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4,完成P97~98“练习二十一”第14、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熟练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各种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学情预设】这些都是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学生很容易找到学过的平面图形。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七巧板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今天复习的内容。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1.复习认识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学过的五种平面图形。
师:你是怎样分辨这些图形的?
【学情预设】学生说得可能不完整,只要能说出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就行。如:围成圆的线是圆圆的;正方形四四方方的,每条边一样长;长方形长长方方的,4条边都是直直的;平行四边形4条边都是直直的,其中一组对边是倾斜的;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辨五种平面图形,复习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整理五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熟练地区分。
(2)图形的拼组。
①拼一拼。
师: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又可以拼出什么图形?试着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一拼,教师巡视。
学生拼好后,交流展示,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成的。
【学情预设】这些活动原来都经历过,因此学生都会拼,并且拼出的图案不是唯一的。
【设计意图】通过用同样的三角形、正方形按要求拼摆,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②设计图案。
师: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拼一拼。
学生拼完后,展示学生的成果。
【学情预设】一年级的操作活动学生比较喜欢,拼出图案不难,展示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拼出这些图形的。
(3)分一分。
课件出示教科书P94第3题主题图。
①师:说一说这里的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学情预设】除了11、15、17号图形不能确定外,其余的没有问题。
②师:你认为11、15、17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三个图形是倾斜的,等等,合理就行。
师:刚才我们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
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复习分类与整理。
(1)师:要把这些图形分类,你打算怎样分?请同桌两人一起,先确定一个标准,分一分,然后把分类后的结果记录下来。
(2)同桌两人合作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这种分类学生比较熟悉,会从颜色和形状两个角度去分类。
(3)汇报交流。
(4)师:自己定一个标准,把上面的卡片分成两类。学生分完后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按自选标准分类有一定难度,只要能说出道理即可。如可以按红色和非红色分为两类,可以按正方形和非正方形分为两类,也可以按由直边组成的图形和由曲边组成的图形分为两类。
教师板书:分类——按标准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系统复习分类与整理的知识,同时又是对平面图形的再认识。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1.完成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第14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
(2)师:一共有多少个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
预设2: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
师:观察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统计表中各类图形的数量之和与题目中所给出的图形总数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让学生感受统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的总数是相等的。为今后统计的学习作铺垫。
2.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重点巩固学生对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理解,同时结合分析数据、回答问题的内容,使学生直观感受统计图、统计表在整理、分析数据方面各自的优势,感受统计图、统计表的价值,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全课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平行四行形
分类——按标准分类
?教学反思
本节课巧妙地将图形的认识和分类整理融合在一起,注意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在分类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各种图形,区分各种图形,不同的图形为学生分类整理提供标准和依据,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识。整节课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在分类统计时,少数同学容易遗漏。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注意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18
总复习
单元集体备课
教科书利用建立“成长小档案”的形式,对本学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有趣的事情进行回顾。
数学知识的复习与整理包括用4幅图呈现的5部分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认识平面图形;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直观复习加、减法的算理;二是将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结合实例复习学过的计算方法;四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人民币的复习,既要学会辨认,又要会进行换算和简单的计算。对认识平面图形的复习,不但要学会辨认,还要会描述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对分类与整理的复习,重在经历过程,感受分类与整理的必要性,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表达整理的结果。
100以内的数的复习。学生经过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数的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这部分内容重点是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百数表、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中,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出怎样计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对于平面图形的复习,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能辨认这些图形就行。
1.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对数及其运算的认识。在拼摆的操作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分类与整理中感受其价值。
2.在复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领悟方法,促进思维。例如,对于一些数的复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质疑、多提问题,争取所有学生在每节课上均有收益。
3.复习时要从重视记忆转向重视思维。改变过去复习课教学只重视知识、结论的记忆和归纳的做法。在复习时把重点放在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上,使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第1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2~93,完成P95“练习二十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1.回顾梳理。
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学情预设】本学期学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又比较小,自主梳理时思路比较乱,可以以教科书为依据进行整理,说出本学期的知识点即可。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
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分步呈现P92的主题图。
2.揭示课题。
上面就是我们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开始复习这些知识,首先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尝试自主梳理,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内容。
二、建构新百数表,复习整理
课件出示P93第1题“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独立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
(1)“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
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
师:观察“新”“旧”两个百数表,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如左边的100个数是0~99,右边的100个数是1~100;左边的是从0开始,右边的是从1开始。
(2)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学情预设】“新”百数表的规律与“旧”百数表的规律差不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的规律合理就行。
教师板书:“新”百数表与“旧”百数表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93第1题(3)(4)题,然后汇报展示。
【学情预设】学生前面做过多次训练,根据表格完成没有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93第1题(5)(6)题,然后交流订正。
【学情预设】第(5)题是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第(6)题是复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时要注意解答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以“新”百数表的建构和探究过程为主线,通过6个问题,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计算结构化、系统化,既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过程的探究性、深刻性、趣味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
完成教科书P95“练习二十一”第1~6题,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学情预设】第1~3题是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综合练习,第4~6题是关于“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不同形式的练习,都是基础练习,学生比较熟悉,都能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错误归因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分类与统计,从而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错误进行重点练、反复练,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新”百数表与“旧”百数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复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复习时,以“新”百数表为载体,将这两部分知识整合。首先让学生自主建构“新”百数表,然后在“新”“旧”对比中探究“新”规律,最后充分利用“新”“旧”百数表进行练习。整节课复习完成较好,但细节知识的处理要加强。
?作业设计
三、
,○
“>”“<”
“=”。
47+5○47-5
15+50○15+5
89-9○89-6
32+9○9+32
77-40○77-4
54+20○54+30
参考答案
三、>
>
<
=
<
<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从整体入手,粗线条归纳本学期知识。
【教学提示】
给学生时间自主建构“新”百数表。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1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和找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6~97“练习二十一”第9~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互化,会比较不同价格的大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超市货架。
师:请看大屏幕,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知道各种商品的标价以及这些商品是有规律地摆放的。
2.揭示课题。
师:这里面有我们认识的人民币,还有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人民币的知识和找规律的相关内容。(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和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唤醒学生的知识记忆,引入今天所要整理和复习的内容。
二、以题为例,梳理复习
1.复习人民币的知识。
师: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和同桌交流一下。
根据学生交流逐一复习。
(1)复习人民币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师:我们学过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是怎样的?
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板书: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10角=1元10分=1角100分=1元
②独立完成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一”第9题,完成后订正。
【学情预设】此题是常规题目,比较熟悉,完成没有问题。
(2)简单的计算。
课件出示习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同桌之间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情预设】这是日常生活中关于购物的问题,计算比较简单。
(3)师:简单的人民币计算要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人民币加、减,元和元、角和角即相同单位之间相加、减。
【设计意图】设计关于人民币的换算和购物问题,在具体的练习中整理和复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重点强化了人民币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2.复习找规律的知识。
(1)完成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一”第11题。
①师: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解答此题?
【学情预设】先找出珠子的排列规律。
②尝试独立解决。
③完成后全班交流汇报。
师:你是怎样解决的?
【学情预设】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能够表达清楚就行。引导学生说出:先要观察珠子摆放的规律,然后按照规律把遮住的珠子画出来,最后再分别数出遮住的珠子中黄珠子和蓝珠子的个数,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找规律解决问题的题目,重在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2)完成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第1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教师订正结果。
【学情预设】这是学生熟悉的形式,包括等差数列和数组中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通过找数列和数组的规律,巩固了找规律的相关知识。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一”第10题。
(1)第(1)(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第(3)小题引导学生先读题。
①师:“至少”是什么意思?举例说一说。
【学情预设】“至少”的意思比较抽象,通过让学生举大量例子自己总结出“至少”的含义。
②学生独立解决。
【学情预设】最便宜的两样东西是固体胶和橡皮,要花1+2=3(元)。
(3)第(4)小题可以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完成。
【学情预设】此小题为拓展题,教师可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一种新的问题形式,重在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完成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第13题。
(1)师:要填出空格中的数,先怎么办?
【学情预设】先找规律。
(2)寻找规律。
师:横着观察,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什么规律?竖着观察,第一列有什么规律?
【学情预设】观察表格不难发现,横着观察,从左往右,每行的数依次多6。竖着观察,每列的数都依次多10,而且个位上的数都一样。
(3)运用规律。
师:根据前面发现的规律独立完成此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结合数的认识进行找规律的综合练习,既巩固了找规律的相关知识,又加深了对数的认识,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数感。
四、全课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和找规律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0角=1元
10分=1角
100分=1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练习题为载体,复习和整理人民币的知识和找规律的相关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了练习题,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既回忆了知识,同时又达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整节课学生完成较好,课堂效果甚佳。
?作业设计
二、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019·福建漳浦县)用一张
可以换(
)张
。
①
2
②
10
③
5
2.(2019·湖北鄂州)2张1元,4张5角,组成(
)。
①
3元
②
4元
③
4元5角
参考答案
二、1.
①
2.
②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此题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1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6~99“练习二十一”第7、8、16、17、18、19、2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完成教科书P96“练习二十一”第7、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学情预设】这两道题都具有完整的结构(两个信息、一个问题),学生比较熟悉,能够迅速完成。
(2)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可以小组内和同学交流。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方面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解决问题的基本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提取信息、分析数量之间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揭示课题。
师:这一学期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以题为例,梳理复习
1.完成教科书P98“练习二十一”第16题。
(1)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完整地说出题目的意思就行。
(2)独立完成。
(3)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从一共折的58只纸鹤中去掉二组折的30只,剩下就是一组折的。
教师板书: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对“另一个加数”的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完成教科书P99“练习二十一”第17题。
(1)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有7个小孩和25个大人,还有3个救生员。
(2)师:求游泳池里的大人比小孩多多少人,需要知道什么?
【学情预设】需要知道大人和小孩各有多少人。
师:“3个救生员”这个条件有用吗?为什么是多余条件?
【学情预设】3个救生员在岸上,所以“游泳池里的大人”不含3个救生员。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训练解决有多余条件的问题,强化学生从图意和问题两个方面理解问题,感悟数量之间的关系。
3.完成教科书P99“练习二十一”第19题。
(1)指名读题并大致解读题意。
(2)师:“一共可以装满几盒”是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能装几盒就装几盒,直到不能再装满一盒为止。
(3)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8+8+8+8+8+8=48(个),剩2个,可以装满6盒。
预设2:50-8-8-8-8-8-8=2(个),剩2个,可以装满6盒。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可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减去相同数的方法计算,为今后学习乘法、除法做好准备。
4.完成教科书P99“练习二十一”第2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此题是一道逆序、开放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可以按顺序罗列,也可以先选定一个数,利用“尝试——调整”的策略,学生的方法合理就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
三、巩固深化
1.独立完成教科书P99“练习二十一”第18题,然后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教师适时指导订正。
【设计意图】设计相应解决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
用减法解决。
按顺序罗列,“尝试——调整”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50-8-8-8-8-8-8=2
8+8+8+8+8+8=48
口答:可以装满8盒。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贯穿了整册教科书,无论是数的认识、计算,还是分类整理,都有相应的解决问题,所以对于一般的图文呈现的问题,学生都能直接列式解答。在教学中,要规范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先要收集信息、理解题意、分析问题,再选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
一、
元元要再跳多少下就和才才一样多?
三、
(1)
41
,
20,
9
,
?
五、
。
1.小聪有15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样?把它们圈出来。
2.
比便宜多少钱?
3.买3副和1个应付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75-60=15(下)
三、41-9=32(名)
五、1.
2.26-6=20(元)
3.9+9+9+9+9+9=54(元)
54+8=62(元)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复习时要注意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步骤,不能仅仅关注结果。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