》
1、新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末---1815)
(3)、特点:
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
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坚持严谨的造型,强调素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起义(七月革命),推翻了封建复辟王朝。这幅画以这一历史事件为依据,表现了人民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的英雄主义精神。画面通过鲜明热烈的色调,错杂炫目的光彩,弥漫升腾的烟尘,烘托出人民不畏牺牲追求自由时的悲壮场景。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法)
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
?
?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
1830年是一次半山腰停下来的革命。半吊子的进步、表面的人权。……是谁使历次革命停留在半山腰呢?资产阶级。
为什么?因为资产阶级代表满足了的利益。昨天是饿,今天是饱,明天将是胀。
——雨果
《悲惨世界》
注:
“饿”是指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没有参政权。
“饱”是指“七月王朝”
代表资产阶级中最富有的金融贵族的利益。
“胀”是指在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资产阶级共和派占据统治地位,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2、浪漫主义美术(1815-19世纪中期)
(1)、背景:
拿破仑统治(1799-1815年)结束,人们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推崇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不满现实,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2)、国别、作家、作品: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2、浪漫主义美术(1815-19世纪中期)
(3)、特点:
现实重大事件
注重感情,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
色彩明快、手法奔放
3、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末-1815)
与新古典主义美术(1815-19世纪中期)的
关系
突破中有继承
1、现实主义美术
米勒(1814-1875
)
列宾(1844—1930
)
二、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画派
苍凉的麦田里,播种者阔步挥臂,播撒着希望的种子。飞鸟在空中盘旋,寻觅食物,掠夺播下的种子--好似一幅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壮丽图景。
但这幅画却引起“高等市民”的不安:在播种者那充满韵律感和强有力的动作中看到了类似六月革命时巴黎街头人民的形象。而进步作家雨果从这幅画中看到人民的创造力量,因而予以充分的肯定。
播种者(1850年)
拾穗者(1857年
)
秋天,金黄色的田野一望无际,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高等市民认为:在这三个突出于阴沉天空之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
通过此画表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
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终于迫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制度势力丝毫没有让步,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870-1873)
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
1、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
(1)、背景: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掌握统治之后,黑暗、腐朽的社会使劳动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异常不满和苦闷。
(2)、国别、作家、作品:
a、法国,米勒《播种者》、《拾穗者》
b、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
(3)、特点:
下层百姓的生活实际
揭露现实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强调色彩的作用,让颜色为主旨服务
《日出·印象》(1872年)
Claude
Monet(1840-1926
)
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
Vincent
Van
Gogh
(1853
-1890年
)
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凡·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
梵高《星月夜》
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这是体现内心的、最紧张的幻想,是发泄无法抑制的强烈感情的创造性尝试,而不是对周围大自然平心静气研究的结果。
(自画像)
[荷]梵高
梵高(荷)
梵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向日葵》让人联想灼热阳光下的灿烂景色
自画像
(法)塞尚
1890-1894
塞尚的静物画
塞尚《苹果和橘子》
莫奈
日出·印象
塞尚
埃斯泰克的海湾
印象画派为什么与“光”结下了不解之缘?
梵高
星月夜
2、早期印象画派(19世纪后半期--)
(1)、国别、作家、作品
a、核心特点:不关心主题思想,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
b、表现手法:
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强调时间性
)
(3)、特点
(2)、背景
19世纪6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光学领域出现新成就: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2、后期印象画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4)、国别,作家,作品
(5)、特点
a、荷兰,梵高《向日葵》
b、法国,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a、核心特点: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
b、表现手法:
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
装饰韵味
世界有2幅画是用防弹玻璃做保护的,其中之一是达芬奇的《蒙那丽莎》,另外就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
在1937年4月,弗朗哥竟下令让德国雇佣军的战机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集会的人们进行狂轰滥炸,对当地手无寸铁的平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骇人罪行。据报道,7000居民中有1654人死亡,899人受伤。古老的格尔尼卡几乎全部被毁。毕加索义愤填膺地开始了创作,试了45幅草图,最后才完成了这幅画
二战期间,德国的将士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品。
一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家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世界大战
经济危机
两极格局
三、现代主义美术
1、定义
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新流派
⑶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⑵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形式
⑴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巨大精神创伤
2、背景
三、现代主义美术
3、特点
a、核心特点: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复杂心理
b、表现手法:五花八门,眼花缭乱
毕加索《女人与花》
立体主义
现代主义流派其他作品
夏加尔-我与我的乡村
超现实主义绘画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超现实主义绘画——达利的《内战的预感》
抽象主义
康定斯基《回忆》
在作品中,可以感觉到时代的快节奏;感觉到现代人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困惑;感觉到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同时他们又具有用现代美学成果和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创作的探索精神。
未来主义
奥古斯特·罗丹1880年《思想者》
从雕塑《思想者》,你读出了什么?
18—19世纪,法国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一时期正值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悬殊。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此伏彼起。
罗丹1880年创作《思想者》时,正是法国工人阶级奋起反抗的年代。他对贫困者是持同情态度的。他并无明确的意图去歌颂无产者,但作品中流露和体现了对无产者的赞美和歌颂。
《思想者》雕塑全身赤裸,腰身微弓,左手在左膝上自然放置,左腿支撑着右臂,右手脱在有着凌厉线条的下巴雕像上,握紧的拳头用力地顶在嘴唇上,本身就十分健美的肌肉此时更是紧张地隆起,露出饱满的线条雕像形象虽然是静止的,但似乎显示出他在进行着高强度的劳动他神态庄严肃穆,似在审视着宇宙中的一切。
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雕塑欣赏
它属于哪个美术流派,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现代主义美术,《那不勒斯来的男人》。作者以塑胶、蜡笔和拼贴造成一种仓促完成的效果,反映了作者对什么是艺术产生的困惑。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关系
(1)区别:
①从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危机的结果。
②从表现内容来看,现实主义美术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现代主义美术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③从表现手法来看,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现代主义是反传统的各种流派的统称。
(2)联系:
二者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二者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决定的。
现代主义
后期印象派
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
浪漫主义
新古典主义
1800
1840
1880
1920
1940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拿破仑统治后
19世纪中期
19C末20C初
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