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导入
罗兰说:“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三毛说:“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对待金钱的态度可以评价一个人的品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去体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板书: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学习目标
目标是我们学习的灯塔。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大屏幕上的学习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3、领悟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检查预习
在此之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这位同学手举得最快,你来。资料搜集得真全面,不仅为我们介绍了莫泊桑和写作背景,还介绍了他的代表作《羊脂球》,看来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请坐。
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下大屏幕上的生字词?
这位同学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你来。读的非常好,字音准确,声音也很洪亮。请坐。
学习过程
接下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同学们都读完了,谁来说?
个子最高的这位男生。本文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为线索。非常好,请坐。(板书:菲利普夫妇,于勒)文章主要有哪些故事情节呢?
前边的同学。主要写了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概括的既准确又简练,请坐。(板书:盼-赞-见-躲)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同学们讨论的都很热烈。1组代表跃跃欲试,请你先来。当初于勒没钱时,说他是坏蛋、流氓、无赖,是全家人的恐怖,赶他走。
3组代表不甘示弱。当于勒来信说赔钱后,说他正直、有良心,盼他回来。
5组代表迫不及待了。当于勒有钱变富有后,称赞他好心,有办法。最后发现他没钱时,说他是贼,想方设法躲避他。
同学们对文章了解的真透彻,都请坐。
既然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那作者是怎么来描写他们的呢?请同学们把你认为精彩的句子画下来,小组内交流探讨。
这次2组代表奋勇争先。找到的是对菲利普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出他紧张、恐慌以致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
4组代表按捺不住了。他们找到的是描写菲利普太太语言的句子,“吞吞吐吐”、“这个贼”表现了她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恐惧心理以及她对于勒的厌恶之情,突出了她的自私与唯利是图。
6组代表还想补充,你来说。“脸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通过菲利普异化的神态、语无伦次的话语,形象的刻画了他恐慌的心理。
分析的都很到位。请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呢?
对,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唯利是图。他们虽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于勒生活坎坷,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这种种的现象尽收一个人的眼底,他便是若瑟夫,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戴眼镜的女生。他心里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表现出他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
同桌还想说。他还给了于勒小费,说明他内心充满侄叔亲情,他善良纯真、有同情心、富有正义感。
你们两个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带着愤懑和不满一起来读这句话。
读到这里,同学们知道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如此大变化的原因了吗?
对,?他们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犹如一副对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板书,画铜钱)
莫泊桑通过对普通小市民家庭日常生活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拓展、作业
本文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人生观。面对金钱,面对亲人的贫穷与富有,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钱没了可以再挣,亲情丢了就难以找寻了。在金钱和亲情上,我们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请同学们课下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总结
《我的叔叔于勒》是灰色的,但莫泊桑寄寓在若瑟夫身上的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犹黑夜中的灯塔,穿过悲凉之雾,照亮人的灵魂!让我们再次感受若瑟夫对于勒叔叔的呼唤:“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下课,同学们再见!
七、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盼
菲利普夫妇
躲
赞
于勒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