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认识地球 第1课时 课件(共36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认识地球 第1课时 课件(共36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08 15:34:43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2.1.1认识地球
湘教版
初中地理
学习目标
1.
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
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认识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赤道、纬(经)线的定义。
4.
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5.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的科学精神。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
体。
2.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平均半径
千米,赤道周长
千米。
3..地球仪能够直观地演示


等自然现象。
4.国际上习惯用_________作为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

自主学习检测

5.1亿
6371
4万
地球自转与公转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形成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导入
猜一个谜语
地球仪!
说它小,它真小,
像只皮球真灵巧;
说它大,它真大,
陆地海洋全装下。
地轴
北极点
南极点
新课教学
在地球仪找出:
1.地轴、北极点、南极点
2.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地球仪
资料卡:
地球仪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的地球模型。
今天,大家来制作一个地球仪!
地球仪为什么是圆球体?
准备材料:
一根铁丝;一个兵乓球;胶布,彩色笔及钳子等。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
盖天说
简要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浑天说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人类首次完成环球航行



地球是圆的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从远处看,就先看到高处的船桅,后看到低处的船身。
海边看船
地球是圆的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望远
地球是圆的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月食时,既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那么大地应该是圆形的。
亚里士多德
月食现象
地球是圆的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卫星照片
地球是圆的

“阅读”麦哲伦
(一)地球的形状
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永远处在不断进步当中,需要不畏艰险的探索精神。
人类探索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过程,谈一谈你的感悟?
盖天说
浑天说
麦哲伦环球航行
人造卫星照片
地球是圆的

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
千米;(2)赤道周长
千米;
(3)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
6371
地球有多大

4万
5.1亿
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

千米
赤道周长

千米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所以说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
地球有多大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极半径?
赤道半径?
新课教学
(二)地球仪
经纬线怎么画

纬线
特征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相互关系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完整的圆圈
长度自赤道向两极点逐渐缩短;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东西方向
相互平行
1.探究“经纬线的特点”—纬线【图2—8】
新课教学
(二)地球仪
经纬线怎么画

经线
特征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相互关系
1.探究“经纬线的特点”—经线【图2—12】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半圆形
长度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
相交于南北极点
新课教学
(二)地球仪
经纬度怎么标

纬度


零度线
度数划分
代表符号
半球划分


北纬度用“N”表示

南纬度用“S”
表示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从赤道开始,向北、向南各划分为0°~90°。
2.探究“经纬度的特点”—纬度【图2—8】
90°
90°
新课教学
(二)地球仪
经纬度怎么标

2.探究“经纬度的特点”—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90o
低纬度
中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高纬度
0o
0o
30o
30o
30o
30o
60o
60o
60o
60o
90o
北极圈66.5o
南极圈66.5o
南回归线23.5o
北回归线23.5o
阅读
(二)地球仪
经纬度怎么标

基多的赤道纪念碑【图2—10】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以北24千米的圣安东尼奥镇上的赤道纪念碑,碑高30米,四方塔体坐落在一个直径为100米的大圆盘上。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喜欢两脚踏在赤道线两侧,拍一张跨“世界之半”的照片作纪念。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
经纬度怎么标

2.探究“经纬度的特点”—经度【图2—12】
经线
特征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代号
东西半球
划分
本初子午线
东经度用“E”

西经度用“W”
表示
20°W~160°E的经线圈
从本初子午线子午线开始,向东、向西各划分为0°~180°。
E
W
阅读
(二)地球仪
经纬度怎么标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图2—14】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或称0°经线)的地面标志。
新课教学
(二)地球仪
经纬度怎么标

学法指导(一):
纬度分布规律
90°
90°
新课教学
(二)地球仪
经纬度怎么标

学法指导(二):
经度分布规律
新课教学
(二)地球仪
经纬度怎么标

西经度小于20?和东经度小于160?的在东半球,西经度大于20?和东经度大于160?的在西半球。
(即:小东大西)
学法指导(三):
东西半球的判别
让我们动手来制作地球仪!
新课教学
(二)地球仪
【参考教材第22页:地球仪的制作步骤】
结束语
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形成!
地球仪有哪些用途呢?
(二)地球仪
课堂检测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月食现象证明了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自转方向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C
课堂检测
2.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之中,有一个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体,他就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如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B
课堂检测
3.地理活动课上,同学们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我们从简易地球仪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4万千米
C.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与赤道平行的纬线圈
D.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C
课堂检测
4.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不等长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D
课堂检测
5.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建筑物伸出,这条铜线指的是(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B
课堂检测
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某标志性建筑物
所在的纬度是

(2)自基多出发,沿经线一直
向东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基多吗?
为什么?

能。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一个完整的圆圈。
6.读图,回答问题。
(3)自基多出发,沿赤道一直向北
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基多吗?为什么?
(4)有人说:在地球的一个地方,能盖一座四面都朝北的房子。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分析,有这样一个地方吗?
课堂检测
不能。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每条经线是个半圆,自基多出发向北只能到达北极点。
有,是南极点。所有经线汇集于南极点,南极点四面都指向北。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课时检测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地球(1)
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2.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4.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的科学精神。
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归纳纬(经)线的特点、纬(经)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
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谜语:说它小,它真小,像只皮球真灵巧;说它大,它真大,陆地海洋全装下。今天,大家来制作一个地球仪!准备材料:
一根铁丝;一个兵乓球;胶布,彩色笔及钳子等。
学生思考,回答:地球仪学生问:地球仪为什么要做成圆球体?
通过猜谜语提出“制作地球仪”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有推进的线索。
讲授新课
环节(一):地球仪为什么是圆的?——地球的形状1.“地球的形状”(1)简要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1)(2)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4%C2%CA%B3%B9%FD%B3%CC&in=15678&cl=2&lm=-1&pn=1&rn=1&di=37015298373&ln=1&fr=&ic=&s=&se=&sme=0&tab=?)(4)2.地球有多大?——地球的大小读图,用数字描述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
千米;(2)赤道周长
千米;(3)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阅读”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二)地球仪——经纬线怎么画?1.探究“经纬线的特点”—(1)纬线【图2—8】1.探究“经纬线的特点”—(2)经线【图2—12】2.探究“经纬度的特点”—(1)纬度【图2—8】2.探究“经纬度的特点”—高、中、低纬度的划分2.探究“经纬度的特点”—(2)经度【图2—12】学法指导(一):
纬度分布规律学法指导(二):
纬度分布规律学法指导(二):
纬度分布规律动手制作地球仪【参考教材第22页:地球仪的制作步骤】师: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形成!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人类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用图示引导分析:海边看船从远处看,就先看到高处的船桅,后看到低处的船身登高望远月食现象月食时,既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那么大地应该是圆形的。卫星照片学生结合教材回答:63714万5.1亿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所以说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学生结合【图2—8】思考、回答。教师汇总,出示答案。学生结合【图2—8】思考、回答。教师汇总,出示答案。学生结合【图2—8】思考、回答。教师汇总,出示答案。学生结合【图2—8】和教材思考、回答。教师展示。学生结合【图2—12】和教材思考、回答。教师展示。学生结合【图2—8、2—12】和教材归纳、记忆。学生问:地球仪有哪些用途呢?
用“图片组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阅读”之间联系,建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知识线索。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证明“地球是圆的”问题,展示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运用“地球基本数据图”,帮学生建立地球大小的空间印象。通过“思考”提高学生阅读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的兴趣。教师用“经纬线怎么画?”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分布规律等知识点。以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使知识更系统性。通过学生探究,提高学生阅读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探究,提高学生阅读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探究,提高学生阅读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探究,提高学生阅读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本节的疑难问题,降低学生的难度,增加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小结
板书
认识地球
地球
经线与经度
形状
大小
纬线与纬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1)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4.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归纳纬(经)线的特点、纬(经)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具使用】
教材图文、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
体。
2.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平均半径
_千米,赤道周长
千米。
3..地球仪能够直观地演示


等自然现象。
4.国际上习惯用
作为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叫做

二、探究展示
(一)地球是圆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阅读图2—2、2—3、2—5,简要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2.阅读图2—6,说明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
(二)地球仪
1.经纬线怎么画?——参照图2-7、2-12,探究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项目

线

线
形状特征
长度
指示方向
相互关系
相交于
,与纬线垂直。
与赤道平行
2.怎样标经纬度?——参照图2-7、2-12,探究纬度和经度的特点。






零度线
是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
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度数的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

向东.向西各分作

符号表示
方法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
”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
”表示
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
”表示
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
”表示
半球的分界线
南北半球以
为界
东西半球以
为界
【学法点拨】
1.纬线度数的分布规律
2.经线度数的分布规律
3.东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规律总结:
西经度小于20?和东经度小于160?的在东半球,西经度大于20?和东经度大于160?的在西半球。(小东大西)
三、提升反馈: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月食现象证明了


A.地球的大小
B.地球自转方向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2.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之中,有一个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体,他就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如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3.地理活动课上,同学们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我们从简易地球仪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4万千米
C.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与赤道平行的纬线圈
D.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4.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不等长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5.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建筑物伸出,这条铜线指的是(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某标志性建筑物所在的纬度

(2)自基多出发,沿经线一直向东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基多吗?为什么?
(3)自基多出发,沿赤道一直向北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基多吗?为什么?
(4)有人说:在地球的一个地方,能盖一座四面都朝北的房子。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分析,有这样一个地方吗?
【归纳小结】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球
2.
5.1亿
6371
4万
3.地球自转与公转
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形成
4.赤道
5.本初子午线
二、探究展示:
(一)1.人类对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认识过程经历了: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等假说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科学家经过长期精密的测量,发现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证明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
(二)1.
项目

线

线
形状特征
半圆
圆圈
长度
都相等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相互关系
相交于
南、北极点
,与纬线垂直。
与赤道平行
2.






零度线
赤道是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英国格林尼治
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度数的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
90°

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

符号表示
方法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
N
”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
S
”表示
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
E
”表示
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
W
”表示
半球的分界线
南北半球以
赤道
为界
东西半球以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为界
三、提升反馈:
1.C
2.B
3.C
4.D
5.B
6.(1)0°
(2)能。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一个完整的圆圈。
(3)不能。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每条经线是个半圆,自基多出发向北只能到达北极点。
(4)有,是南极点。所有经线汇集于南极点,南极点四面都指向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