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8 10:2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放7个经济开放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2.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工作人员问他乘坐新干线有什么想法,邓小平回答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此时邓小平的意思是
A.尽快结束文革
B.中国急需经济建设
C.推进真理标准讨论
D.决定推行城市改革
3.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等资料。与此相关的学习内容是(  )
A.真理标准大讨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C.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D.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4.时代精神是每一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井冈山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红船精神
④小岗村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5.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中央决定建立经济特区至今有多少年(  )
A.37年
B.39年
C.40年
D.35年
7.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指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根据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下列城市、地区排序正确的是
①宁夏
②深圳
③长江三角洲
④天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如下图这篇文章,引发了我国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作用是(  )
A.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B.提倡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义务教育法》
11.观察下侧柱状图,推动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统一大业的推动
C.浦东新区的带动
D.优越的地理环境
12.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13.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部署。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这充分说明了
A.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C.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重中之重
1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
法。下列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发展经济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依法治国
15.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八大
16.如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市场经济的发展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
D.开放内陆市县
17.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故事,展现了变革时代不同人物的
命运以及激荡热情的岁月。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B.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实行单一的平均分配制度
1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在下列哪一刊物上首先展开的
A.《人民日报》
B.《解放军报》
C.《光明日报》
D.《红旗》杂志
19.下列内容反映的会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20.中国梦是中华人民的梦,依靠人民来实现,为人民造福。下列属于中国梦的内容的是(

①国家富强
②科技领先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简答题
22.请简答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23.问答题
当代中国的问题,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距今(2019年)已过去100多年;当代中国的问题解决在21世纪中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100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2)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3)请你谈一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2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分)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4分)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D
6.B
7.B
8.C
9.C
10.A
11.A
12.B
13.C
14.B
15.B
16.C
17.B
18.C
19.B
20.C
21.D
2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3.(1)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两方面即可。)
24.(1)八大背景:基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中国需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需要拨乱反正。人们盼望安定团结的局面。
(2)八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在此期间,经济建设仍有一定的发展(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或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抵制);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认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该问要求学生对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进行概括,若学生答案与本答案的表述不一致,但意思相符,可参照给分;若学生仅举出相关史实,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