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2)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判断方向和所在的半球。
2.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判断方向和所在的半球。
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具使用】
教材图文、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由
与
相互交织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2.利用
,我们可以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3.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是
和
。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周期
,产生的现象有
、
等。
5.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周期
,产生的现象有
、
等。
二、探究展示
(二)地球仪
3.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1)地球仪的作用
阅读图2—16和教材,猜想:地球仪除了能确定地球表面某点的经纬度位置,还有什么作用?
(2)阅读图2—17、图2—18、图2—19、图2—20,认识各种经纬网地图。
图2—18圆柱投影图中,
°纬线由实际一个点而变形为一条线,因投影变形,面积扩大最明显的是
纬度地区。
图2—19地球“全家福”中,
洲变形成长条状。
图2—20“南极洲”图中,南极点向四周方向都是
。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1)阅读教材,完成“地球自转”知识表格;
地球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2)用地球仪演示,并在下列图上标画“地球自转”的方向。
(3)找出纽约在北京的
方向
【学法点拨】一般情况下,从极点看地球,纬线是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则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逐渐增大;若圆心为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南纬,数值向南极点逐渐增大。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段就是经线,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逐渐增大,西经度数值则随着地球自转方向逐渐减小。
2.地球的公转
(1)阅读教材,完成“地球公转”知识表格;
地球公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2)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方向,并在下列图上标画。
(3)说一说:北京夏季比冬季热的原因?
三、提升反馈:
读“某半球经纬网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2题。
1.判断A点的经纬度(
)
A.30°S,30°W
B.30°N,30°E
C.30°N,30°W
D.30°S,30°E
2.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4.图中A、B、C、D四地中,最先迎来日出的是(
)
A.A
B.B
C.C
D.D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乙、丙、丁四点中代表北半球夏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
。
(2)图中四个阴影区域中,位于西半球高纬度地区
。
(3)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乙
C、丙=丁
D、乙<丙
(4)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
方向
【归纳小结】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经线
纬线
2.经纬网
3.自转
公转
4.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5.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冷暖差异
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探究展示:
(二)(1)还能确定地球表面某点的半球位置,确定两点之间的方向等。
(2)90
高
南极
北
(三)
1.(1)
地球自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略(3)东北
2.地球的公转
(1)
地球公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的变化落
略
(3)北京夏季太阳高度大,白昼长,得到的太阳热量多。
三、提升反馈:
1.C
2.C
3.A
4.B
5.B
6.(1)150?E,60°N
(2)丁
(3)
D
(4)正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