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理科化学试题(新课标《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全部内容)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理科化学试题(新课标《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全部内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1-26 21: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 A
泰安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化 学 试 题(理科)
(化学反应原理) 2008.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Zn 65  Cd 112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 焓变小于零而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 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变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D.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定发生变化
2. 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 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 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
C. 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 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3. NH4Cl溶于重水中,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和水合离子均正确的是
A. NH2D·H2O和D3O+ B. NH3·D2O和HD2O+
C. NH3·HDO和D3O+ D. NH2D·H2O和H2DO+
4. 分别放在以下装置(都盛有0.1mol·L-1H2SO4溶液)中的四块相同的纯锌片,其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 ④>③>②>① B. ③>①>②>④
C. ④>③>①>② D. ②>③>④>①
5. 反应H2(g)+I2(g)2HI(g)在450℃时,化学平衡常数是49。则反应:
HI(g)H2(g)+I2(g)在45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是
A. B. C. 7 D.
6. 已知常温下某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4mol·L-1,此溶液中可能含有
①Fe2+ ②Cl- ③HCO3- ④Na+ ⑤NO3- ⑥Al3+
上述离子肯定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7.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任何能使熵值增大的过程都能自发进行
B.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 )+O2(g)2SO3(g) ΔH=-QkJ·mol-1(Q>0),
则将2molSO2(g)和1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kJ的热量
C. 在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溶液中不存在Ag+
D. 1molNaOH分别和1molCH3COOH、1molHNO3反应,后者比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8.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 白)+2HCl(aq)===SnCl2(aq)+H2↑(g) ΔH1
②Sn(s, 灰)+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Sn(s, 灰)    Sn(s, 白) ΔH3=2.1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H1>Δ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白锡制的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9. 现有常温时pH=1的某强酸溶液10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的pH变成2的是
A. 加入10mL 0.01mol·L-1的NaOH溶液
B. 加入10mL的水进行稀释
C. 加水稀释成100mL
D. 加入10mL 0.01mol·L-1的HCl溶液
10. 有一合金由X、Y、Z、W四种金属组成,若将合金放入盐酸中只有Z、Y能溶解;若将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表面只出现Z的化合物;若将该合金做阳极,用X盐溶液作电解液,通电时四种金属都以离子形式进入溶液中,但在阴极上只析出X。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Z>Y>W>X B. Y>Z>W>X
C. W>Z>Y>X D. X>Y>Z>W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状态。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扩大容器的体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V正减小,V逆增大 B. c(N2)、c(H2)增大,c(NH3)减小
C. N2的质量分数增大 D. 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将变小
12. 可逆反应A(s)+BC达到平衡后,
B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是固体,C是固体,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B是气体,C是固体,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B是气体,C是固体,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B、C都是气体,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13. 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 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14. 将0.2mol·L-1HCN溶液和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c(Na+)>c(CN-) B. c(HCN)<c(CN-)
C. c(HCN)=c(OH-)+c(CN-) D. c(HCN)+c(CN-)=0.1mol·L-1
15. 已知0.1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相同
B. 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 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2c(A2-)
D. 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c(A2-)>c(H+)>c(OH-)
16. 已知反应①H2(g)+ O2(g)===H2O(g) ΔH1
②N2(g)+O2(g)===NO2(g) ΔH2
③N2(g)+H2(g)===NH3(g) ΔH3
那么在相同温度下反应:4NH3(g)+7O2(g)===4NO2(g)+6H2O(g)的反应焓变为
A. 4ΔH3-6ΔH1-4ΔH2 B. 6ΔH1+4ΔH2-4ΔH3
C. ΔH1+ΔH2-ΔH3 D. ΔH3-ΔH1-ΔH2
17. 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入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ClO-把Ni2+氧化生成Ni2O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ClO-把Ni2+氧化生成Ni2O3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lO-+2Ni2++4OH-=Ni2O3+Cl-+2H2O
B. 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C. 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D. 每生成1molNi2O3,外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
18. 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 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Y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D. X与滤纸接触处有氢气生成
19. 已知反应CaCO3(s)CaO(s)+CO2(g)的有关数据如下:
ΔH=178.2kJ·mol-1, ΔS=169.6J·mol-1·K-1
则欲使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自发进行,所需的温度不应该低于(假设该反应的焓变和熵变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A. 800K B. 298K C. 1051K D. 1K
20. 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②实验后的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③实验后的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判断,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一定有SO32-离子 B. 一定有HCO3-离子
C. 不能确定CO32-离子是否存在 D. 不能确定Cl-离子是否存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1.(6分)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 0.10mol·L-1KMnO4溶液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2.58g干燥的NaOH固体时,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③将干燥的pH试纸浸到某溶液中,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该溶液的pH
④中和滴定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往其中注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⑤把铁钉和碳棒用导线相连浸入食盐水中,碳棒上放出氯气
⑥用吸收了CO2的固体NaOH配制的标准溶液去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测定结果偏低
⑦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需加少量盐酸
⑧铁件上镀银时,应将银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用AgNO3溶液作电镀液
22.(6分)镉可用于镍镉电池的制作,也是生产颜料的原料,另外镉的化合物在PVC稳定剂、发光材料、半导体材料、杀菌剂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元素周期表中,镉与锌同族,而锌和汞在自然界中往往共生,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锌>镉>汞。工业上湿法炼锌过程产生的渣泥中含有Cu、Cd、Zn等多种金属,所以可以用这种“渣泥”生产镉。
用炼锌的“渣泥”生产镉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30Z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   周期ⅡB族;
(2)写出步骤①中镉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步骤②所加入金属的名称是    ;
(4)步骤④中镉在阴极析出,用镉板作为该电极材料,该电极的反应式是     ;
(5)“电解废液”中含有镉元素,不能直接排放。目前含镉的废水处理的方法之一是在含镉污水中加入硫化钠,沉淀镉离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四、(本题包括4小题,共31分)
23.(7分)氨的工业合成工艺的成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少科技工作者为了寻找廉价的氨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性工作。
请你解答下列各题:
(1)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一个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已知,在常温下,1gH2完全转化为NH3,放出的热量为15.4kJ;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常温下,将10mol N2和30mol H2放入合成塔中,放出的热量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924kJ;
②已知该反应的ΔS=-198.2J·mol-1·K-1。请判断上述氨气的合成反应在常温下    
(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2)Marnellos和Stoukides发明了电化学制备氨气的方法,该方法用SCY陶瓷将阳极和阴极隔开,SCY陶瓷具有高质子导电性,其作用是传递H+,这种方法实现了高温常压下高转化率的电化学合成氨。已知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2H++2e-。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4.(9分)已知某无色透明溶液中仅含有包括Na+和CH3COO-在内的四种离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三种情况。分别为(填化学式)
①       ,②       , ③       ;
(2)当该溶液中溶质为两种,且溶液呈碱性时,四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可能为(可能有多种情况,只写出两种即可):
①                 ,
②                 ;
(3)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为:c(CH3COO-)>c(Na+)>c(H+)>c(OH-),该溶液可能是     (填序号)。
A. 由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 由0.1mol·L-1的CH3COONa溶液与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C. 由0.1mol·L-1的CH3COONa溶液与0.1mol·L-1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25.(6分)在温度T℃下,某Ba(OH)2稀溶液中c(H+)=10-amol· L-1, c(OH-)=10-bmol·L-1,
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b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
序号 氢氧化钡的体积/mL 盐酸的体积/mL 溶液的pH
① 22.00 0.00 8
② 22.00 18.00 7
③ 22.00 22.00 6
(1)依据题意判断,T℃    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                ;
(2)b=    ,原Ba(OH)2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该温度下,向1L硫酸与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L该Ba(OH)2的稀溶液时,沉淀正好达最大值,若原硫酸与硫酸钠混合溶液的pH为4,则其中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6.(9分)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 ΔH=QkJ·mol-1,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25
请回答:
(1)上述反应中Q   0(选填“>”或“<”);
(2)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ΔH不变
c. v正(H2)=v逆(CO) d. CO2的质量分数不变
(3)温度为850℃时,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表:
850℃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的变化
时间/min CO H2O CO2 H2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5 0.116 0.216 0.084
6 0.096 0.266 0.104
①计算:3min时c(CO))=     mol·L-1 , H2O(g)的转化率=       ;
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a. 增加水蒸气 b. 降低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加氢气
五、(本题包括1小题,7分)
27.(7分)现在工业上主要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H2、Cl2、NaO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电解之前食盐水需要精制,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使用的试剂有:a. Na2CO3溶液 b. Ba(OH)2溶液 c. 稀盐酸。
其合理的加入顺序为          (填试剂序号);
(3)如果在容积为10L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1min后在阳极可产生11.2L(标准状况)Cl2,计算此时溶液的pH(设体积维持不变)。
泰安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理科)2008.1
(化学反应原理)
说明:
1. 每小题若有其它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 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
3.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评分标准参照试题)
一、(共20分)
1.D 2.B 3.C 4.B 5.A 6.C 7.D 8.D 9.C 10.A
二、(共30分)
11.CD 12.B 13.C 14.AD 15.AC 16.B 17.A 18.AC 19.C 20.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共12分)
21.(6分)④⑦⑧(每选对1个2分,选错1个倒扣2分,本题不得负分)
22.(6分)
(1)四(1分) 
(2)Cd+2H+=Cd2++H2↑(1分) 
(3)锌(1分)
(4)Cd2++2e-→Cd(1分) 
(5)Cd2++S2-=CdS↓(2分)
四、(共31分)
23.(7分)
(1)①N2(g)+3H2(g)2NH3(g) ΔH=-92.4kJ·mol-1(2分);小于(1分)
②能(2分)
(2) N2+6H++6e-→2NH3(2分)
24.(9分)
(1)①CH3COONa②CH3COONa和NaOH③CH3COONa和CH3COOH(每空1分,3分)
(2)①c(Na+)>c(CH3COO-)>c(HO-)>c(H+)
②c(Na+)>c(OH-)>c(CH3COO-)>c(H+) (每空2分,4分)
(3)C(2分)
25.(6分)
(1)大于 10-12mol2·L-2(每空1分,2分)
(2)4 5×10-5mol·L-1(每空1分,2分)
(3)1×10-4mol·L-1 (2分)
26.(9分)
(1)>(1分) (2)c、d(每选对1个1分,选错1个倒扣1分,共2分)
(3)①0.08(2分) 40%(2分)
②d(1分) a(1分)
五、(7分)
27. (7分)
(1)2Cl-→Cl2↑+2e-(1分)
(2)bac(全对得2分)
(3)解:据题意:2Cl-→Cl2↑ + 2e-
22.4L 2mol
11.2L 1mol
故:2H+  +  2e-→H2↑
2mol 2mol
1mol 1mol
= = 0.1mol·L-1 (2分)
c(H+)= = 10-13 mol·L-1
pH=-lgc(H+)=13  (2分)
注:不带单位计算或量纲有错误共扣1分。
>13.2℃
<13.2℃+
PAGE
第 1 页,共 8页
同课章节目录