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桃花源记 讲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9 桃花源记 讲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8 20:55: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导入
英国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东方城市,那里有着旖旎的风光、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土地,是一个宁静安逸、悠远和谐的--“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他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脚步,探访那片神秘的土地。(板书:桃花源记,陶渊明)
学习目标
目标是我们学习的灯塔。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大屏幕上的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品读课文,积累文言语句。
3、感受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
检查预习
在此之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这位同学手举得最快,你来。资料搜集的真全面。不仅让我们对“五柳先生”“田园诗人”有了更深的认识,还了解了文言文的一种文体--“记”。看来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请坐。
学习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听范读的录音,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并做好标记,听完之后同桌之间练习朗读,稍后请同学起来读一读。
同学们都读完了,谁来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这位同学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你来。字音和节奏都把握得非常准确,请坐。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节奏。非常好,老师为你们点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疏通文意,遇到疑难字词句,就圈点勾画出来,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同学们讨论的兴高采烈。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1组代表举手了。“阡陌交通”中的“交通”是什么意思呢?
3组代表跃跃欲试,你来回答。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交错相通”,今义是“交通运输”。知识掌握的真扎实,请坐。
哪位同学还有疑问?那老师来考考大家,“问所从来”这句是什么意思呢?
戴眼镜的女生。嗯,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是“问从所来”,意思是“问渔人从哪里来。”翻译的真准确,请坐。
看来同学们对文章的大意已经掌握了,谁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呢?
个子最高的这位男生。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分别写了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概括的既准确又简练,请坐。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好批注,读完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这次2组代表奋勇争先,请你先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出了桃花林、桃花源环境幽雅,风景优美。(板书:景美)
4组代表迫不及待了。“忽逢桃花林”、“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写出了桃花林和山洞的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林中人神秘;“不复得路”、“未果”结局神秘;(板书:神秘)
6组代表后来居上。“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往来种作”写出了桃花源中的人生活安定平和,丰衣足食。渔人闯入桃花源后,见到的人都“大惊”,“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皆出酒食”,桃花源中民主平等,民风淳朴。(板书:淳朴)同学们对文章了解的真透彻,老师为你们点赞。
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再寻桃花源,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班长来说。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这个安居乐业的桃花源世界。
深深的叹惋中,陶渊明远去了,但是他追寻理想的身影却深深铭刻在世人心里。年轻时,他做官,希望大济苍生,可是官场黑暗,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他亲自劳作,即使战乱不断,依然固守着心中的理想--世外桃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理想圣地是什么样的呢?
说的都非常好。没有压迫和战乱,人人平等,社会和谐,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总结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贤士对精神家园的守望。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希望我们都是善良的人,生活中的彼此都可以吐露心扉,互不伤害。希望我们能追寻着陶公的脚步,追求我们的理想。
作业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课后,请大家整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一篇有关本文的读后感,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下课,同学们再见!
八、板书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景美
神秘
淳朴



(画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