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填空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填空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09 09:3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填空题
第一单元
沉与浮
1.橡皮在水中是沉的,切成小块后在水中是(
)的。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量不同,重的容易(
),轻的容易(
)。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相同,体积不同,大的容易(
),小的容易(
)。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它的(
)来改变沉浮的。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一些,(
)越大,越容易浮,它的(
)也随之增大。
6.潜水员潜入水中后,再往下潜去,其受到水的浮力(
)。
7.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
)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
)。
8.
泡沫塑料块浮在水面上,此时它受到的水的浮力(
)重力。
9.通过这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
)、(
)这两种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其中,(
)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0.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判断出:相同体积下,(
)最重,(
)最轻。
第二单元

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衣服(
),衣服是热的(
),它的作用是(
),减缓热量散发。
2.热水袋放入冷水中后,一开始它是(
)的。
3.如下图,密封试管中的水加热后,重量(
),体积(
)。
4.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受热时体积会(
),受冷时体积会(
),我们把水银体积的这种变化叫(
)。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

)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5.空气受热时体积变大,遇冷时体积变小。由此可以得出,空气具有(

的性质。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
)着。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
),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遇冷后,微粒的运动(
),微粒之间的距离(
),物体就收缩了。
7.
一个压扁的乒乓球浸在(
)中会慢慢鼓起来。这是因为(
)。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变化得(
),体积变化也比水(
)。
9.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了冬天,电线由于(
),容易被拉断。
10.通过实验,我们知道(
)、(
)等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并不是所有金属都是如此,如(
)、(
)等金属就会热缩冷胀。
11.热总是从较(
)的一端传向较(
)的一端。
12.热传递主要通过(
)、(
)和(
)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
)。
14.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
);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
)。
15.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铜、铁、铝三种金属的传热速度由快到慢是(
)、(
)、(
)。
16.热的良导体吸热(
)散热(
),所以水温降得快,保温性能差;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
),散热(
),所以水温降得慢,保温性能好。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
)。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
)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现在人们常用的计时单位是(
)、(
)、(
)。
3.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
)小时,其中夜晚(
)小时,白昼(

小时。我国古代则把一天分为(
)时辰。
4.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和(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5.它们是受水型水钟还是泄水型水钟?




6.滴漏的快慢受(
)和(
)的影响。滴漏实验时,开始的水滴得快,越到后面滴得越慢。
7.在制作和测试水钟的过程中,如何让水滴的速度保持不变?
①(
);
②(
)。
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叫(
)。1656年,(
)根据这个特性造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9.摆的摆动快慢与(
)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与(
)和(
)无关。
10.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摆的固定点到(
)的距离。
11.下面三个摆,摆动最慢的是(
)。



12.下图中的器械是垂体时钟,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2)倒钩可以控制齿轮上的齿,一次转动(
)个齿。
(3)齿轮由(
)控制,钟表内的齿轮与指针可以被连带牵动。
(4)齿轮由(
)控制,齿轮被限制转动。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中:(
)代表太阳,(
)代表地球。地球上昼夜交替的时间一般是(
)小时。
2.摆具有(
)的特点。(
)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指示的方向与摆摆动的方向悄悄地发生着“偏转”,这可以证明(
)。
3.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
),即(
)或(
)。(
)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早(
)晚。
4.人们以(
)为标准,将地球分为(
)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
)为(
),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
5.北京处于(
),纽约处于(
),相差(
)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6.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
)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
)产生的现象。
7.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8.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
)转动;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一周是(
)。(
)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
)。
9.四季的形成与(
)、(
)有关。四季的成因是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
)或(
)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10.第一个成功测出恒星周年视差的天文学家是(
)。
11.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时,绍兴可能是(
)或(
)。
12.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
13.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其中之一就是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的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
)和(
)。
14.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
)。
它是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的。
15.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填空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沉与浮
1.橡皮在水中是沉的,切成小块后在水中是(沉)的。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量不同,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相同,体积不同,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沉浮的。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一些,(浸入水中的体积或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潜水员潜入水中后,再往下潜去,其受到水的浮力(不变)。
解析:根据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可以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潜水员在潜入水中后,排开的水量等于他的体积,不变,此外水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也没有变。因此,潜水员受到水的浮力也不会变。
7.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8.
泡沫塑料块浮在水面上,此时它受到的水的浮力(等于)重力。
9.通过这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比如做成船形、做成空心))、(改变液体的性质(比如一定程度上,增加液体的浓度))这两种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其中,(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0.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判断出:相同体积下,(糖浆)最重,(软木塞)最轻。
第二单元

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衣服(不能产生热),衣服是热的(不良导体),它的作用是(保温),减缓热量散发。
2.热水袋放入冷水中后,一开始它是(上浮)的。
解析:水受热后体积变大,排开水量变大。
3.如下图,密封试管中的水加热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大)。
4.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受热时体积会(变大或膨胀),受冷时体积会(变小或缩小),我们把水银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5.空气受热时体积变大,遇冷时体积变小。由此可以得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
的性质。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大或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遇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变小或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7.
一个压扁的乒乓球浸在(热水)中会慢慢鼓起来。
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压扁的乒乓球鼓起)。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变化得(更快),体积变化也比水(明显)。
9.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了冬天,电线由于(冷缩),容易被拉断。
解析:电线绷的太紧,到冬天,气温低,电线体积变小,缩回去,容易被拉断,因此,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10.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铜)、(铁(钢))等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并不是所有金属都是如此,如(锑)、(铋)等金属就会热缩冷胀。
11.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14.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5.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铜、铁、铝三种金属的传热速度由快到慢是(铜)、(铝)、(铁)。
16.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所以水温降得快,保温性能差;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所以水温降得慢,保温性能好。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一样的)。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现在人们常用的计时单位是(时)、(分)、(秒)。
3.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其中夜晚(12)小时,白昼(12)
小时。我国古代则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
4.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5.它们是受水型水钟还是泄水型水钟?
(泄水型水钟)
(受水型水钟)
6.滴漏的快慢受(滴水孔的大小)和(水位高低)的影响。滴漏实验时,开始的水滴得快,越到后面滴得越慢。
7.在制作和测试水钟的过程中,如何让水滴的速度保持不变?
①(补充水量,保持水位不变);
②(让水流呈滴状往下滴)。
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叫(摆的等时性)。1656年,(惠更斯)根据这个特性造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与(摆摆动幅度)和(摆锤重量)无关。
10.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摆的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1.下面三个摆,摆动最慢的是(①)。



解析:如上图,①号摆摆长最长,摆长长,摆摆动慢。
12.下图中的器械是垂体时钟,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2)倒钩可以控制齿轮上的齿,一次转动(一)个齿。
(3)齿轮由(垂体)控制,钟表内的齿轮与指针可以被连带牵动。
(4)齿轮由(齿轮操纵器)控制,齿轮被限制转动。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中:((去掉反光罩的)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或乒乓球)代表地球。地球上昼夜交替的时间一般是(
)小时。
2.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指示的方向与摆摆动的方向悄悄地发生着“偏转”,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3.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自西向东)或(逆时针)。(地球自转的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5.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6.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7.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8.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恒星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9.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四季的成因是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10.第一个成功测出恒星周年视差的天文学家是(贝塞尔)。
11.当阳光直射点在赤道时,绍兴可能是(春季)或(秋季)。
12.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
13.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其中之一就是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的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14.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它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
15.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
垂体
摆锤
短针
齿轮操纵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