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6-08 20:3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地形图的判读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藏族人收留了他们,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这些“蝴蝶”图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五岳独尊——泰山(十八盘)
泰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发挥一下你的想象:

等高线地形图”如何绘制的呢?
海拔
相对高度
甲地海拔
米,乙地海拔
米。
海拔
相对高度
1500
500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某兴趣小组从山脚到山顶测量的泰山高度只有1400米,这是怎么回事?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山体模型
等高线地形图
感知等高线地形图
B
A
C
20
10
30
40
50
制作山体模型
描绘等高线
切割山体模型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D
E
等高线的性质1: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1.读图说出①点的海拔。

2.计算①②两点的相对高度。

3.读图说出③点的海拔。________米
4.估算山顶甲处的海拔范围。说说你的分析思路。
挑战自我(1)
200
100
500-600米
400
等高线分布的稀疏、密集与坡度陡缓
有什么关系?
等高线稀疏

度缓
等高线密集
坡度陡


等高线地形图的性质2:密陡疏缓
我发现
我快乐
登山时,选择一条比较省力的登山路线,你会选择A、B哪条路线?

为什么?

挑战自我(2)
200
400
600
B线
B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A
C
D
E
山峰
鞍部
陡崖
山脊
山谷
山峰
E
山脊
A
B
山峰
山脊
陡崖
鞍部
山谷
认识不同的山体部位
山谷
“分水岭”
山脊
“河谷”


活动二:尝试学习
-
-
-
探究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1)表示山峰的等高线数值由内向外有什么变化规律?
(2)鞍部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陡崖处的等高线有什么特征?
(4)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注意观察等高线弯曲部位数值的变化规律)
小组合作探究:
山峰
等高线闭合,
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中间高,四周低。)
山峰
(1)表示山峰的等高线数值
由中间向四周有什么变化规律?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2)鞍部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陡崖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3)陡崖处的等高线有什么特征?
山脊山谷的判断方法
难点突破
判断
方法
等高线弯曲部分
向海拔___处凸出
为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分
向海拔___处凸出
为山谷
300
200
100
300
200
100
口诀:
低脊
高谷
(4)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相同之处?
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注意观察等高线弯曲部位数值的变化规律)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突出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突出
两个山顶之间低地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活动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甲、乙两图均有错误。甲图中间低,四周高,不表示山顶;乙图虚线表示山谷。
A
E
D
C
B






连连看
“指掌山河”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指掌山河”
1.说出数字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
2.下山时想要体验漂流,你会选择②③哪条路线?
说说你的理由。
联系生活
-
-
-
应用等高线地形图

③线
想要在河流上引水到甲地,你会选择①②哪条路线?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小小工程师
②线
要在甲地和丙地之间修建公路,你会选择③④哪条路线?
为什么?



小小工程师
③线
认部位
估高度
判坡度
——图说收获
平面:等高线地形图
20
10
30
40
50
立体:山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