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挤
油
刘宗礼
①我上小学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苦。学校是一座小土庙,破破烂烂的,冬天四面进风,学生们就常常冻了手脚。寒冷的早晨我们读着书,窗外亮亮的阳光一照,我们就急切地盼着下课了。铃声一响,学生们蜂拥而出,跑进干冷的阳光里,站在教室前,跺跺脚;脚暖了,就沿墙根一字排开,中间站个大个儿,两边人数相等,一齐往中间挤。咬牙,弓腿,喊号子,挤掉了帽子是顾不及捡的,绷断了线做的腰带,也只能硬撑着,一来二去,身体就暖和起来,甚至冒出汗来。这种游戏,我们叫挤油,天天要做的。
②那时老师并不反对我们这一活动,记得教我们数学的老师,年龄不大,个头儿不小,冬天戴一顶油乎乎的破军帽,帽檐皱皱巴巴。他教我们学小数时,把0.24读成零点二十四,是过了一天又让我们读作零点二四的。他常靠墙根一站,两手向自己一挥,“来”,学生们便一拥而上,好像总是挤不动他,上课铃一响,他猛地抽身而去,学生们便倒成一片。
③语文老师是上了年纪的,姓余,面黑,不苟言笑,据说私塾底子深厚。他当然不挤油了,他总是提前走进教室,写一些成语要我们抄背,诸如“爱屋及乌”“入木三分”之类。开课前总先提问题,我们最怕的就是头十分钟,回答不出来,他就会拿眼瞪着你,半天说一句:“挤油的劲呢?站着!”
④那时学生穿的小袄都是自家纺的棉布做的,粗糙,易坏,在凹凸不平的黄土墙上磨不多久,就会露出黑黄的棉絮,回家总少不了挨骂:“又在墙上磨痒痒了。”呵斥好像并没有减少了挤油的次数,孩子快乐起来的时候,什么都敢忘记。
⑤这是我童年时代最有趣的游戏。
(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画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分)
2.选文中的两位老师各有哪些性格特点?
(4分)
(1)数学老师:
(2)语文老师:
3.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咬牙,弓腿,喊号子,挤掉了帽子是顾不及捡的,绷断了线做的腰带,也只能硬撑着。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挤油》[JP3]中也说“日子过得很苦”,但我们读后却感到鲁迅、刘宗礼的童年是那样丰富多彩、兴味盎然,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快乐?
(3分)
1.【答案示例】
画线部分属于环境描写。(1分)
写出了童年生活的艰苦,为下文写挤油做铺垫。(2分)
【解题思路】
画线句是对学校环境的描写,由“破破烂烂”“四面进风”可知学校环境艰苦。
结合下文内容可知,写学校冬天的寒冷也为写同学们玩挤油取暖的游戏做了铺垫。
2.【答案示例】
(1)平易近人,有一颗童心,知错能改。
(2分)(2)严厉,不苟言笑,教学认真。
(2
分)
【解题思路】
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如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等,分析人物性格。如写数学老师和学生们一起玩游戏,体现了他有童心,平易近人。语文老师“拿眼瞪着你”体现了他的严厉。
3.【答案示例】
运用一系列动词,详细清楚地描写了“挤油”的具体过程。(1分)表现了那时候的孩子们对“挤油”这种游戏的喜爱,体现了儿时游戏的快乐(或对童年生活的怀念)。(2分)
【解题思路】
加点词是一系列动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4.【答案示例】
童年的他们无忧无虑,纯真简单,(1分)能够自由自在地拥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1分)有纯真简单的玩伴,有快乐有趣的游戏。(1分)
【解题思路】
结合两文的文章内容分析原因即可。童年的鲁迅在百草园中找到了无限的乐趣,童年的刘宗礼也在游戏中得到了无穷的快乐。童年的他们纯真简单、无忧无虑。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7分)
黄裙子,绿帕子
丁立梅
①十五年前教的学生搞同学聚会,邀请当年的老师去,我也是被邀请的老师之一。
②十五年,花开过十五季,又落过十五季。迎来送往,我几乎忘掉了他们所有人,然而在他们的记忆里,我却鲜活地存在着。
③他们说:“老师,你那时好年轻呀,顶喜欢穿长裙。我们记得你有一条鹅黄色的裙子,真是靓极了。”
④他们说:“老师,我们那时最盼上你的课,最喜欢看到你。你不像别的老师那么正统威严,你的黄裙子特别,你走路特别,你讲课特别,你爱笑,又可爱又漂亮。”
⑤他们说:“老师,当年,你还教过我们唱歌呢,满眼的灰色之中,你是唯一的亮色,简直是光芒四射啊。”
⑥他们后来再形容我,用得最多的词居然都是:光芒四射。
⑦我听得汗流浃背,是绝对意外的那种吃惊和惶恐。可他们一脸真诚,一个个拥到我的身边,争相跟我说着当年的事,完全不像开玩笑。
⑧回家,我迫不及待地翻出十五年前的照片。照片上,我就是一个普通女子,圆脸、短发,还稍稍有点胖。可是,脸上的笑容,却似青荷上的露珠,那么透明,那么纯净。
⑨老师的魅力,不在于容貌,更多的,是缘于内心所散发出的好意。
⑩我记忆里也有这样的一个人。小学六年级,学期中途,她突然来代我们的数学课。我们那时是顶头疼数学的。原先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是个中年男人,脸上整天不见一丝笑容。即便外面刮再大的风,他也是水波不兴,严谨得像个老古董。
?
她来,却让我们都爱上了数学课。她十八九岁,中等个子,皮肤黑里透红,长发在脑后用一条绿色的帕子松松地绾着。像极了田埂边的一朵小野花,天地阔大,她就那么随意地开着。她走路都连蹦带跳的,跟只欢快的鸟儿似的。第一次登上讲台,她脸红,半天说不出话来,只轻咬住嘴唇,望着我们笑。那样子,活脱是个邻家大姐姐,全无半点儿老师的威严。我们一下子喜欢上了她,有新奇,更多的,却是亲切。
?
记不得她的课上得怎么样,只记得,每到要上数学课,我们就早早拿出数学书,脖子伸得老长,朝着窗外看,盼着她早点来。我们爱她脸上的笑容,爱她的一蹦一跳,爱她脑后的绿帕子。她多像一个春天啊,在我们年少的心里,种出一片绿来。她偶尔也惩罚不听话的孩子,却从不呵斥,只伸出食指和中指,在那孩子头上轻轻一弹,看着那孩子笑道:“你好调皮呀。”那被她手指弹中的孩子,脸上就红上一红,也跟着不好意思地笑了。于是,我们便都笑起来。我们的作业若完成得好,她会奖励我们,做游戏,或是唱歌……这些,又都是我们顶喜欢的。
?
然而学期未结束,却又换回原来那个严谨的男老师,她得走了。她走时,我们都跟去大门口相送,恋恋不舍。我们看着她和她脑后的绿帕子,一点一点远去,直至完全消失不见。天地真静啊,我们感到了悲伤。那悲伤,好些天,都不曾散去。
(有删改)
1.文中写到的三位老师分别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
2.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⑨段的作用。(4分)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简要赏析。(6分)
(1)可是,脸上的笑容,却似青荷上的露珠,那么透明,那么纯净。(从修辞的角度赏析)(3分)
(2)第一次登上讲台,她脸红,半天说不出话来,只轻咬住嘴唇,望着我们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3分)
4.本文的标题很有特点,请你品味它的妙处。(4分)
1.【答案示例】
“我”:活泼,爱笑,开朗。男数学老师:不苟言笑,古板。女代课老师:亲切,温柔善良。(共3分,每点
1分)
【解题思路】
阅读全文,由③—⑤段中的“你爱笑,又可爱又漂亮”“满眼的灰色之中……简直是光芒四射啊”等,可知“我”活泼、爱笑、开朗。由第⑩段中的“脸上整天……水波不兴”,可知男数学老师不苟言笑、严谨古板。由第段中的“像极了田埂边……随意地开着”“活脱……却是亲切”,可知女代课老师亲切;由第段中的“她偶尔也惩罚……‘你好调皮呀’”,可知她温柔善良。
2.【答案示例】
内容上:说明老师的魅力不在于外形,而在于内心对学生的热爱;揭示并突出文章的主旨。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过渡)。(共4分。“内容上”的作用2分,“结构上”的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
从全文来看,该段是过渡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该句又是本文的中心句,有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3.【答案示例】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当年“我”脸上的笑容比作青荷上的露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年的“我”率真和纯洁的特点,暗示了“我”当年对学生的善意和爱。
(共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相近即可)
(2)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女代课老师紧张羞涩、亲切的性格特点,表达了她对学生的喜爱之情。(共3分。描写方法1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题思路】
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角度进行赏析。(1)指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点明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描写方法的作用。
4.【答案示例】
采用借代手法,“黄裙子”和“绿帕子”分别指代“我”和女代课老师;暗示了写作顺序:文章先写了“我”,再写女代课老师,文题“黄裙子,绿帕子”的顺序与文章写作顺序相一致;用“黄”“绿”的鲜亮色彩,表现了两位老师的青春、朝气、活力。(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题思路】
根据文章可知,“黄裙子”指“我”,“绿帕子”指女代课老师,由此可以判断标题使用了借代手法,以人物的穿戴之物代指人物本身,并以颜色点明了人物的特点。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写作内容和写作顺序。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宰予?①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注】
①宰予:孔子的弟子。②杇(wū):建筑时用来抹墙的工具。句中用作动词,指抹平,修饰墙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
(2)于予与何诛
________
(3)于予与改是________
(4)未若贫而乐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2分)
(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2分)
3.结合【甲】中的《公冶长》和【乙】中的《学而》的具体内容,谈谈孔子在修身做人方面的观点。(4分)
1.(1)自我检查、反省
(2)谴责,责问
(3)这(指对人的态度)
(4)不如,不及(各1分)
2.(1)如今,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2分。关键词:观、行)
(2)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纵,(人能做到这些)怎么样呢??(2分。关键词:谄、骄)
3.【答案示例】
《公冶长》中“宰予昼寝”主要阐述了言与行的关系,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答“做人应当言行一致”也可)(2分)【乙】中的《学而》主要讨论了对待贫与富的态度问题,孔子认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乐道好礼。(2分)
【解题思路】
“宰予昼寝”主要阐述了言与行的关系,阐明的是做人应当言行一致;【乙】中的《学而》则讨论了对待贫与富的态度问题。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经不起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又说:“最初,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就会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由于宰予,我改变了对人的态度。”
【乙】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纵,(人能做到这些)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却能怡然自乐,富贵却能谦逊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