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六年级地理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选出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每小题2分。
1.
有关阿拉伯人传统服饰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头巾、长袍可以挡风沙对身体的袭击B.宽松的白色长袍能很好地透气
C.
白色长袍能反射阳光
D.
头戴头巾、身穿长袍与当地炎热的气候不协调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对外开放,读鸟巢附近交通图,完成2~3题。
2.国玉酒店位于汇宾大厦的
方向
A.
东南
B.东北
C.
西南
D.西北
3.若奥体中心到鸟巢入口a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
奥体中心到鸟巢入口a的实地距离是
A.810米
B.81000米
C.81千米
D.81000千米
4.下列地图图幅大小相等,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泰安市政区图
B.山东省政区图
C.中国政区图
D.世界政区图
5.下列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6.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点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世界的大洲中,有的“完全”连在一起,有的“手拉手”,有的被海峡分开。读各大洲的轮廓图,完成7~11题。
7.图中有两个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做亚欧大陆。这两个大洲是
A.①②???
?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8.下列各大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B.②和③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C.④和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D.③和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9.图中五大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0.
图中五大洲临北冰洋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⑤????
?D.③④⑤?
11.图中五大洲被赤道、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下列甲、乙、丙三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的海拔是800米
B.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500米
C.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700米
D.
丙地的海拔是-200米
13.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B.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高
D.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读等高线图,完成14~15题。
14.某班学生计划分成四个登山活动小组,目标是图中所示的山峰,沿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方向进行攀登。其中一组想沿坡度较陡的山谷攀登,其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该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是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16.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
B.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最后消失
C.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
D.南极大陆发现丰富的煤、铁矿
17.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发生的现象是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③
18.读图,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C.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D.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19.某同学编写了一段顺口溜﹣﹣“高纬高山①,沙漠
内陆②,雨林湿又③,人们定居难”,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的是
A.①旱、②寒、③热
B.①寒、②旱、③热
C.①热、②旱、③寒
D.①寒、②热、③旱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首要的问题,读甲、乙图,完成20~21题。
20.图甲反映的人口现象是
A.数量过多
B.城市人口比乡村人口多
C.增长过快
D.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21.图乙反映近20年来我国人口
A.总量不断减少
B.总量增加一倍
C.增长速度减慢
D.增长速度加快
22.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近年来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居民就业困难
B.国防兵力充足
C.劳动力短缺
D.居住条件较差
23.
世界人种划分的依据是
A.语言、文字
B.宗教信仰
C.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D.社会制度
24.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A.亚洲的东部
B.非洲的北部
C.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D.非洲中部、南部
25.
关于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D.基督教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26.有关人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种与肤色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深
B.非洲黑色人种头发卷曲与非洲的沙漠无关
C.
北欧人鼻梁细高,利于夏季散热
D.
黑色人种肤色黝黑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有关
27.阿拉伯语主要流行于
①西亚
②欧洲南部
③北非
④非洲南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8.属于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的是
①俄语
②法语
③汉语
④印度语
⑤英语
⑥西班牙语
⑦阿拉伯语
⑧日语⑨葡萄牙语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⑦
C.
②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⑨
29.下列聚落在湿热气候环境中形成的是
A
B
C
D
30.以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将古代建筑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
B.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C.接待尽可能多的游客参观,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D.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的人数
第Ⅱ卷
(综合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四页,用钢笔或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2.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1.
读图经纬网图,回答问题(8分)。
(1)写出下列各点的地理坐标。
A
,B
,
C
。
(2)同时位于东半球、南半球的是
。
(3)能够与图中180°经线组合成一个经线圈的是
。
(4)A、B、C三点中,属于中纬度的是
。(填字母)
(5)A、B、C三点中,位于南极圈以南的是
。(填字母)
(6)图中既位于西半球、又属于东经度的范围是(
)
A.140°E向东至180°
??B.140°W向东至180°??
C.160°E向东至180°?
?D.160°W向西至180°
32.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6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B
,
C
,
E
。
(2)赵庄在周庄的
方向。
(3)若准备在此山区修建一座水库,一水库大坝的最佳位置应在
(D/F)处。
(4)若坝高设计为120米,赵村是否需要移民?
,理由是
。
33.
读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回答问题(6分)。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时针方向转动。
(2)图示时刻,北京正好处于
半球(昼∕夜)。
(3)甲、乙两区域中,面积较大的是______,纬度较高的是
。
(4)下列现象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①昼夜更替
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③
四季的冷暖差异
④昼夜长短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4.读“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
及“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6分)。
甲
乙
(1)陆地上高俊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太平洋沿岸的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
西北部的山脉带,B是世界上最雄伟的
山脉。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
拼合而成的。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板块(填名称)。
(3)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
地带。
(4)以下不同场所的躲避地震方法,错误的是???
。
A.在教室里,可躲避在结实的书桌下或墙角下
B.在室外,可躲避在高大建筑物边
C.在商场,可躲避在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
D.在影剧院、体育馆,可躲避在结实排椅下
35.
某实验中学组织的“发现号”社团在学习了世界的居民一章后,贝贝收集了一些资料来研究世界的人口、宗教等问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帮助他完成研究性学习(7分)。
甲
乙
(1)贝贝发现世界的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你认为能否采用人为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为什么?
。
(2)
是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读乙图,
①—⑥中属于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填序号)。
(3)观察比较:乙图①、②、③中,伊斯兰教分布相对集中的是
(填序号),该宗教的建筑物对应甲图中的
(填字母)。
(4)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预计未来4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有
(至少1点)。
36.
某学校六年级利用暑假组织了一次“红色之旅”和“自然生态之旅”实践活动,读图回答问题(7分)。
(l)出发前同学们认真研究地图,发现村庄甲、乙、丙、丁分布很有规律,请描述其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2)从学校出发,朝
方向很快到达丙村。图中小河的大致流向是
。
(3)到达实践基地考察后,同学们实地测量并绘制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他们发现实践基地的地表形态为
。
(4)返校后,同学们分两组,结合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一组:甲、乙、丙、丁四村需要合村并点,最佳的位置应选择在
村,你的理由:
。
二组:考察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据此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这里曾是
(海洋∕陆地)。这里曾是海洋
六年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A
A
A
D
D
D
D
C
B
B
B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A
B
D
C
C
C
D
D
D
B
B
B
D
第Ⅱ卷
(综合题
共40分)
31.
(8分)(1)150°E,20°S
180°,80°S
150°W,50°S
(2)
A
(3)0°经线
(4)C
(5)
B
(6)
C
32.
(6分)(1)山脊
鞍部
陡崖
(2)西北
(3)
D
(4)需要,理由合理即可得1分
33.
(6分)(1)自西向东
顺
(2)昼
(3)乙
甲
(4)D
34.
(6分)(1)非洲
喜马拉雅(2)板块
太平洋(3)交界
(4)B
35.
(7分)(1)不可以(不能),1分。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各地的自然传条件、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差异很大;意思相近分析合理得1分
(2)人口密度
①②④
(3)
③
B
(4)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气污染,环境恶化等,答出1点即可得1分。
36.
(7分)(1)沿河流分布
(2)东南
东北向西南
(3)陡崖
(4)乙
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
海洋
PAGE
六年级地理期末试题
第
9
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