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10 10:3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5章
第1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透镜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通过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掌握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学会画相关光路图;
3.通过平行光聚焦法,学会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难点】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放大镜、眼镜、照相机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光学器件——透镜。
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很小的字;视力不好的同学,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住”。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新课引入
知识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
1
1.
透镜的概念
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一个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注意: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
透镜的分类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3.
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光心
主光轴
主光轴
光心
(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每个透镜都有1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其中心。
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它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4.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放大镜、老花镜、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照相机的镜头、显微镜、望远镜、监控等仪器。
照相机
望远镜
放大镜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显微镜上的透镜
天文望远镜上的透镜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E
典型例题1
解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A、B、D);凹透镜的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C、E)。
A
、B

D
中间厚、边缘薄
C、E
中间薄、边缘厚
1.
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知识点
透镜对光的作用
2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凸透镜后光线如何传播?
(2)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让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凹透镜后光线如何传播?
观察到光通过凹透镜后偏离主光轴散开,但其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2.
对“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理解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方向偏折。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3.
透镜中的光路可逆
由于光在发生折射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而透镜对光的作用也是折射,所以透镜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光通过凹透镜都是发散的
B.
任何光通过凸透镜都是会聚的
C.
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才会会聚
D.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新知探究
典型例题2
D
解析: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指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偏离主光轴,而不是说通过凹透镜的光都是发散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是指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而不是说通过凸透镜的光都是会聚的;凸透镜对除过光心的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
1.
凸透镜的焦点与焦距
知识点
焦点和焦距
3
F
焦点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
F
焦距
(2)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3)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
f
f
焦点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F
2.
凹透镜的焦点、焦距
(2)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3)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
F
f
f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①透镜焦距的长短与其表面的凸(凹)起程度有关,表面越凸(凹),焦距越短,光通过凸(凹)透镜后的偏折程度越大,即透镜会聚(发散)作用越强。
凹透镜表面越凹,发散作用越强,焦距越短。
新知探究
拓展延伸
凸透镜表面越凸,会聚作用越强,焦距越短。
②根据光路可逆,若把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变成平行光,因此可利用凸透镜获得平行光。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3.
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做一做:把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现象: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且光斑处的温度很高,如果长时间照射,纸会被烤焦。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该凸透镜的焦距,这种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称为平行光聚焦法。
纸上的光斑变成最小最亮的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1.
凸透镜的镜面要正对太阳光。
2.
测量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时,需要简单固定一下凸透镜和白纸,两个人配合更易完成测量。
3.
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后,不要长时间照射纸张,防止纸张被烤焦。
新知探究
特别提醒
________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有_______个。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把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的光会成为一束平行光
。_______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新知探究
典型例题3
平行
平行光源

焦距
焦点
解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对于一个凸透镜来讲,它的两侧各有一个这样的点,因此凸透镜有两个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在焦点处的点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据此可以制作平行光源。
通过光心的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焦点的光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后的情况如图所示。
知识点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4
F
F
F
F
F
F
①通过光心的光经凸透镜后,传播方不变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折射光通过焦点。
③通过焦点的光经凸透镜后,折射光平行于主光轴。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F
F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③射向凹透镜的光,如果其延长线通过虚焦点,则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①通过光心的光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新知探究
典型例题4
C
解析: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透镜
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分类
焦点(
F
)、焦距(
f
)
作图
相关概念
关键概念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
B.
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
C.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D.
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1.
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老花镜是
近视眼镜是

发散
凸透镜
凹透镜
C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会聚
F
F
3.
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4.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一幅是(

A
B
C
D
课堂练习
A
课堂作业
5.
在盛夏的中午阳光强烈时往花草上浇水,待水蒸发后会发现,原来叶片上附着水珠的地方,会出现枯黄色的烫伤斑点,其原因是(

A.
太阳使水温度升高,将叶片烧伤
B.
水很快蒸发,使叶片受阳光直射而烧伤
C.
水滴使阳光会聚,将叶片烧伤
D.
水滴使花草防晒能力降低,叶片易烧伤
C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
6.
如图所示,把一块长方体玻璃分割成5块,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凸透镜,__________是凹透镜。
1、2、3、4
5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