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2020·重庆六校联考]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把氢气和氧气看成理想气体,则具有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和相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的内能不相等
B.相同质量的0
℃水的分子势能比0
℃冰的分子势能大
C.物体吸收热量后,内能一定增加
D.一定质量的100
℃的水吸收热量后变成100
℃的水蒸气,则吸收的热量大于增加的内能
2.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弯管,其左管插入水银槽中,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为h1,右管有一段U形水银柱,两边液面高度差为h2,中间封有一段气体,则( )
A.若增大大气压强,则h1和h2同时增大
B.若升高环境温度,则h1和h2同时减小
C.若把弯管向上移动少许,则管内封闭气体体积不变
D.若把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则管内封闭气体压强增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蒸汽压与温度有关,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饱和蒸汽是指液体不再蒸发,蒸汽不再液化时的状态
C.所有晶体都有固定的形状、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D.所有晶体由固态变成液态后,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时,固态仍为晶体
4.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沿直线变化到状态b,在此过程中,其压强(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始终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5.[2019·云南保山期末]闲置不用的大理石堆放在煤炭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大理石粘了很多黑色的煤炭.不管怎么清洗都洗刷不干净,用砂纸打磨才发现,已经有煤炭进入到大理石的内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让温度升高,煤炭进入大理石的速度就会加快
B.煤炭进入大理石的过程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煤炭会被吸进大理石中
C.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煤炭进入大理石内,没有大理石成分出来进入煤炭中
D.煤炭进入大理石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
6.[2019·张掖一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状态①的温度比状态②的温度高
B.由图乙可知,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由图丙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D.由图丙可知,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7.[2020·安徽安庆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面上方的蒸汽达到饱和时就不会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
B.萘的熔点为80
℃,质量相等的80
℃的液态萘和80
℃的固态萘具有相同内能
C.车轮在潮湿的地面上滚过后,车辙中会渗出水,属于毛细现象
D.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势能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势能小
8.
[2020·山东泰安模拟]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只在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作用下,乙分子沿x轴方向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设乙分子在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分子在P点时分子间引力为零
B.乙分子在Q点时分子势能最小
C.乙分子在Q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D.乙分子在P点时动能最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9.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甲、乙、丙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则( )
A.甲、乙为非晶体,丙是晶体
B.甲、丙为晶体,乙是非晶体
C.甲、丙为非晶体,乙是晶体
D.甲为多晶体,乙为非晶体,丙为单晶体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拉伸后松开会自动缩回,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D.用打气筒向篮球充气时需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
11.(8分)
[2020·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如图所示,系统由左右两个侧壁绝热、横截面积均为S的容器组成.左容器足够高,上端开口,右容器上端由导热材料封闭.两个容器的下端由可忽略容积的细管连通.容器内有两个绝热的活塞A、B,A、B下方封有氮气,B上方封有氢气,大气压强为p0,环境温度为T0=273
K,两个活塞因自身重力对下方气体产生的附加压强均为0.1p0.系统平衡时,各气体柱的高度如图所示,现将系统的底部浸入恒温热水槽中,再次平衡时A上升的高度为0.7h.用外力将A缓慢推回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并固定,第三次达到平衡.氮气和氢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求:
(1)水的温度;
(2)第三次平衡时氢气的压强.
12.(10分)[预测新题]两个半径之比为∶1的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甲、乙连接在一起,如图所示,其中玻璃管乙的总长度为H=34
cm,玻璃管甲的长度足够长,用长度为h=4
cm的水银柱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玻璃管乙中,当理想气体的温度为T1=300
K时,封闭气体的长度为l1=20
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6
cmHg.
(1)现使封闭气体的温度缓慢升高,当水银柱刚好到达两玻璃管的交接处时,封闭气体的温度T2为多少?
(2)在(1)的基础上继续缓慢升高温度,当水银柱刚好完全进入玻璃管甲时,封闭气体的温度T3为多少?
13.(10分)[2018·全国卷Ⅲ]在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细玻璃管内有一段水银柱,水银柱的两端各封闭有一段空气.当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分别为l1=18.0
cm和l2=12.0
cm,左边气体的压强为12.0
cmHg.现将U形管缓慢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气体从管的一边通过水银逸入另一边.求U形管平放时两边空气柱的长度.在整个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
1.C 具有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和相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氢气分子数较多,内能较大,选项A正确;相同质量的0
℃的水和0
℃的冰的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由于0
℃的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为0
℃的水,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定质量的0
℃的水的分子势能比0
℃的冰的分子势能大,选项B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吸收热量,若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C错误;一定质量的100
℃的水吸收热量后变成100
℃的水蒸气,由于体积增大,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吸收的热量等于气体对外做的功和增加的内能,所以吸收的热量大于增加的内能,选项D正确.
2.D 设大气压强为p0,则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p=p0+ρgh1=p0+ρgh2,得h1=h2.若大气压强增大,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由玻意耳定律可知,封闭气体的体积减小,水银柱将发生移动,使h1和h2同时减小,故A错误;若环境温度升高,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体积也增大,h1和h2同时增大,故B错误;若把弯管向上移动少许,封闭气体的体积将增大,故C错误;若把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封闭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故D正确.
3.A 饱和蒸汽压与温度有关,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正确;饱和蒸汽是指与液化和汽化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B错误;单晶体有固定的形状,而多晶体没有固定的形状,C错误;水晶为晶体,熔化再凝固后变为非晶体,D错误.
4.A 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的变化过程中,体积V减小,温度T升高,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可知,气体压强逐渐增大,本题只有选项A正确.
5.A 如果温度升高,分子运动更剧烈,则煤炭进入大理石的速度就会加快,故A正确;煤炭进入大理石的过程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也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故B错误;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煤炭进入大理石内,有的大理石成分出来进入煤炭中,故C错误;煤炭进入大理石的运动属于物质分子的运动,即属于扩散现象,不是布朗运动,故D错误.
6.D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将增大,题图甲中状态①的温度比状态②的温度高,故A正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B的过程中,由题图乙知状态A与状态B的pV相等,则状态A与状态B的温度相同,由p-V图线的特点,温度升高,pV增大,所以气体温度先增大再降低到原来温度,所以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由题图丙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由题图丙可知,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的距离r7.C 液面上方的蒸汽达到饱和时,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同时有蒸汽分子进入液体中,从宏观上看,液体不再蒸发,故A错误;80
℃时,液态萘凝固成固态萘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则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萘放出热量的过程中内能减小,故B错误;由毛细现象的定义可知,C正确;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的分子间距离大,故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之间的距离有缩小的趋势,可知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有更大的分子势能,故D错误.
8.D 由题图可知,乙分子在P点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乙分子受力平衡,甲、乙两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乙分子所受合力为0,加速度为0,A错误.乙分子在Q点时分子势能为0,大于乙分子在P点时的分子势能,B错误.乙分子在Q点时与甲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合力表现为斥力,所以乙分子在Q点合力不为0,故不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乙分子在P点时,其分子势能最小,由能量守恒可知此时乙分子动能最大,D正确.
9.BD 由题图甲、乙、丙可知:甲、乙在导热性质上表现各向同性,丙具有各向异性.由题图丁可知:甲、丙有固定的熔点,乙无固定的熔点,所以甲、丙为晶体,乙是非晶体,B正确.甲为晶体,从图甲中确定它是多晶体,丙为单晶体,故A、C错误,D正确.
10.AC 橡皮筋拉伸后松开会自动缩回,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分子力是一种短程力,“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超出了分子力作用的范围,B错误;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C正确;用打气筒向篮球充气时需用力是因为篮球内部的压强太大,故D错误.
11.答案:(1)368.55
K (2)1.35p0
解析:(1)活塞A从初位置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为等压过程.氮气在该过程的初态体积和温度分别为2hS和T0=273
K,末态体积为2.7hS.设末态温度为T,由盖-吕萨克定律得T=T0=368.55
K.
(2)分析氢气的等温过程:该过程的初态压强为p0,体积为hS,设末态体积为h′S,压强为p,由玻意耳定律得p0hS=ph′S,活塞A从最高点被推回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的过程,是等温过程.氮气在该过程的初态压强为1.1p0,体积为2.7hS;末态的压强为p′,体积为V′,则p′=p+0.1p0,V′=(3h-h′)S,由玻意耳定律得p′V′=1.1p0·2.7hS,解得p′=1.35p0.
12.答案:(1)450
K (2)497.25
K
解析:(1)当水银柱刚好到达两玻璃管的交接处时,封闭气体的长度为l2
=H-h=30
cm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解得T2=T1=450
K
(2)当水银柱在玻璃管乙中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
p1=p0+ρgh=
80
cmHg
由题意可知玻璃管甲和乙的横截面积之比为2∶1
设玻璃管乙的横截面积为S,则玻璃管甲的横截面积为2S
当水银柱完全进入玻璃管甲中时,设此时水银柱的长度为h′,则有Sh=
2Sh′
解得h′=2
cm
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3=p0+ρgh′=78
cmHg
封闭气柱的长度为l3=
34
cm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代入数据得T3
=497.25
K
13.答案:22.5
cm 7.5
cm
解析:设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
U形管水平放置时,两边气体压强相等,设为p,此时原左、右两边气体长度分别变为l′1和l′2,水银密度为ρ,U形管横截面积为S,由力的平衡条件有p1=p2+ρg(l1-l2)
由玻意耳定律有
p1l1S=pl′1S
p2l2S=pl′2S
l′1-l1=l2-l′2
解得l′1=22.5
cm,l′2=7.5
cm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