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尚书》
《陋室铭》
品读古人“陋巷之乐”美德
课前准备
1.
语文课本
2.
积累本、默写本
3.
黑、红色中性笔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4、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高尚品德
(难点)
复习目标
1、掌握作者及作品,了解“铭”相关文体知识(重点)
2、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五个文言知识点、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3、欣赏文章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难点)
复习指导一:设疑自探(5分钟)
学而不疑则殆,疑而不探则空
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整理本、笔记、资料书自主复习
(重点:文学常识、重点字词、句子翻译、文言知识点)
复习检测:文体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体裁是
,它是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
铭
警诫自己
称述功德
2.《陋室铭》选自
,作者
是
代著名诗人、哲学家
,
字
,人称“
”,与白居易并称“
”。与柳宗元并称
《刘禹锡集》
唐
刘禹锡
梦得
诗豪
刘白
“刘柳”
重点实词解释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名词作动词,神异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博学的人。鸿: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6.可以调素琴
7.无丝竹之乱耳
8.无案牍之劳形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官府的公文。
9.斯是陋室
这
佛经
在于
10.阅金经
1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虚词归纳
之
何陋之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代词,指元方
代词,代指学习
动词,到,往
⒈有仙则名
⒉苔痕上阶绿
⒊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4.不蔓不枝
5.香远益清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动词,出名,有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名词作动词,蔓延,长到。
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长枝节”
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播”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
⒉惟吾德馨
⒊谈笑有鸿儒
⒋无丝竹之乱耳
5.可以调素琴
(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今义为:芳香.)
(鸿:大;今义为:鸿雁,书信.)
古义为: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
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何陋之有?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来这里)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有什么简陋的呢?
重点句子翻译
复习提示二:合作释疑(5分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再读课文,小组之间合作交流思考:
你认为刘禹锡的笔下“陋室”是“陋”还是“不陋”,自选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陋室铭
设喻引题
山
仙
水
龙
比喻起兴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优美(清幽
景)
生活情趣(高雅
事)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交友高雅(不俗
人)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君子之德)
板书设计
作者借《陋室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你还能说出哪些安贫乐道、节操高尚的名士?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托物言志)
主旨
迁移拓展
古人为何可以身居陋巷却能乐在其中,你如何理解?
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4、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当堂检测
6.自选角度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作者借赞美陋室表现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
示例:院中长满碧绿的青苔,不安分的青苔啊,那样顽皮,竟然长到台阶上;庭院中的小草啊,生机勃勃,翠色欲滴,竟映入帘中,满室生“青”写出了室内环境清幽宁静
高洁傲岸、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考点全练
8.下列对文章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对偶,“上”“入”化静为动,使景物活跃有生气。
B.文章前四句用比喻起兴,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有我之陋室”,自然地表现了“惟吾德馨”。
C.采用类比写法,以两个知名历史人物的名室来类比陋室,说明陋室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日后也能和诸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D.作者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旨在借陋室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c
考点全练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以骈散结合的句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D
考点全练
李恂不受馈
(南朝宋)范晔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拜兖州①刺史以清约②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③太守,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后复征拜谒者④,使持节⑤领西域副校尉。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
(摘自《后汉书·李恂传》)
【注释】①兖(yǎn)州:州名,在今山东省。②清约:清廉节俭。③张掖(yè):郡名,在今甘肃省。④谒(yè)者:官名,皇帝的近侍官。⑤节:符节,古代使者持作凭证的物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迁张掖太守/迁客骚人
B.有威重名/声名鹊起
C.莫不修礼遗/乃重修岳阳楼
D.数遗恂奴婢/深追先帝遗诏
考点全练
B
B(名声)(A.升迁/降职或远调;C.备办/建造;D.赠送/遗留)
1.请你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
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
小练笔
1、学习本课的写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个小片段,借一样事物表现自己的志趣和追求,不少于200字。
2、(选做)学习《陋室铭》的文体,练习写一篇《
铭》的文章,可写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