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刘成章
导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更是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的激情。(板书:安塞腰鼓,刘成章)
学习目标
目标是我们学习的灯塔。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大屏幕上的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检查预习
在此之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这位同学手举得最快,你来。资料搜集的真全面。不仅让我们对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还对陕北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看来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请坐。
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这位同学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你来。读的非常好,字音准确,声音也很洪亮,请坐。
学习过程
现在请同学们欣赏《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视频看完了,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心情和感受吗??非常好,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把这种磅礴的气势和劲道准确表达出来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安塞腰鼓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小组内交流探讨。
同学们讨论的兴高采烈。1组代表跃跃欲试,请你先来。“好一个安塞腰鼓!”最能体现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
3组代表不甘示弱,你再来说。这句话反复出现了四次,是文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的分水岭,赞美了安塞腰鼓表演时宏伟、壮阔的场面,赞美了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雄壮的鼓声。
5组代表还想补充。还赞美了充满力量的击鼓后生,赞美了安塞腰鼓绮丽的舞姿,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板书:音美、形美、意美)
看来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形象,请同学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从大家的朗读中,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
安塞腰鼓敲击着是生命之门,跳动着是生命之舞,燃烧着是生命之火。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独特的美,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优美的语句,小组内交流并试着谈谈你的感受。
这次2组代表奋勇争先,请你先来。“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作者运用排比、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4组代表迫不及待了,你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作者“以声写静”,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6组代表还想说。“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运用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增强了节奏感,充满了旋律美。
同学们对文章理解的可真透彻,这篇文章就是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都请坐。(板书:语言美,思想美)
安塞腰鼓引起了山崖的回响、观众的共鸣,艺术与自然、心灵融合为一,天地间似乎只剩下这鼓声。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是一篇生命与力量的赞歌,是力与美的结合。你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本文主要歌颂了生命力量、黄土高原、民族精神和民族艺术。安塞腰鼓好在它“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股劲,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因此它是“生命之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
六、总结
落后是暂时的,贫苦并不可怕,只要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只要骨子里充满着对新生的渴望,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听:耳畔是一声渺小的鸡啼,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和希望的来临!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充满蓬勃生命和强烈渴望的安塞腰鼓,希望同学们也能带着这种渴望去创造属于你们的精彩生命!
作业
这节课就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摘抄你喜欢的句子,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下课,同学们再见!
八、板书
安塞腰鼓
刘成章
鼓——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