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第3课
土地改革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2.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3.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4.耕者有其田,以安身立命,凝聚着两千多年来中国农民的热望。1950年,开始了触及“农之根本”,乃至“国之根本”的大动作。这里的“动作”是指
A.土地改革开始
B.“大跃进”开始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
D.人民公社化开始
5.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由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一届人大胜利召开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6.到1952年底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对于这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土地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7.建国初期,中国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是在什么事件完成之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8.“耕者有其田”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夙愿,真正实现这一愿望的是始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而伴随这部法律文献诞生的是
A.1950开始的土地改革
B.1953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中国人民第二个梦想实现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共同纲领》颁布
C.新中国成立
D.文化大革命结束
10.“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
)
A.性质
B.背景
C.内容
D.影响
11.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权益,你认为这次改革获得的最重要的土地权益是
A.土地经营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管理权
D.土地所有权
13.1952年让广大农民产生“幸福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二、材料分析题
14.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的感悟。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1)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
(2)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
(3)设计的调查提纲事先要交给受访问者,请你帮助提出两个问题。注意不能脱离主题。
(4)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
(5)通过此次调查,对土地改革应该有哪些感悟?
参考答案
1.D
土地改革是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有建立土地公有制,故选D。
2.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A不符合题意;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完成统一,B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C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一百多年来被奴役被屈辱的历史,D不符合题意。由此可见,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土地制度下,地主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压迫农民,农民虽终年辛勤劳动,但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因此,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4.A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A。
5.C
根据题干信息“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更加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让毛泽东高兴的是土地改革的完成。选项C符合题意;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A排除;1954年,一届人大胜利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排除;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D排除。故选C。
6.D
1950年我国开始土地改革。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故D项正确。A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意义,排除;B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排除;土地改革废除的是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不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土地制度。排除C。故选D。
7.C
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士地的主人,故C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不是在建国初期,所以A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与题干无关,所以B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与题干无关,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A
9.A
依据题干信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第二个梦想实现的标志是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C项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排除;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A。
10.B
依据材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描述的是土地改革前中国土地分配状况,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国进行了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1.C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开始。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它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的和平环境,也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排除A,C符合题意;抗美援朝不能肃清国外反动势力,也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无关,排除BD。故选C。
12.D
根据“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权益”可知,改革获得的最重要的土地权益是土地所有权,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3.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符合题意;1953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开始走上了集体化道路,B排除;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农民停产闹革命,C排除;1978年开始农村实行“大包干”,D排除。故选择A。
14.(1)农村,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
(2)人物访谈”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
(3)答案开放,只是切合题意即可.如:土改时,家里分得了多少地?是如何分地的?土改前后,家里生活有了哪些改变?等等.
(4)一定要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提示:可以谈土改原因或土改的影响等.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农村。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物访谈”更适合访谈对象;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当场访问,更能明白事情得经过,更符合实际。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有:土改时,家里分得了多少地?是如何分地的?土改前后,家里生活有了哪些改变?你对土改的问题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要是有建议九更好了,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国家。国家会理解的。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为人民谋福利了。是正确的,支持的。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土地改革后,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新中国政权进一步巩固。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