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拓展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拓展阅读(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0 10:1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1课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春天来敲门
厉彦林
①沉睡一冬,季节忘记带钥匙,敲起春天的门环。门刚被推开一条缝儿,春天就踮着脚尖,顽皮活泼地踏进门槛。金黄的连翘花早早开口:“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②2018年春节前立春,“春脖子长”,北方大地缺雪少雨,冬天早已失去威风。最早敲春天门的是风,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叩动人心弦。开门一看,春光已经行走在村庄田野上。春风从袖筒、裤腿里钻进来,柔柔地触摸着我们。人们开始祭春、咬春、鞭春、踏春、忙春、颂春。脸膛红扑扑的孩童奔跑着、雀跃着,农人犁耙和良种下地,在家的主人唤鸡狗、赶鹅鸭,好一幅质朴温馨的中国乡村风景画。
③大地上的植物开始苏醒,山冈原野到处闪动着春天顽皮的身影。杏树、桃树、梨树听到温暖的敲门声,忙着吐露新嫩与鲜美的花蕾。“春到人间万物鲜”,荠菜醒来,萌发簇簇新绿,被村姑村妇灵巧的手,一棵棵采摘进竹提篮。荠菜、马兰、山蕨、水芹、苦菜、香椿、马齿苋等各种野菜,为餐桌增添鲜嫩与清香。最开心的当数孩子,折一截柳枝,轻轻拧动,抽出雪白的茎,用剥下来的嫩皮做成筒状的柳笛,吹响阔别一冬的恣肆,声音悠扬。街头巷尾弥漫着春草和小米粥缕缕的清香。
④动物伴随春天的脚步活泼起来。温暖的阳光下,蜂蝶抖动翅膀溅飞淡淡的草香花香;大红公鸡站在麦秸垛上引颈高唱;黄鹂鸟站在树杈上欢鸣;黑白相间的燕子,一会儿衔着春泥,拖儿携女栖落在老屋木梁上的燕窝,一会儿又在街巷和村边麦田上自由地飞翔。春江水暖鸭先知,你看,那河畔的鸭群,第一只先抖起翅膀,贴着水面腾飞,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湖面上划出层层涟漪。
⑤松软的大地滚过悠远而沉闷的春雷声,土地温煦而松软。春风吹在脸颊上,痒痒的,舒服极了。抬头看看天空,雾霾已经不见影踪,飘逸的白云点缀着蓝天。深深吸一口早春的空气,顿感周身充满青春活力。春雨后的沂蒙大地一片繁忙,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唱出渴望丰收的满腔热情和厚重底气。结伴劳作的人眯缝着眼,看晨雾冉冉飘向空中,侧耳聆听冰消雪融的声音,分明听懂了大地急促的心跳。
⑥咚、咚、咚……乡村回响着春天持续的敲门声,新时代的鼓点回荡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春天的敲门声中,英俊挺拔的白杨树举起绿叶片“哗哗”鼓掌,簇簇花朵张开嘴巴齐声喝彩,温暖的阳光洒下来,松软的大地萌发着彩色的笑容与希望。
(有删改)
1.
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哪些事物?体现了春天怎样的特点?(4分)
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最早敲春天门的是风,轻轻地,悄悄地,春天淡粉浅黛,袅袅婷婷走来,叩动人心弦。
3.
以“春天来敲门”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
4.
本文与朱自清的散文《春》十分相似,除了写景,也有抒情,请你结合文章说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1.
【答案示例】作者描写了柔和的春风、苏醒的植物、活泼起来的动物、觅菜的村姑村妇游戏的孩子以及劳作的人民。(2分)体现了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充满欢乐的特点。(2分)
2.
【答案示例】“轻轻地”“悄悄地”两个叠词连用,充分表现了春风和煦温柔、调皮可爱的特点。(2分)
3.
【答案示例】交代了文章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初春之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作者对春天勃勃生机的赞美;与文章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每点1分)
4.
【答案示例】作者描写了春天“敲开门”后的一系列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面对春天的欣喜之情;(2分)极尽笔力写春天带来的希望,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2分)
第2课
济南的冬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
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
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有删改)
1.第①段说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又说“不无相似之点”。这相同点与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4分)
2.下面的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到了秋天,
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
3.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先用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4.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结合对本文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准确的语言,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3分)
1.【答案示例】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2分)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比青岛冷。(2分)
2.【答案示例】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小山的色彩美,(1分)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小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
3.【答案示例】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3分)
4.【答案示例】春风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轻轻地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3分)
第3课
雨的四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①酷暑季节,三伏天,一连多日的太阳都是炽热白亮,路上冒烟,土地龟裂,我开始祈求福佑:来吧雨,来吧雨。日复一日,这种默默的祈祷好似生命的节奏和歌吟,一遍遍重复与循环。
②这一天下午,我出门收回晾晒的衣物,高举双手,从晾晒绳上取衣物的同时,我的祈求依然在无声地重复。忽然,一滴雨,一滴明晰的、圆圆的、大大的雨珠子,不偏不倚滴在了我的指头上。雨的凉意,从我的指尖,闪电一般掠过我的身体,顿时掠走了多日的炎热,答复了我内心的祈求,我真是惊喜万分。穹隆如此高远,天空如此广袤,这第一滴雨,是怎么从飘动的雨云里,准确落上我的指尖的呢?这是一个奇迹。或者说,我宁愿把这第一滴雨当作一个奇迹。我赶紧跑回家,进门就满脸喜色地向家人宣布:“下雨了!”
③没有人相信真的下雨了。大家似乎不太在意我喜滋滋的宣称,似乎也理解和体谅一个人在连日的炎热干燥中产生对雨的憧憬和幻觉。我自己依然喜滋滋的。我立在门口,望着外面,心里的祈求继续悄悄歌吟。静静的一刻过去了。雨的声音来了,十分响亮和明确地来了。凉爽的雨幕就像是我召唤而来的精灵,真实地由远及近,终于全面展现。
④你怎么知道下雨了?大家看我的神态,分明是这样问我,致使我十分得意。我笑而不答。我要为那第一滴敲醒我的雨珠保密,为我自己对雨的祈求和雨的呼应保密。我和家人跑到雨中,尽情淋雨,踩水,顽皮孩童一般,难得的调皮和兴奋。
⑤我深信,普天之下,一定不会是我一个人接受上天的恩赐,第一滴雨不仅仅只给我一个人。然而,我也深信,更重要的还有个人情怀,你得对大自然保持你的敏感,你得怀有一份眷恋与共生的真心,去发现那第一滴雨,才会获得真真的清凉与感激。人们现在是越来越依赖机器了。冬夏是空调的,眼睛是电视机的,双手是电脑的,双腿是小车的。过多地依赖机器使得人类是这样懒惰,苍白乏力,无聊和无趣。
⑥同样还是雨,也有下得山呼海啸,泛滥成灾的。武汉夏季的雨,的确是我这半辈子在其他地方没有见过的暴烈。那是一种没日没夜没头没脑的猛抽,气势惊人,打得天下万物东倒西歪千疮百孔。乌云压城,电闪雷鸣,飞机停飞,高速公路关闭,道路沉没,漩涡翻滚,大树小树连根拔了,竹林成片倒下,户外成了无人的世界。电也忽然停了。惊雷横空出世,偏偏滚到你脚下炸响,同时一道耀眼强光吞噬你的全部视觉,我胆战心惊。每次在这样的雨中,我都是胆战心惊。我关紧门窗,坐在阴晦的屋子里,透过窗户玻璃与大雨面对,脑子一片空茫,唯有肃穆的敬畏。我总是觉得这样的暴雨完全是脱缰野马,似乎正在带来更可怕的事物。什么更可怕的事物呢?我却不知。我无法知道,无法猜度,甚至无法想象,我只有敬畏。正是这种神秘莫测的暴雨,让我一再地经历害怕和敬畏:作为一个人,不管你是谁,都不要没有惧怕,都不要过分嚣张,你不过就是一个大有局限的肉身凡胎而已!
⑦雨就是这样的一种自然的奇迹:一边灌溉我们,一边淹没我们;一面润物无声,一面雷霆万钧;有时候是天堂,有时候是地狱。多少次,面对雨,我直接地经历着升华与坠落,愉悦与恐惧,安详与躁动,感恩与畏惧。
(有删改)
1.请仔细阅读①—④段,从中选取描写“我”心理的关键词填入下面的横线处。(2分)
祈祷→
→满脸喜色→
→得意、兴奋
2.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⑤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3.从第⑥段画线句子中,选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或短语进行批注。(4分)
4.
作者曾说:只要有电,我们按下开关,空调也可以给予我们凉爽,但是空调的凉爽不是大自然的奇迹。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对于作者来说雨是“一种自然的奇迹”。(4分)
1.【答案示例】惊喜万分
喜滋滋(每空1分)
2.【答案示例】人类体温的调节靠空调,娱乐和工作则靠电视、电脑,出行以车代步。(2分)作者用这种幽默的说法讽刺了人类过分依赖机器,而不能对自然保持敏感,使得自己变得无聊乏味。(2分)
3.【答案示例】示例一
没日没夜没头没脑。批注:“没”指没有,连续的四个“没”字让人感觉到雨下的时间之长,没有片刻停歇,下得大、下得疯狂。(4分)
示例二
猛抽。批注:“抽”作为动词时一般指用鞭子打,用“猛抽”这样的词来形容雨,让人感觉雨就像鞭子,可见雨的力量之大,表现了雨势的强劲和暴烈。(4分)
4.【答案示例】雨是自然的产物,它滋润世间万物,又以不羁的个性在宇宙间穿行。(1分)作者在酷暑中祈祷雨的来临,第一滴雨和她奇迹般相遇;作者在暴雨中以敬畏之情注视雨,神秘莫测的雨让她对自然更加敬畏。(2分)而空调只是人类创造的工具,它无法与自然相提并论。作者认为人类要敬畏自然,尊重奇迹。(1分)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3分)
2.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首小令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答案示例】不好,(1分)因为“瘦马”是以马之瘦衬托人之瘦(衬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骏马”则显示出马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神抖擞),“瘦马”更符合作品的意境。(2分)
2.【答案示例】这句话是说写景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寄情于物)。(1分)如这首小令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景语”,表达了游子孤寂、凄苦、愁楚的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