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讲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讲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8 20: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导入
微风轻抚,燕子呢喃着春的消息;烈日炎炎,盛开的荷花报告夏天的来临;田野金黄,落叶送来了秋的请柬;大地苍茫,飘飞的雪花讲述着冬天的故事。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学习目标
目标是我们学习的灯塔。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大屏幕上的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3、激发探索志趣,培养科学态度。
检查预习
在此之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这位同学手举得最快,你来。资料搜集得真全面,让我们对竺可桢有了更深的了解。请坐。
现在请同学们来看大屏幕上的生字词,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读?
手举得最高的同学,你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但有一个字读错了,对,连翘(?qiáo)而不是连翘(qiào)。请坐。
学习过程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大自然聆听它的语言。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完之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谁来说?戴眼镜的女生。概括的既准确又简练。本文主要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请坐。
那文章为什么用“大自然的语言”作标题呢?同桌来说。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被称为物候,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把物候现象比成大自然的语言,形象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以此为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候知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学到的知识勾画出来,小组内讨论交流。
同学们讨论的都很热烈。1组代表跃跃欲试,你来说。
他们学到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4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古今。你们组读的真仔细。请坐。
3组代表也不甘示弱。物候学是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研究物候学具有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等多方面的意义。
同学们对文章内容了解的真透彻。老师为你们点赞。那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呢?
5组代表站起来了,你来说。文章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介绍物候学,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分析的很准确。请坐。
了解了全文的说明顺序,我们再来看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这四个因素,这里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个子最高的这位男生。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领悟能力很强,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坐。 ?
为了清楚简洁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文章从哪些语句上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呢?有哪些生动的语言?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小组内交流探讨。
这次2组代表奋勇争先。文中用了很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20天”、“10天”,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十天左右”、“五六天”这些不具体的数字,看似不准确,其实这样才是最准确的,这就是说在对这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讲话要留有余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两种表现形式:精确的语言和模糊的语言。
4组代表当仁不让。文章运用举例子,如用北京的物候记录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理更容易理解。
6组按捺不住了。“苏醒”是生机勃勃的春景,“孕育”是生命诞生的初夏,“迎接”是富有情意的深秋,“风雪载途”是凛冽的寒冬,运用拟人,生动形象,赋予了大自然情感。
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并参与,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都请坐。
拓展延伸
农业生活是我国几千年历史的主旋律,在漫长的农业生活中,很多诗词中都包含物候学的色彩,同学们能举出例子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同学们都非常棒,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期待你们更好的表现。
总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而且瞬息万变,我们只有真正地去热爱它,才能读懂它的语言,听懂它的倾诉,这样我们才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
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把北方秋天典型的物候现象写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下课,同学们再见!
八、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