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车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车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09 06:4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眉山车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语文
22.6.3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大巧若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的关系,它是
中国哲学中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批判的代表性观点。
在道家哲学看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性灵解放。工具的发达,
技巧的凝聚,技术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却造成了对人自然真
性的压抑。庄子认为,人类文明就是追求巧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常常会忘记,巧只
是工具上的便利,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本的问题,物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就像
在工具、理性发达的今天,人们有一种“文明空荒感”一样,道家提倡大巧若拙哲学,就是
让人从知识的跃跃欲试回到天全的懵懂,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从外在感官的捕捉
回到深心的体悟
大巧若拙反对技术至上的思想其核心是反对人为世界立法在人为世界立法的关系中,
人是世界的中心,人握有世界的解释权世界在人的知识谱系中存在,这是一种虚假的存在。
大巧若拙哲学,是要还世界以真实意义——不是人所给予的意义。
大巧若拙,作为中国美学的独特秩序观,不是依人的理性秩序去解释世界,而是以天地
的秩序为秩序,如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世界具有最美妙的秩序,人的
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这样的秩序,去除心灵的黏滞,去契合它。园林创造“虽叨人力
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
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不是“人饰”,而是“天饰”,
这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
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内隐的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中国园林强
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密合成为造园的根本原则。西方传统的园林都强调外在整
饬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中国园林则重视无秩序的美丽,力求
体现大自然的内在节奏,表面上的无秩序隐藏着深层的秩序。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
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一条,把花卉种得成行成列,这是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而中国园林强
调的是“天然图画”。中国园林是造“曲”的艺术,多用曲线而少用直线,一湾流水,小亭
翼然,小丘耸然,加之以灌木丛生,绿草满径,云墙,回廊,潺潺的小溪,体现的、强调的
是野趣一一自然本来的趣味。
排斥技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占主流的。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是心灵的
游戏,而不是技术,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但创作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动辄操规矩,
举绳墨,按形涂抹,倾心雕刻,计妍媸,较工拙,这样便会现笔墨之痕,难掩破碎之相,人
最终成为技巧的奴隶、法度的奴隶、传统的奴隶。
中国美学中这悠长的反技巧传统,强化了美学中重体验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
响。如在绘画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已成风气,高明者自臻高致,至其末流,则演变为
胡乱涂鸦,以色貌色、以形写形之风全然抛弃,不从功夫中进入,而一味等待着妙悟,阻碍
了绘画艺术的正常发展,《关于大巧若拙美学观的若干思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