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90-91页的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分数的含义,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动手操作、互相合作、观察比较、分享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和研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的快乐,体会学习数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说明主题图。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在生日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和数有关的问题。
课件出示:生日场景图,聪聪和明明,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引导学生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课件随机出示分的过程。
引导学生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一半,一半用怎样的数表示,引入新课认识几分之一。(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动手操作
学知解困
1.认识蛋糕的1/2。
仔细观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一半正好是2份当中的一份。(电脑演示书写过程,并出示1/2),学生读分数。
总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1/2
。
2.认识长方形的1/2
。
(1)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再把它的1/2
用斜线涂上颜色。
(2)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
(3)展示交流:展示不同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折法,及时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折法,思考: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那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每个图中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吗?
强调不管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等等,只有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4.认识不同的分数。
引导学生说还想认识的分数,教师板书:1/4,1/8,1/3,1/6……
(1)动手操作:拿出老师准备的2号纸,先折一折,分一分,再用斜线表示出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表示出的不同的几分之一,并说出表示方法。
(2)用不同的图形折出的相同分数
使用科大讯飞的平板拍照然后展示学生作品:用长方形、正方形、圆折出的1/4
引导学生思考: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表示呢?
小结:形状不同没关系,只要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4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5.读、写分数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写1/3,并强调读法。
做书本91页,“做一做”第一题。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里涂色的部分吗?
6.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
学生打开书本看90页,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并汇报,老师完成板书。学生找一个刚才写的分数,它的分母和分子各是多少与同桌交流。
三、综合运用
发展思维
1.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出示:德国国旗(1/3)五角星(1/5)
巧克力(1/8、1/4、1/2)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各不相同。
2.从黑板报版面找分数。
出示:书本94页第三题。
黑板报中的《作品展示》、《科学世界》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世界》占黑板报版面的四分之一。
小结:如果把《作品展示》按照《科学世界》的大小再平均分,黑板报版面就被平均分成了4份,《科学世界》就是黑板报整个版面的1/4。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观察和比较。
3.人体中的分数。
看老照片上的一周岁的小男孩,演示把一岁儿童的身长(图)平均分成四份,让学生观察得出头的高度大约是身高的四分之一。
再把现在的男孩的身长(图)平均分成七份,其中头的高度大约是身高的1/7。
找学生上台当模特让学生估计,十岁左右的儿童头的高度是身高的几分之一。
师提供资料: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头的高度是身高的几分之一是有变化的,十岁左右的儿童头的高度大约是身高的六分之一。
4.看广告片,找分数。
四、全课总结
提高认识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后我们还会认识分数大家族中的更多的成员,加油努力!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1/3
1/4,1/8,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